我们每天扛着道德的旗帜,你知道《周易》所说的德有哪些含义呢?

《周易》重视'德'和以'德'管理。《益》九五提出'有孚惠我德'。'有孚惠我德',是说,有君子之诚信惠施于我德性。换个角度说,作为管理者的君子以道德感化被管理者的下人,即以德化育人。那么,《周易》所说的'德'有哪些含义呢?

可以归纳以下意义几个方面:谦让之德,孚信之德、中位之德。

1.谦让之德

谦让之德,指人所具有的谦和退让的德性。重要表现在谦卦。:

谦: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无不利,撝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谦卦》卦象上坤为地,下艮为山。山当在地上而高于地,今卦象山在地下,示谦退之意。又坤为柔顺,良为止、节制。故卦内节制外柔顺,有谦和之意。谦卦大意是说,做事要谦和,做人要做一个谦而又谦的君子,可以扩大疆土,征服邑国,做成大事业,一切顺利,没有不利的,最终会有好的结果。如不谦和,必然导致祸害,如拥有大量财富的人或者一个富足的国家,不谦和必然会遭到打劫或侵伐。因此,谦和是成就大事的根本,也是古代理想人格表现之一。

2.行中之德

行中之德也是《周易》所倡导的一种德性,此德本于行路。古代路多崎岖不平,行中则不会遇到障碍。人行路取中,即所谓行中道。在《周易》卦爻辞中的'中'更多的是指事物的空间和时间,即具体的事物所处位置或某一时刻。

如《讼》'中吉',指诉讼过程中有吉祥。《师》九二'在师中',指主帅居军队中间。《泰》九二'得尚中行',指行中道而得赏。《复》六四'中行独复',指沿着道路中间独自返回。《家人》九二'在中馈',指家中做饭。《丰》'宜日中',六二、九四''日中见斗',九三'日中见沫',其'日中'皆指太阳居南方中间,即中午。

中则吉,不中则为凶的趋向,已经把'中'视为理想人格和社会的价值尺度,规劝人们尚中避偏,后来孔子儒家把它阐发为'中庸'指不偏不倚,'中'具有某种道德意义。从管理角度言之,'中'是一种适度一的管理,对于被管理者来说,只要尚中,则不会出现过激行为,社会必然安定;而对于管理者来说,尚中要求制定合适的管理措施,处理各种事务得当,将会从根本上杜绝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行中'成为当时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孚信之德

《需卦》卦辞曰:'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随卦》九五曰:'孚于嘉,吉。'

《益卦》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周易》认为,从上层管理者到下层被管理者,大至国家大事,小至生活琐碎事,皆当以诚信为本,方可万事大吉,否则,将一事无成,甚至招致祸害。

《周易》提出了'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是就被管理者而言的,是说管理者以诚信之德惠施'我'这个被管理者的心灵和德性,使'我'的心灵和德性得以升华。这里包含了管理者重视道德感化教育作用,看到了在管理社会活动中由于诚信而带来极大的利益。还提出'君子之光有孚吉',则是说君子的光辉在于'孚',孚则吉,为西周初期管理者'重德'及其人格感化思想作了最好注脚,因为只有讲诚信,才会成为君子,老天爷才会佑助,否则就会失去天助,出现'羞辱'之事。

《恒》卦九三爻辞说:'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即不能永久地自守德行,就会有羞辱之事发生。这句话曾被孔子引用过。《论语·子路》记载道—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可见,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也很看重《周易》重视'恒德'之言。显然,重德成为儒家管理核心与《周易》是分不开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