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悟笔记心得大全集!

脉象沉弦细:心脏不好,厥阴病症。

肾炎初起同外感之脉,宜表里同解之法(越脾加术汤),湿热两解。肾气亏面肿之象,身中呈无序状态十分危险。由喉扁桃体炎症,迁延而致肾炎。

中医要成为一种熟练的手艺、艺术,应深入去学,留心细节,忘却俗事。认识脉证由经验总结而来[1]。如夏天脚肿,由于脾胃湿热[2]。

男怕穿靴(心脾肾虚),女怕戴帽(心包炎,大头瘟)。

金银花,何首乌用于血脂高。

开的药要尽量好喝,才疗效更好。先要自己吃药,明白药之性,调理好自己之身体。

先天所赋不行,用野生药植代替粮食,日久天长能改变人,后天改变的那部分,全在自己手中,服食修道之法[3]。生命不仅在乎运动,在于修道、吃药、气功。酒令人乱性、生愚、发狂。

腰痛在左,痛引脾脏。脉见少阳弦脉者,多为三焦与胰脾之病,非寻常之腰痛。

下齿痛多为大肠之证,上齿痛多为胃之证。

磨牙、胃痛就是肠胃痛,用柴胡桂枝汤。

咽堵气降不利者,心跳过速就是甲亢,用参附龙牡收之安神。

腰痛多由腹治,先腹切诊断明。

诊断:病、脉、证、腹诊合参。

关于秃顶:肾气足头顶热秃;斑秃——溢脂;体质当开顶,不开则坏眼。

相法:全身长小红痣,要生财。眼眉的头侧长痣,生活十分浪漫。

病菌说:中医先有病后生菌,西医菌是因后有病。

流鼻血:白芨5(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茅根10、藕节20、桃仁10、生草10、生石膏30、灶心土(补脾)20、大青叶2、牛膝10

阳暑:不可发汗,只可以清热。方曰:党参20、白术5、茯苓10、生草10、黄芩10、川连

2、竹茹5、防风5、菊花5、生石膏(先)20、车前子(包)10

十二筋脉皆过肾、膀胱、毛际丛,故曰“宗筋”。所以阳痿须多方面考虑。面瘫是阳明筋急,坐骨神经痛少阳、太阳筋急。

处方配伍之心法:鹅掌风-湿气,食盐,用少许水搓手。尿毒症-不可食桔,不吃生冷(三焦、胰不喜用冷),过食生冷之食有寒之害。

胰证的重症在建里周围起疹现危候。

元参之应用应知:肿瘤、虚弱之患者慎用,易使阳证转阴证。或元参加桂枝,元参加生姜。

淋病单用生甘草泡水饮用见效。

血压高之人也眼压高,病主在肝。眼压高的兵刃,用草决明煮水用。

西瓜食用过量,反而不利尿,同时瓜毒产生高价铁Fe3+

肾炎病人,本虚,利水药用后,要以麻细附温化之。

疝气:肝脾湿热,经筋松弛,小肠下坠。臀部垫高,用震荡之手法,托其复位。

苦夏之证(夏日乏力气短):人参3、甘草5、生石膏(先)30、泡水或用越脾加术汤(麻黄5、白术5、生石膏30、甘草10、荆芥5、防风10、银花10-20、连翘5、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10、川连2-3)。

药对:茵陈、竹茹(调胆汁);陈皮、法夏;丹皮、酒军(苦寒凉血)。

小儿外感发热至手足心热,非表证,乃转为阳明证。

小便可,今口不苦,不呕,尿道感染,六一散(生草、人参、滑石),旨在平肝。或用:麻黄3-5、苍术5-10、黄柏5、人参3、桂枝3、酒军3-5、滑石10、生草10、荆芥5、防风10、银花10、连翘5、黄连2、白芍10、石苇5-10、海金沙5、生石膏30、焦白术5。

川连败心火,入心经,外感初起不宜。蔓荆子用外感初起兼咳嗽者。生苡仁、泽泻利水分但伤阴,外感初起少用,否则不易退烧。夏日高烧加霍香、薄荷、法夏、茯苓、生姜两片用以发散。

针眼:蝉蜕5、蔓荆子5、菊花5、桑叶5、酒军5、银花10、穿心莲5、生石膏20、生草10

鹅掌风:大肠津枯,皮肤失养,方用麻细附加阴药,用湿盐搓。

案:坐骨神经痛,脉弦洪微迟,气虚双寸陷。甲方:党参20、黄芪30、党规10、茯苓10、远志10、菖蒲10、升麻3(升厥阴)、柴胡10(升少阳)、生草10 (用柴胡、升麻止痛);乙方:越术加桂:麻黄3、桂枝3、黄芩10、川连2、白芍10、银花10、连翘10、四君子、臾肉10、枸杞子10、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10、寄生10、牛膝5

血小板少(血虚、出血淤血):黄芪20、党规10、银花10、阿胶珠2(后下)、升麻炭3、茅根10、白芍10、熟地20、党参20、白术5、茯苓10、甘草10

外伤肿痛方:乳香、没药、苍术、黄柏、丹皮、栀子10

退目屎之用:乌贼骨、蝉蜕、大腹皮、菊花

舌之前半部麻木难受,为心火所致。

治阴黄:茵陈为主药,配(1)五苓散加桂、术、泽泻、生姜;(2)五皮饮;(3)附子(阴寒较好);(4)八珍汤

高血压(胃气不降,则肺气不均,肺气不均则气血不均),周潜川认为痰饮留内而致肝水。

木土发争,位于绛宫,剑突下寸半,左开半寸至一寸,解剖位在胃窦部位,贲门之下(莲花宝典记)。

肝气出于左,行于右,所过为肓俞。(《莲花宝典记》)

永岩法师将衣钵传于周潜川,周在辩经大会中,慧发显圣,被全国五大丛林之大和尚共同认定为临济宗第十二代嫡系传人,周潜川法号镇键。

胃为肾之关门:咽炎(1)-胃病(2)-肾病(3)水肿。第一阶段:小青龙加石膏,麻杏石甘汤;第二阶段:越脾加术汤;第三阶段:阴证,麻细附。首先治咽,再调胃、三焦,最后肾病。

中医治病不以症病为主,以脉为主,又曰“治脉”。

药对:苍术、茅根

血见愁:草药,对胃肠炎症、便血、腹泻、痢疾,有奇效。

舌体见胖大肥厚:小承气下其有余之胃气。元明粉为引,可逐体内淤积淤血,如脾肿大等。

颈椎腰椎病,骨质增生:由于内脏气亏,经筋失养、紧缩,导致各种症状。非因为骨质增生而致,且此种病人多为酒色之徒。津精走失,骨髓津空。近人以为内脏之疾为脊椎错位而压迫所致,十分无知,本末倒置。实因内脏病变引发。

寸口脉弱,女性须问其乳腺是否有增生,是否有雌激素过剩,多为服用补药太过。

面上有疙瘩,是胃不好,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主之。

口眼涡斜:附子、天麻、全蝎、白芷、石膏,四物汤。(合天全散之义,白芷引之)

面肌抽搐:湿热内动生风。越脾加术汤。麻细附加石膏、生苡仁、蔓荆子、藁本、天麻、元明粉(用蔓荆子、藁本是发汗兴阳),加白芷入阳明散风(经引,否则无效用)。

蝴蝶斑:治法开发心气,小承气汤加小活络丹(小活络丹:归、芍、丹参、乳香、没药)。热之重者用丹参1-2两。乳香没药开发心气,强心;可用菖蒲、远志代之。

另:菖蒲、远志可治尿血、血尿之长期不愈者。如(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菖蒲、远志)有效。归脾汤引血归经,此类归脾汤之义(中用菖蒲、远志)。

斑者,血之淤也,承气汤,酒军除淤生新,因脾不好故新血不生,去淤血而后生新血。

小活络丹又治红肿(有人立夏前后脚肿,在于心、脾之弱),夏天心脾之气生发不起来,用之有效。此谓脚气病,亦心脾病。若天人不合一,则春调肝,夏调心,秋降肺气(沙参、麦冬、枇杷叶、苏子、莱菔子)。胡麻仁有收敛作用,喻氏书中有述。

人与自然的类同是比配之法,如秋天叶落,人在秋天最易受孕,因秋天是打子的时候,全身能量变成肾水。道者“空”也,尽天地之玄机。

秋天不宜发散(从症除外),应滋阴降气,冬时人与动物都安静地补肾水。

冬应滋阴,夏应养阳,以顺天之时也。逆四时者亡。

生发太过也应收敛。冬天应收敛,但肝不好也要发散。分清阳亏、阴亏或兼之。如:归、桂、芍、细辛、通草,当归四逆汤之义。

蝴蝶斑是胃不好,应开发心气并健脾(麻细附加芒硝)强心肾的力量,才能强胃气。“健脾要补肾”,“强心要健脾”。注:心气发散至多太过也致面黑,类于蝴蝶斑阴亏之人。要补阴收敛心气,六味地黄丸。

珍珠母可使心肾之力收敛一些,面色会好,新陈代谢下降,生阴气才能生长。阴虚之火烧人十分厉害,“雷龙之火”如肝经火旺头痛(当归、龙牡、桂枝、附子)。

万年青强心去火。白芍苦平收敛。黄连、焦栀子也是去心火的。掌握阴阳,从脉象之上看。

牙龈黑是脾不好(湿热),越术加发散药、酒军10

鼻衄:鼻属阳明,阳明有热者出血,刺三里、合谷泻下。方:茅根、藕节、桃仁、白芨(收敛止血)、小蓟(血热可用小蓟,寒不用)、灶心土(补脾)。流鼻血,有水土问题,或食物、辛燥用得多。藕节调气止血。桃仁润肠止血。灶心土可用净黄土,澄水煎药代之,有养脾胃之用。白芨有止血之用。水土不服用灶心土效。含铁质多的土令人长血脉,血中热多。白芨有增血小板的作用。调节脾胃宜用家乡之灶心土。阿胶、黑木耳、灶心土、白芨均有增血小板的作用,清胃中之热,清脾脏之湿。

桂枝汤热,用小柴胡合之正好。柴胡桂枝汤调和经络血脉。桂枝为太阳之药,柴胡为少阳之药。柴胡汤中加莱菔子下气,使肺气与肾水沟通,如不能缓解加全栝蒌通便润肠(比例为柴胡5、桂枝2、栝蒌20)。若无寒气,血脉亦好,只有气结,用小柴胡加莱菔子、焦三仙,可有效。有寒象加桂枝温化。如腹中有硬块加吴萸子和桂枝。

柴桂能够解痉。刚痉用葛根汤发汗,破伤风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热重用桂枝、栝蒌,大便不通加栝蒌润之可通,总之在治三焦、胰脏之病(柴桂瓜入胰脏治病)。

三焦通则尿通畅(三焦为脚渎之官),抽筋非桂、瓜不可。

桂枝强心利尿,加木通又是利尿之品。

经方之法要先断是哪一经的病,再开药,依经辨证。

尿毒症,忌食酸,辛辣稍可。此中病人夏天出汗可好点,冬天较重。

风池、百会、肩髃用于四肢血脉不同,外感头痛皆效。腋下背阔肌,捏点祛湿。

夏日“伏阴在内”,腹内为阴所至。怀孕2-3月,脉有结脉,非为心脏之病。

眼科内障凡属阴证者,宜大量用附子。注:周潜川用药分量十分大,且很少用补药,且方中多有发散之药,因其理论“汗法即是兴阳”。

青城丹药派,以热药为泻药,发散药为补药。青城派弟子:周潜川,肖凤来,张觉人,廖静庵,蒲补一,成都李老头(先问病人好人坏人)-接骨绝技。

麻黄碱,先作用于中枢,再作用于气管平滑肌。麻黄加石膏则发汗力差。

很简单之配伍:蛇胆、川贝、陈皮、枇杷叶。

小柴胡汤中柴胡提升作用,高血压用之不行,或加赭石、苏子即可。

呃逆:胃寒、心气亏用丁香、柿蒂;湿气重呕用陈皮、竹茹。

血见愁(草药)治淋病、性病,治泌尿系统特效。

治腹水:(1)九头狮子草烤干,研末为蜜丸;(2)桂香平胃散;(3)鸡内金研末吞服。

蹻脉维持周身气场。走路平地摔跤则为蹻脉病。三阳经盛则入阳蹻,三阴经盛则入阴蹻。

按摩手法:龙探爪,放能,适于阴证;十指踊动,使适用于炎症(阳证)。

阴黄:腹内郁结,用桂枝加大黄。

柴胡桂枝证:同为少阳脉,都是柴胡桂枝汤。(1)阳证有热:祛桂或加阴药;(2)阴证:加桂枝;(3)便秘:加大黄、栝蒌、去桂枝;(4)便溏:加白术、茯苓。

肉桂、川连、紫石英,可用于心脏病。

越脾加术汤加桑枝、桑寄生,祛湿力好。

麻杏石甘汤加香薷、地龙、蔓荆子治鼻窦炎(鼻塞,偶尔通气,常流涕浊,发绿,有臭气,时头额胀闷)。

荆防败毒对春阳气不振之温病效好。麻杏石甘汤加味,表里两解,风寒、风热全面。

梳木加红花,治妇女经前腹痛。乳房胀痛,用苍术加黄柏。

三焦胰脏病,低血糖,低血压,晨起恶心呕吐,如缺糖营养不良,用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补气清热。

丹医:用阴药者先行温化。

治羊角风:朱砂4-6厘(1-2克)、生石膏1-2克,上两味压为面,生石膏变红即可。绝不可以此方收钱,不带任何功利之目的,否则绝对无效,脑中要一片空白。

胃者肾之关门,按蹻术中,按胃、三焦俞即调其周身的水液循环代谢,解决排尿问题。

癫、狂、癇:人参、浙贝5、法夏、莱菔子、蝉蜕5、生石膏、赭石5(或生石膏2、朱砂0.1吞服之效)。主方:(1)越术;(2)麻细附;(3)苏合香丸(石朱丸)

小腹痛(有寒者):(1)香附、苏叶(引经药)加平胃散(陈、苍、草、枳);(2)肉桂、香附、苏叶加平胃散;(3)附子理中加酒军。

寸脉小,按脉,抬手脉随之起则弹手;抬手脉不随上则反弹弱,为寒证,不可用凉药。

先天癸水:不仅指男精女经,还包括内分泌的某些液体,如卵巢、前列腺等。

艾滋病表现:(1)带状疱疹;(2)发痒剧烈咳;(3)卡勃齐氏肉瘤(硬结溃烂)

甲状腺病:白胖子,脖子粗,脉大。吐酸水,反胃,乃胃中有热非寒也,用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

诊法要点:(1)看脉,弦脉少阳;(2)腹诊(少阳)胆部血墟有反应。胰部,腹上横杠;(3)经络,头痛,耳后远耳-胆证,耳后近耳-胰证。

傅青主云:治胃必先强心,治脾必先补肾。

热伤风:夏患。苍术白虎汤加三仁汤。炒苍术10、茯苓10、黄柏3、酒军5、草10、石20-30、茅根10、生苡仁20、杏仁10、车前子10、滑石10、麦冬10、元参20、知母5

蔓荆子,疏散头面之风,或用于外感(蔓荆子、菊花、石膏),治少白头。

内障眼病在眼底-补气强心,滋阴(麻细附);外障(屈光复视)-血调;眼巩膜上有白点为肾水不足;眼珠胀大,收敛用草决明(缓下剂,降眼压)、珍珠母。

收敛药:脾经-龙骨;肾-牡蛎;肝经-珍珠母、石决明。

青葙子(益母草子)即充蔚子,降肺气入肾。

诸子皆降:苏子治咽痒,下肺气。莱菔子治腹胀,下胃气。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三子养亲)变为祛痰剂,治乳痈、结核之类。

浙贝母:开窍,调气,恢复肌纤维弹性(止咳反弱)。

夏枯草:破积,软坚(如胫骨肿)。聪明益气用蔓荆子。当归、熟地、蔓荆子、生芪治少白头。

小儿倒天桩(柱):痿证,用单味丹参60克,清热活血。

柔肝方:丹参10、沙参10 (养肝胃之阴)、夏枯草5、白蒺藜10、柏子仁5 (芳香化浊)、珍珠母30、黑芝麻10、鸡内金5、枸杞子10 (补肾壮阳,刺激性腺)、女贞子10 (补肾但无刺激)、佛手3 (调气)、焦三仙10-15。

丹参与桂枝可代用四物汤。

《串雅》麻腰丹:川乌、草乌、白花蛇。

草决明:治高血压,大便不通。

喻嘉言变麻杏石甘为桑杏石甘,治秋时燥咳,与咳血。桑白皮敛汗。

百味散:五种性味变成一种碱,几十种上百种药清齐,长时间煎煮变为复盐,咸味也治病。

李东垣治便秘用20斤牛肉熬浓汤即可。

甲亢:甲状腺气阴亏,眼胀,颈两侧肿,天突平,胸闷,压迫感,梦多,心跳过速,手足烧,汗多,咽干,咽堵,多饥善食。(1)甲亢:随症选用,四君子芩连二陈石膏或柴桂;越术加元麦桔下气药;参附龙牡;(2)甲亢晚期变为甲衰。用方:柴桂,加八珍、升麻、玄胡、全蝎、白芨、浙贝、小承气,或加苏子、莱菔子。

甲亢、甲衰鉴别:脉症,甲亢:弦洪数动(阳脉);甲衰:沉弦洪数(脉小,阴脉)。

开鬼门(使毛孔汗水出汗)用麻黄。洁净府(脾胃、小便通畅)用生石膏,越脾加术。

水肿:(1)越术加味(麻、芩、石、荆、防、银、翘、苡、泽、车、生姜、木通、通草、小承气、四君);(2)麻细附、八珍、小承气、萸苡泽车、六分散。

外伤肿痛淤血,疑有骨折:乳香5、没药5、苍术5、当归10、自然铜5、丹皮10、丹参10、豨签草10、生栀子5-10。

法夏与生龙牡,破积软坚。

尿下痛,滑石,甘草,人参(六一散),木通。

脉症:寸脉小,阳气陷,有癌变之危险。浮而洪-胰脏病。洪而沉-脾病。弦洪沉,左关小-肝脏病。三阳脉:太阳-浮,少阳-弦,阳明-洪。三阴脉:太阴-沉洪,少阴-弦细小、沉弱,厥阴-沉弦迟。右脉:寸大-阳气亢,关大-胰脾,尺小、寸小-阳气亏、不升。又:弦细弱-乳增生,弦细沉-胰痞,弦而粗(双关弱)-小腹用硬饼子(切诊)。

武当山太和丸(治肝郁结):桂枝汤加银翘散(银、翘、荆、竹、牛蒡、薄荷、桔梗、豉、草)+五子衍宗。

月经过多:弦濡,芩连清热;沉洪迟,攻下(攻阳明)。

红眼病:(1)玉丹化水外用;(2)桑5、菊5、荆5、防5、银10、翘10、芩10、连2、军3、蝉3、石20、草10、蔓荆子5、桑叶5、麦冬10、元参20;(3)脉大加元、麦。

尿崩反而要用利尿之药。肿瘤最怕用寒凉之药,麻桂为佳。血痢-柴桂加血见愁。

痃癖脉:寸大,关小,尺更小。胃小,胠、肚脐一定更有硬块。

脾脉:微滑软,如鸡举足,慢一点,沉洪弹手弱。大肠脉:洪、动、宽,弹手加舌红苔黄。

少阴:面红,五官大是心脏证。沉弦细-心力亏。

血脂高:芍药(排油收敛)、银花(解毒)、首乌(作用好,味差)、党参(补气强心)。

夏日贪凉:阳暑,霍香正气。阴暑:霍香、二陈、术、茯苓、六一散。车前子、荆防银翘、香薷、石膏。

高热:麻杏石甘+元麦甘桔+薄荷、佩兰。

月经腹痛伴泻下:香连丸、木香、苏叶、川连、茯苓、吴萸子、当归、香附子、香苏饮,加党参。

附子辛温通十二经,麻黄、细辛有兴奋作用。

八珍汤补肾阳,黄柏去肾火。利水下焦用苡仁、泽泻、车前子,肾亏加臾肉合之。

脾虚用附子、干姜、生甘草,另加元明粉。

附子理中(附、干姜、草、白术、茯苓),心脾虚伴热加大黄,加麻细通十二经,藁本、蔓荆子、天麻、白芷、木通、通草,形成青城十四味方(大发散)。

一味用补药不能补,要用金石药,搞动全身经通才能有效。如肾炎用黄芪则无汗,补而无功,反而见坏。青城派把补之义研究透了,关键在通即是补。汗、吐、下、和、补、通,青城六法,御诸法于其中。

中医不能用死方,临床自己形成方。一病一方均是专利。表面看用阳药,经过配伍变成阴药,不以热药论,有引火归元之用。用药刺激不行,海马补肾使人亢进,不能见效,面黑囊肿,腹痛随之[1]。

总的讲,十四味是寒冷的利尿。如热加桂香平胃散(调肝),可以香附子代麝香。因为麝香略热。香附分四制、七制、九制之分,湿气重用白术同炒,白芍、陈皮同炒。

如红斑狼疮之热大,用六分散,加石膏、芒硝,清大热。人参白虎汤仅起暂时退热作用。三三饮(黄芪、当归、银花)为辅,六分散令其恢复起元气来[2]。

承气汤入大肠之分,炒小茴香入小肠之分。

肠栓塞:芩连二陈。芩连加小茴香,麻细附加小茴香。

桑寄生、桑枝、桑皮:手脚麻木,其性质差不多。独活是下行的药(但本草讲独活上行,羌活下行)。桑枝入手太阳。桑寄生入足太阳,五加皮去湿痹、治腰腿痛;真五加皮香味较浓。

定痛之法:调气,平肝,散寒,活血,强心。清热之法:青皮茯苓丸,香连丸,槟榔,吴萸子,青皮。

柴胡解腹结气,秦艽通四肢活血脉。僵蚕以僵化僵,化解包块,乌头比附子缓和。

太阴病用乌头,少阴病用附子,附子纤维少津多。

肉桂2、川连2 (交泰丸)治心肾不交。桂附强心温经,干姜、附子兴脾作用。用药太热是无效的。量要用功效大,巧用量。桃仁缓下剂,用10-15克,大黄、枳实。

治三焦病用刺五加。

治疗三步功:(1)下手功-通便去毒-柴桂瓜可;(2)治病功-治病本;(3)善后功。

肾炎-扁桃腺炎入手,尿频-龙牡。

气亏-腰腿痛;颈椎病-脾湿胃热。补气、强心、清热除湿(越术可);胆石-清热除湿(补气、强心,下气利湿)

下便-柴桂瓜(半身不遂-牛黄安宫-中宫寒甚[3])

偏头痛-胰胆-黄芩(汤中顺气,消导方可参)

慢性浮肿-真武汤(芩、芍、姜、术、附),利小便。

厥阴病:实用四逆散(柴、芍、枳、草),虚用当归四逆汤(当归、归、芍、辛、炙草、木通、枣)温化或六分散加桂、归、苡、泽、车)。

心脏供血不好-当归、白芍、丹参、丹皮、远志、栝蒌(解痉)、桂枝;下气-小承气、法夏;舌苔-尖红,后2/3厚腻用石膏,苔微黄用参、术苓。

由咽至膈,痒、疼-元麦桔,苏、莱、小承、陈皮、法夏、车前子,有热加石膏、生草。

腹主动脉大洪,上火热重。以越术加小承气,清热除湿,下气才松快。

小承气-降气,使肺、胃、肾、大肠之气相承。

甲亢:增液(元参、麦冬)+小承气(也治高血压)。成法:越术加元麦桔、小承气、苏子、莱菔子。湿重尿不通-海金沙、石苇。按摩引气下行。

用剑指点绛宫,急救复脉。

咽炎:滋阴水自生。麻杏石甘元麦桔、荆防银翘,滋阴水自生。

阴阳就是理论依据,治疗就是治阴阳,上工就是知阴阳而晓变通,以施人。

大汉亡阳必死-人参之类无用,必附子理中补中阳,不必用俗法。

心下有小心(命门),与心脏有关。

腰痛加尿黄-内热重(少阳、相火)。右陷脉,气亏。太阴脉在脐内,脾亏。口咸-肾内有火。脉太长-气太亏。

内有淤结,师用柴桂瓜、芩、香附、法夏、藕节、桃仁、蝉蜕、酒军、党参、焦三仙、石膏、甘草。

月经将至,升药要少,加归、芍之类补血。舌身暗,发乌色-用归、桂、芍。

荡邪汤:当归、白芍、桃仁、丹皮、枳实、酒军,去淤血生新血,下一方可用越术。

视物不清(同飞蝇症),可用越术加阴药。

沉香燥,一般配石膏同用。霍香、赭石去秽,(赭石与旋覆花同用),胃溃疡,口中有菌。溃疡病为肾亏,用麻细附、八珍,补肾、补气血。

玄胡调血,调气。浙贝解痉,使肌肉有弹性。白芷止血。甘松调气。全蝎解痉,使胃管收缩。

《伤寒》中以小陷胸汤治老人便秘。(老人不可攻下)方:黄连、法夏、栝蒌根、陈皮,加滋阴品(熟地等)

草决明有缓下作用,降眼压。不用白术类,因其燥,车前子利水下行,麻细附益阳气,补肾,治目。

丹参二两治倒天柱。气不通(阳明)-藕节20、败酱20

脉很沉,不宜猛下,宜芩连二陈,小陷胸之类,附子败酱苡仁加大黄、芒硝。

东北地区大肠病特多。(栝蒌、川连、法夏、陈皮)。小陷胸加熟地、润肠而下便。

燥:阳明府实;湿:脾经病;痞:胰三焦证;满:肛胀,肠子证。

月经刚过,芩连、八珍或芩连四物理气血。

肾炎,透析者不可滋阴(已肾衰),如用熟地加芒硝令肿泻毒作用。

麻桂加熟地(阴药),会改变药性,使阴证变阳证,而无发散作用,通血脉之用也。扶阳攻下:大黄,丹皮、桃仁、川连、芒硝(扶阳攻下加附子),大便干者仍不下,加熟地、党参。

右手寸脉好,不会是恶性病,如癌。

升麻炭(止血,升血脉)、川芎(升血脉)、阿胶(止血)、当归,愈合血脉。

妇女白带多是胃不好,黄带有湿热。舌满苔是湿气重,舌中心红是心气亏,心力差。舌无苔是胃阴伤。

周潜川用大剂生石膏煎水冲芒硝30-60克取快利而愈者。

肠痈(含慢性阑尾炎)附子败酱苡仁汤合大黄丹皮汤(军、丹、桃、冬瓜子、芒硝)。

案:感冒兼火,全身高烧,皮肤烫人。面色好像吃了酒一样。口干欲下凉水(阳明热),头痛,有汗或无汗(外证),小便少,且十分赤黄,苔干燥,色小黄,或白腻当中夹杂黄色。处方:生地15、川芎6、羌活6、葛根6、防风6、白芷6、柴胡6、黄芩15、薄荷6、生姜三片、生石膏30、甘草3。(周先生方案)

感冒兼伤食,恶寒、发烧、身痛、头痛,有汗、无汗,呃气,打饱食,不畏饮食。处方:紫苏9、橘皮9、白萝卜子9、焦山楂9。(有汗加桑叶9)

感冒咳嗽-咳嗽、吐白沫、鼻流清涕,鼻塞不通。处方:枇杷叶30、五爪风9 (类似麻黄)、兔耳风9、车前草9。

牙齿痛用地骨皮,牙缝出血用茅根。(以上为周先生方案)

面阴黄,哮喘是脾湿,咳白泡痰是手太阴肺经之故。

心脏怔忡。有一种病者,除长期失眠外,随时自觉气短,走路上楼更觉气短,同时心跳急,心慌,口苦,脸色时常发红(阴虚阳越),手心出汗,手心又常发热,又是心慌抽痛。处方:白芍30、炒栀子9、菖蒲1.5、木香3、万年青叶9、芭蕉花9

外伤丘墟可致内伤属脏。

鼻衄:藕节20、桃仁10、代黄3、白芨10、小蓟5、灶心土20、黄芩10、生草10、生石膏(先)20、(川连2)

参三七与人参同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都可治三焦之疾。

阴虚皆可曰肾阴虚。肾非解剖之肾,亦指一种功能状态。

右关脉大是脾胰之病,月经七天是气提升不起(如大肠没有病的话),舌暗加桂枝强心力。月经来时,芩连、八珍汤。

治西医所谓慢性咽炎:小青龙汤(麻、桂、芍、姜、草、细辛)、五味子,加杏仁、石膏、元麦桔、苏子、莱菔子、车前子、陈皮、法夏、蝉蜕、僵蚕。

骨折用方:四君子汤加菟丝子、女贞子、续断、桃仁、当归、芍药、酒军、乳香、没药、生甘草。

脉大者用龙牡收治。脉长者-弦濡而长,在上,端直:各疸;在下,大便先干后稀。

茵陈+四君子、桂枝、滑石-利胆。咽炎-元麦桔加入越脾加术汤。

打呃-法夏、厚朴、生姜。(实证)。呃逆-吴茱萸汤加人参、法夏、干姜(厥阴之虚证)

脉之底弱-胃气不足,苔薄-胃阴不足。尿混-脾湿胃热,筋松。胃寒者少用黄芩或与生姜同用。

胖子要问咳,足太阴、手太阴之不调。胖子多见心脾病(眼大,五官大)

圆脸,细皮嫩肉,色白,是阴虚,甲状腺亢进。

木型人,木克土,常见肝胃不和。

口臭-非肠胃病,即胰病(合谷、三里)

合谷脱肉,曲池脱肉,大肠胃之疾。

红胖(或饮酒者)年少,不患心脏病而有胃病。着重治胃:芩连、木香、秦皮、败酱草、苡仁、远志(治心、胃)。脉不规则:菖蒲、远志。(因胃不好生病)

尿中有蛋白:四君子芩连二陈。

长年便血-用归脾汤,或加菖蒲、远志。治心必治胃,胃者肾之关门也。

开鬼门(使邪从汗而出)-越脾加术。洁净府(治肾)-八正散。

脉沉洪迟是心脉,玫瑰手是肝病。

旋覆花降气。菊花清上。

脉端直以上(分不出寸关尺)查肝是否有疾。(如摸腹软,可能肝变小)

胀脉-沉取洪宽,浮取无。(腹胀之象)

面乌黑,牙龈黑,唇黑(脾病)。越术加苡泽车、苍术、茅根。

食肉无味,脾胰不好,但知糖、醋味。

夜里头昏,胰脉紧(脉弦),低血糖,甜咸水饮之可愈。(解腹中结气-柴、三仙、桂、瓜、莱菔)

麻细附使心肾此两极振荡激发活力。

肾病,由外之内-解表;由内之外-心脾之力不足-肿,越脾加术。发动脾之起买加利尿剂,后可加附子,以强心健脾。

扁桃腺,健康人不见,有病会鼓起蜂窝组织。

漏底伤寒-上烧,下泄利。(葛根芩连汤)

80-90%胃病转成胰病-柴桂(治寒又治热,祛实又治虚)

佑土汤(王慈臣用),即加味越脾加术汤,道理实越术汤之理也。

大肠发病多,小肠少;心发病少,胃发病多。

小肠有寒用理中类。肚脐疼(小肠梗,绞肠痧)附子理中加大黄为引。脐下病用真武汤。

小儿肚痛-附子理中(参、术、姜、草)+大黄

膀胱疼-尿蓄留(胰证),“津液藏焉”,“气化出焉”。针水分穴,脐上或脐下。

利尿用五苓散(要有桂枝)。尿崩症-脑被伤后所致。用双氢利尿剂反而不下为何。可能刺激中枢起作用。中医的整体观很了不起。

膀胱气化,又主升降。《内经》要分析去读,其中有误处。

痃癖,气血上冲,应急用大补之剂。党参30、附子10之类。此证乃寒裹血。

黄芪、桂枝可代为甲状腺素。气脉上行多,聚于喉部故为阴虚白胖。气瘿之类。

舌为心(根)之苗,舌尖红(心火)。耳为心(根)之窍,耳心疼(心火)。耳为肾(根)之窍,耳心疼(肾水亏)。根、苗、窍之关系(黄庭经言之)

脉长在肝为气淤,在肺为气亏。

心中有火为少阳火,用芩连泻之。

行时脾痛-越术+白芍(和营)、川连(清心热)、佛手调气。

密陀僧壳治瘰疠。

面如噀血,胃胆之疾应疑,不论有无病,应将血色去下(血脉在上不在下),用阴药。

霍香2,治脾胃吐逆最要之药。胃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好,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一惟舌有浊垢面漾漾欲反者最佳。

代赭石-赭石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怯则气浮,重以镇之。以镇虚逆,故仲景治伤寒、吐下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白带多,宫颈糜烂,胃胰不好。

脉弦迟,右长,无根(气血亏),要查腹中有无包块。

麻黄可用芝麻杆代之,发表亦可。

天食人以阳气:羌活、藁本、麻黄、荆芥、防风、蔓荆子、天麻。气补阳气。地食人以五味:质不足者补之以味,味补阴,四物之类。

周潜川方中多用风药。(如东垣升阳益胃,不复其阳气,胃就不好。)

中西方传统医学中本来是一样的,但从巴斯德之后,偏于认识病毒、细菌。

葛根芩连汤,桂枝黄连汤均可治痢。须……一病必有两证(一曰阳,一曰阴)

白通汤,若无葱白可用通气药代之,不必守死方。

望诊至为重要。

养身不如养心,养心不如养神。

附子、干姜纯阴证可用。

慢性咽炎治疗模式:(1)麻、杏、元参、麦冬、桔梗、桂枝、苏子、莱菔子(消导下气)、陈皮、法夏、小承气(厚朴10、枳壳3、酒军3)、蝉蜕、僵蚕(散风化脓)、生石膏、荆防银翘;(2)加味六分散(麻、细、附、军、干姜、草)-八珍、苡泽车、元明;(3)另有它病,有从脉法治,从症而治或脉症同治之法。慎需仔细!

望诊-望面色,五官,神气。望舌象。如患者张瑞祥,面乌黄,唇黑,切其腹知为胰微结,心下胀(肝小叶处合胆囊),太渊弦,少阳,微洪动。知少阳为主病,而内热稍甚。(少阳、阳明合证)。方:柴10、桂3、党20、木香5、防风5、黄芪10、焦三仙20、草10、姜二、石30、军5(金匮用黄汗、用生芪、桂枝治之-治脾证)

气亏提不住,月经期多于4-5天而长。

先刺历兑理气下行,先刺合谷气在胃而不出。“经”穴(动脉跳动处)所动为经,一般不刺,或避开动脉。井穴气刚出行浅刺,合穴气往里去了,深刺。

论人之根性:圣、贤、才、智、平、庸、愚、劣

十二原穴在中医诊断上很有作用。

三三饮(当归、生芪、银花),治气血亏。

芩连-桂枝-熟地、元参(配伍)

天花粉(栝蒌根)清热排脓。

陈皮(燥湿)、法夏(祛痰)加黄芩调胰、胃。加苍术治寒痰。(阴阳相应,寒热互用)

脉弦-柴胡。洪滑(眩晕)-芩连。迟-桂枝。底脉弱(发汗)-生姜。呕呃-法夏。面阴黄-茵陈、竹茹、桂枝。

蝉蜕-降压;胃阴不足-舌裂;石决明-敛肝;龙骨-敛脾;牡蛎-敛肾。

丝瓜藤近根之汁-主中耳炎。尿碱主治发颐。黑目仁有白点者肾水枯。

抽筋:归脾汤加石膏(去湿热)

白豆蔻作用平散,肉豆蔻作用温中。

肺鼠疫:咳、高热、流鼻血,在2-3天,用麻杏石甘。腺鼠疫:淋巴腺肿,伴高热。先用麻杏石甘退热,后用:越术+丝瓜络、橘络。

舌尖红属心,根丝[1]是胃火(焦三仙)

参附龙牡,补气收敛,其效优于止血之药。

小儿12岁尿床,去湿清热可。

脉中间大,两头(寸、尺)小,关脉结是气结(肝或脾之气脉不通)

胰不好则口淡尝不出味道。口苦胆汁不出故。

眼红,心门狭窄之故,忌用酸物。眼红久转为火,身上起斑,为阳毒。(不宜食水果)

吃大活络丹,久而上火,大便不易出。

欲某不能某(欲吐而不吐,欲呕而不呕……)心力不足之故。

发烧不宜食肉,内而化湿热病。

夏天穿棉畏冷,周潜川先生用三仁汤、木通、滑石、生草。后用六分散+童便服之愈。(典型湿热为病)

湿热病为证最为复杂,证见多端。但又不外脾湿胃热,只是热与湿之比量不同而已。内热重者反畏冷,此为医者记!

患者月经时间长,用提升法;月经过多,或每月二次,应泄阳明之热(肠);月经刚完用八珍。

舌诊无苔是虚证,表现为内火重。败火同时把温化药加上(如桂枝)。人参、党参作用是养胃气。

越术加桂5同时用芩连,反佐桂之过热。

脚跟痛是心脑血管病之先兆。

生石膏用不伤胃,其性微寒,不必煅用。不是大寒品。

记住病是气亏是湿重而引起。脾气虚,颈生疣赘,消化不良。

舌尖中部是“心”,根是脾胃三焦。

参附龙牡治咳血,止便血比止血药都有用,也可用当归黄土汤。龙牡收敛血压、降压。人参收敛口愈合。附子补之人亏虚,强心。(人不太亏,用柴、桂、合龙牡也可以)

珍珠母-肝火,龙骨-脾火,牡蛎-肾火。

小儿夜尿,并非认为肾亏,一般败火即可除之。

寸脉紧,身上有痞块。脉弦洪紧(厥阴脉),老年人常见。老年人口渴,舌干裂,宜温化使水液生。

腹中有水微肿是厥阴证。

帅角痛,少阳有热,用黄芩、菊花、全蝎。

珍珠母类龙牡,但收敛力弱,配丹参、沙参。

耳痒是少阳有热,耳背是风。小青龙加石膏。

尖下巴女人-胃不好,不可单一健脾。

尿崩,膀胱萎缩故。

增液承气汤治高血压。

香附子-温小腹(微温,偏凉,辛温可代麝香)

山里人固执,依海之人滑头,但公允。

胰不好喜糖、糯米。肝不好喜食大枣。

光健脾不行(人参健脾,白术),只图口气,有失消导亦阻。静能令血归元,做好肠子之功夫,肠胃好才能供养头脑(小练形,内练形),小练形用之胰、膀胱均可。尿多膀胱痿,用温化药使之大(因寒之收引)。

血压高可用元明粉。加姜附温阳。

绞痛于心是肝气结。

重要生虫补肾,生霉不可用。

当归炭治月经不来。当归先煮一阵有活血之用,长时间煮当归,挥发油完了,形成于碱,有破血作用。

鼻孔:左名兰台,右称庭尉。

小腹痛。吴萸子、猪膀胱加滑石敷于脐,使尿下。

舌中心洪,气亏兼热,四君子、石膏、荷梗清热代麻黄。

柴胡无芩、栝蒌不消炎、清热;柴无芍药不宽胸。薄荷治少阴头痛。柴无桂不消痞(寒凝或阳亏)。柴胡加法夏才降胃气。

太中血痛-肝病。用川芎升肝气(血枯宜用)。头角痛用川芎,血压高者不用。弦洪动:阳明。

月经过去或将完,柴胡可多用点10g。

川芎煮水可堕胎。

血小板减少(脉弦微洪动、上逆):(1)柴桂瓜+归芍(少用阴药,如地黄);(2)升麻、阿胶(炭)、女贞子。单用阿胶之类不效。平时用黑木耳加糖冲服治血小板减少。

肝有病的面红,于肾火红不同。前者黑红,阴红。后者亮红,阳红。

法罗海,黄酒、水酒各半煮-治胃痛。

秋天霜降后应下气,补药(芪)参之类少用,否则肛气不利。

秋宜下药多用,温燥药少用,但因人而异。

血气枯故身痒,补气补血。

夏天腿肌肉痛(多用燥湿品),黄芪、桂枝。秋冬用独活、桑寄生。亦因人异。

去湿热最好用越脾加术,(佐土汤)亦可用。二妙(苍、柏)散加白虎汤。

元20、麦10、桔10、术5、苓10、葛5、桑叶5、泽5、车10、陈3、草10。利温湿,滋阴,解痉。

香附子20-30、黄芩10-黄鹤丹。妇科常用调三焦。香附子20-30、川连3-5,调肠胃。

桑叶熄肝火名目。

性病用清热除湿法:越术+芩连、苍术、柏、石苇、海金沙、桂、滑石。

脐上三寸为胰,先查部位,再查经络上之反应。

香榧子10、使君子10、川棟皮3、川连2、酒军3、葱白2寸、贯仲5、焦槟榔5、生草5、乌梅3、冬瓜子10。此驱虫药也。

喜笑是心气虚。

心力不足(傻头傻脑):当归、丹参、菖蒲、远志、乳香、没药、肉桂、附子,或六分散之类也。强心去火。成方用归脾汤,天王补心丹。脾火之人贪、自私。

肺气肿多由肾亏。涌泉通照海,拨照海之筋通至涌泉。舌绛为热,舌暗血行不好。三三饮可扶正。

枳椇子,强心解酒,泡酒好喝。与金樱子、大枣、党参、人参、枸杞、臾肉,共泡酒好喝,十分甜。青梅、竹叶、菟丝子藤可配绿色酒。若加地黄则为黑酒。

朱雀丸:肉桂1、川连5、紫石英10、生草10。(紫石英为主药)使坎离相交,治心痛、痛病。起命门火,治十年绝孕,小腹寒,宫冷不孕。(使人绝孕,亦可服冷宫之药)

生姜配石膏调肠胃,生姜配桂枝发表。

饮食过多易致阴亏,心力不足。

医者小术者也,但可以以小见大,小小积功德。

老子思想小国寡民,绝圣弃智。

《内经》-《黄庭经》-佛学修持。

《黄庭经》真正脏象关系,五脏各有其神,病者可见。

麦冬凉滋肺阴,天冬补肺。

头顶烧用龙牡,下气养阴。

心有间歇用参附龙牡强心。

马钱子制法:49天(冬)以尿浸之,二天一换;去壳(壳伤人)炒至焦黄,研细末。

信石(砒霜)以牛黄之寒防其过热。信石、硫磺起命门火。

跳骨丹吃过多,用肉桂补气虚,过兴奋是内虚。

多用麻细附,夜间小便会少。夜尿多者,用山药。喜食甘,胰病,其脉长,肝气亏,肝苦急,(甘以缓之)。

麻细附中加桂,可利小便。因桂可上,可下,可散。其下可直通肾系。

沙参-如恐人参太热可以代之。如白血病者发热(胃阴亏、肺阴亏),小柴胡汤中加沙参代人参。

蟅虫3-10,破血逐淤,续筋接骨。急腰扭伤,研末吞服甚效。

厚朴:当烟吸可促进肠之蠕动。

霍香: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麻腰丹(周先生方):生附子、生半夏、檀香。

桂枝(使血管充血,属补类药)、生石膏(武当山传的方子)。此方使阳气聚于腹,并不致过热。通肾利小便。

舌上长物,多正气不足,宜补(三三饮之属)。舌疮、舌痈之类皆然,扶正祛邪。

大便稀溏忌用栝蒌(因已用小承气),可用桂枝。

道-重人贵生;释-普度众生;儒-天地之大德曰生。

点按合谷治胸闷憋气。

杨晓霞案:蛇头疔(瘭疽),南人谓之著毒,方:生芪60、当归10、赤白芍各10、洋参5、丹皮10、石斛10、山药10、生苡仁20、银翘10、银花10、公英10、白芷10 (止汗)、浮小麦10、肉桂2 (畏寒),健脾(术、苓、党参、丹参)、除秽(霍香、花粉),三七(活血),加强微循环。

大五行-形、声、色、气(臊、焦、腥、香、腐)、味。内合万物,外应天地。

满月受孕最易。女子月经不好是胃不好,包括少阳胰胆之病。

青龙、白虎战于玄黄(脾):捧得白虎归家养,捉个青龙踞土洼(大腿内侧两筋)

调胃承气(硝、军、草),只败火不泻。小承气,下肺气。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礼失求诸野-陈修园。

当归炭-破血(用于月经不来),含当归碱。当归少煮止血,久煮破血。

瘈疭-俗名鸡爪风。

肿瘤发热,外有热而内可有寒。白通汤之类可矣(附子、干姜、葱白、甘草),其总原则扶正(姜桂附)

两感于寒(太阳、少阴)无阳证-附子、肉桂、干姜。

精神病“鬼爪子”,冬裸体。此内有热,四逆散(柴、枳、芍、草)加味。

艾滋病:久咳,久痒,腰部湿疹,皮下瘤,免疫力低,白血球高。秦艽、鳖甲,治久咳(鳖甲30、地骨皮30、柴胡30、秦艽15、当归15、知母15、青蒿5叶、乌梅5个)

两感于寒者,古人研之。张元素九味羌活散。陶洁安(节庵)再造散(参3、芪3、桂3、羌24、防24、芎24、附1.5、细辛1.5、草3、煨姜三片、枣2枚)

厥阴、少阳合证(感于寒)-柴胡辈(随虚实加减)

太阴、阳明(两感于寒):实热,防风通圣;虚寒,五积散(寒、食、气、血、痰积),方: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肉桂或桂枝、白芍、半夏、陈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焦三仙、人参、白术。

表证解:无畏寒之谓也。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之根,此少阳祖气也。

宗气-虚里脉(脾肺之交会也)。脾之大络,络之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者,宗气泄也。宜大用补药。(1)黄芪、党参、当归几两;(2)参附龙牡。

半边身疼,刺之大包(脾之大络)。刺长强(督络)主子宫疼。产后气包刺长强则愈。法:进针于子午,行针卯酉。

周潜川药中常加发散药(兴阳之义)。用升阳益胃距离:参、术、芪、连、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活、独活(三味发散)、柴胡、白芍、姜枣。其作用:(1)引经,可使诸药入经。防、升麻;(2)振奋阳气,有一两味就可以。

独活引入少阳;羌活引入太阳;葛根引入阳明;柴胡引入少阳;足少阴-细辛-可直往督冲。

麻、桂:中国西南治疾不离之。

李时珍:脉沉而弱需温补。

由升阳益胃-玉屏风散(芪6、术2、防风2),主风证:气亏外感,破伤风。

当归补血汤(冬垣)方义:(当归6、黄芪30)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

经曰:辛甘发散为阳,辛味与甘味相合。酸味与苦味同用,酸苦涌泄为阴。

甘寒:生地、麦冬、元参;苦寒:芩连之流;辛寒:石膏。

脾胃关系:(1)脾有虚阳而胃气不足,(脾包括胰)即为饕餮症,妇女蛋形面(火型)多此病;(2)胃好,脾亏,能饮食,但不知饥,每日三餐并不因饥饿而食。(严重者老年痴呆症)。(3)脾胃均伤。方药:四君子(健脾)+芩连二陈(治胃)+石膏。兴脾阳:草、姜、桂、附(益火生土之法)。老年人长年拉稀-附子理中丸(草、术、黑姜、川附片)

脾肿,脾胰有包块之类。用桂枝汤加大黄,或温脾汤(参、附、干姜、草、归、硝、军)

胰,化食丹,“少阳枢纽之官”。不足:法夏、陈皮、玄胡、全虫、(姜、桂、附)。过亢:芩、连、龙牡。化食丹不足,不思饮食;化食丹亢进,不知饥饱。

理脾:清理脾脏之湿气垃圾。理脾:三仁汤(杏仁、苡仁、白蔻仁、半夏、厚朴、通草、滑石、竹叶);二妙散(苍术、黄柏)、越术汤(麻、石、姜、枣、草、白术)

生苡仁、荆防银翘、可自然理脾解毒。

血病由脾治。

胰脾有结气,唇乌黑、舌白、脚肿、腹水。

黑疸病,面由小面积黑,转为大面积黑,均是脾病。

知母抑制肾上腺,节欲。

刺风池、风府,通四肢-主手脚麻木,半身不遂。

酒疾-小臂以下麻木,小腿以下麻木。越术加人参、桂枝等补药治之。

金钩梨(西南曰:拐椒),当水果吃可戒酒。

桂枝汤调和营卫,胃寒畏寒凉者益。(面色不好)可加黄芩、石膏、焦栀子5、银花10(桂枝汤+黄芩10-阴旦汤)。桂枝汤有温脾之功,不必用肉桂、附、姜,以之代也。

治胃肠证:柴桂瓜可与败酱附子苡仁合用,再过渡到附子败酱苡仁汤,大黄丹皮汤。

肾炎晚期:桂枝+银翘之类可利尿。

大黄3加入桂枝汤中不可以下药认之,其作用在于清理脾脏。(如:治血液病)

阳气亏-烦,阴气亏-躁。故曰:阳烦阴躁。

癃闭-以水壶倒水于盆中,可感摄引尿。

头昏:蝉蜕3、菊花2、薄荷2

补肺:四君子+天冬、麦冬、五味子、百合、贝母、玉竹参

调气:肝气(香附、桃仁),脾、胃、胰(玄胡、全虫、甘松)

冲壬脉:枸杞、女贞子、菟丝子、巴戟天、山臾肉、覆盆子、淫羊藿,+细辛、怀牛膝、杜仲。可治不孕症(输卵管不通,以诸子降之)。可简化为:(1)女子:八珍+沉香3 (长期低热);(2)男子:附子、干姜、生草+沉香(体壮:附子+沉香);(3)共用:菟丝子藤根处,加玉米内皮。五子衍宗: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

远志加桂枝可强心,合菖蒲开发心之气。

有六经形证者,用经方《伤寒》;无六经形证者用时方。

尿不下用强心之桂枝合茯苓。

麻黄走表,但伍细辛则补人,类睾丸素。

衄者,(1)用大蒜敷脚心涌泉,左者右,右者取左。如鄂西,山高土薄,溪流急,少碘多铁钾、多硒。其人血脉过足,内孔大,白胖多,易衄,俗称“沙鼻孔”。(2)此血药外用矾(白矾),或玉丹。(3)针:三里、合谷。(4)茅根10、藕节10、白芨10、生地10、石膏30、川连3、麦冬10、沙参10、小蓟10、地龙10.

小便痛(人参、六一散)或甘草一味。亦可用于淋病。茎中痛用甘草,小便浑用甘草。

蛔厥-一脉大,一脉小,四肢发凉。唇齿沟小米粒样斑点。

阳和解凝汤:主一切阴疽,色白或青暗,不肿或漫肿,酸痛或不痛,舌苔白,口不渴,脉沉细或细迟(贴骨疽、脱疽、鹤膝风)。方:熟地30(佐麻桂引阴毒外出)、鹿角胶(烊化,引子药)9、肉桂3、麻黄1.5、炮姜炭1.5、白芥子3、草3、(白芥子辛温,去湿浊),可能强心。亦可于方中加附子。

益元汤:益元艾附与干姜,麦味知连参草将,姜枣葱煎入童便,内寒外热名戴阳。方:艾叶、附子、干姜、麦冬、五味子、知母、川连、党参、草、生姜、大枣、葱白。

指甲塌陷(化疗后期所见):血亏,四物。头痛在顶用川芎。

妓女欲生子(宫寒)-用信石(一箸尖量、起命门火)、硫磺、芒硝(下行引之)

朱雀丸(紫石英[1]、黄连、肉桂[2]),加八珍治妇女病,带、崩、漏。另:黄柏、知母、肉桂-坎离丹。

小青龙汤:其味辛甘,入肝为补,入肺为泻。

肝硬化必用:吴萸子、桂、川乌、归、芎。

甘味入五脏平和。酸:入肝为泻、入肺为补。(白芍平肝,脉大、脉小,肺气旺,平肝。)苦:入心为泻,入肾为补。咸:入心为补,入肾为泻。五味余同此。

血脂高,胆固醇高者,首乌延寿丹主之。白芍、银花、何首乌。

药其味偏盛,入脏腑攻病。粮谷平和,并入五脏以养人。

少阳病,37.1-37.2°C低热,胆胰有病故低热。伤寒太阳病,>38°C。

麻疹不可急于退热,宜宣散,用大小青龙汤,否则转肺炎。另,麻杏石甘亦可。小发汗:麻桂合半汤,桂二越一汤,麻杏石甘汤。

甲状腺病表现“食火风”上消。

呕吐并见,治吐,呕自止(半夏、枳实不管用也)。如肝脓疡,治其本(吐),呕自止。

上消-甲状腺-饮多,中消-胰腺-食多,下消-肾上腺-尿多。

茯苓治周身水,猪苓治大肠水(配石膏),亦用防己苈黄汤(防己、川椒、葶苈、大黄),泽泻治膀胱水,白术治脾水。

焦白术、桂枝利尿,炒白术健脾。

目歪眼斜:(1)天麻5、全蝎5、葛根5(阳明升药,可用于肛门下陷等)、羌活5、石膏20、朱砂1-2、(或赭石5代朱砂);(2)越术;(3)六分散。治本收功。

狂犬病:桃仁、军、蛰虫(再随证加减)。

欲治其热,先败其血(如白胖大之妇女不孕者,宜滋阴)

丹参10(桃仁、酒军)、当归10、乳香5(菖蒲、远志)、没药5,小活络丹(芳香冲动,开发心气)

救真汤:白芍(收敛,去血亏)、川连、焦栀子、四君子、川附片5、肉桂1-2、万年青叶一片,若心跳过速加龙牡。

腹胀:或脾虚,或胃实(下之,并扶阳或养阴)

黄龙汤(大承气、归、参、草、姜、枣、桔梗)-四君子加承气。

面黚(黄褐斑)-重者整个面乌黑,其根在胃,色素沉淀。(1)小活络丹+小承气;(2)大黄蛰虫丸;(3)麻细附或八味地黄丸,用大黄水服。

柏子仁-甘平,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便溏、多痰者慎用。

癃闭-桂、银、翘、苓、草。

少阳之经布胸胁,太阳之经布头项,阳明之经布颜面。

腹水(单腹胀),手足不胀,肚大,四肢瘦,面瘦,此肝郁(肝腹水),宜温化。心气足水自还。

十枣汤不可轻用,宜极少量,伍扶正品。

商陆根+枣+姜+桂、附(急肾气喘、身肿亮者用之)

利水:越术加葶苈子、大黄。

痰饮:食痰(瓜蒂);风痰(藜芦、常山);顽痰(白矾)、武疯子(矾、藜芦、常山,令服之,不吐即泄);虚痰(人参、藜芦),反药,令吐。

肝、脾、胃吐法佳,治堵。盐水导吐。

阴阳水(先冷后热)治行长腹痛。连饮2-3次。

附子可通十二经,功用甚多,有斩将夺关之功。如大汗亡阳,心跳140多,急用附子,或附子理中丸。

喻氏有参附、芪附、术附之用。

红果(酸)红枣(甘)红糖(甘),主女子闭经,阴血亏,内热重,烧心,欲冷饮。此酸甘化阴也。辛苦化阳,如“三角风”一味。

《伤寒论》两部大法,养阴除表、扶阳除表,治阴阳俱虚,而里有热、里有寒。

厥逆过肘膝者必死。

白脸胖子小儿,甲状腺亢,只长面孔,肾气不足,易便血,四君子、芩连、二陈、小承气,加菖蒲、远志。

现代医学,在病后跑,治一坏二。传统中医,预防治疗合一,是扶正固本之医学。

中医不用实验室,是内观与比类取象,近取诸身,远观诸物。

大青叶3、四物汤,补血、凉血。

脉管炎:(1)黄芪20、四物、荆防银翘、元参20;(2)麻细附+苡泽车(下行利湿)、元明粉、干姜;(3)荆防、苍术、羌活、刘寄奴、王不留行、当归、赤芍、丹皮、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豨签草(扩张血管),共泡白酒24小时后外用。

甲亢、甲衰有时症状同,但是阴阳二证。

葛根芩连汤主漏底伤寒。

平胃散(朴、苍、陈、草)燥湿下气,加四苓散(五苓去桂),利尿加车前子(泻中有补)=胃苓汤。

伏梁脐上三寸,石门脐下四寸,相关连。建里内胰脏。

附子汤:参、术、苓、芍、附,心力亏、心血亏。

真武汤(水湿重者):生姜、附、苓、术、芍。

丹参-清血热,可代苍术白虎汤、四物汤,但扩张血管,去湿热。

血无止法:(1)补气止血(产妇大出血,大量芪、参);(2)清热止血(东北吐血多),党参、人参、芩连、石膏30-40、茅根;(3)强心止血(癌出血)。

黄土汤将远血医,胶9芩3地15术9附4.5草3随,更知赤豆当归散,近血服之效亦奇。如痔、利-湿热下陷,芪、党参、防、生地、升麻炭。

知母去肾火-倒阳药,男可阳痿,女可避孕。老人禁用,用麦冬代之。黄柏清膀胱火兼肾火,无大弊。于血崩、慢性出血。

小儿吃奶呛,喂不进去,麻1杏5石10甘5立效。

白喉忌表(不能发汗),辛温辛凉均不可,养阴清肺汤。

麻杏石甘加味:麻杏石甘、桂2、生姜(表里两解偏寒)、大枣2枚、元麦桔、苏5、莱20(下气)、车前子(湿重)、薄荷5、佩兰3(除腠理热)。

扶正消毒:三三饮(生芪20、当归10、银花10,原用各三两)合灵参丸-威灵仙5-10、苦参3-5(苦寒,主心腹气结,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胡麻仁10、枳壳3。此方主一切无名肿毒。

风湿疙瘩(荨麻疹):(1)荆防、苍、羌活、苏叶、芦根、陈皮或大青四物汤;(2)三三饮合灵参丸。

外用,除阴痒(男女用):路路通20(祛风解痉)、蛇床子20(温下身、补阳)、地肤子20(解痒)、白矾5、硼砂5.

桐油、炒豆渣热敷,使真菌根丝外生死。桐油,菜油,不可用凡士林。

十二经于旺时气亏者不刺,实者可刺。

治肾先将呼吸道治好,先除表证——周潜川。

防风通圣治风水。

刷牙恶心是刺激舌扁桃体,气病尚未入里。

肺寒用麻杏石甘加苏叶2、桂枝2(不用元麦桔)。

玉丹(硼3、硝3、矾2)小火煮24小时,结晶后,将底烧化倒出。用山西阳城罐,炼丹药。加味,冰片,牛黄或熊胆。治眼病,或一切痈肿疮毒。

少白头,血气亏(少铜)用土豆。八珍+丹皮(血热)。

周潜川定心汤(风湿性心脏病以心肾不交治):熟地10、肉苁蓉5、五味子5、巴戟天5、炒杜仲3、干姜3、茯苓3、麦冬5、草10、淮牛膝5;又方:洋参6、熟地30、萸肉9、牛膝9、麦冬5、破故纸9(辛温)、枸杞9、核桃肉15、五味子6.

太渊脉示:右脉,寸关尺,浮取肺、胃、命门,沉取大肠、脾、三焦;左脉,浮取心、肝、肾,沉取小肠、胆、膀胱。

腹肌疼,越术加小承气攻。

心下急,大柴胡汤。

白天烦躁-阳亏(此不可小视,心肾衰也);黑天烦躁-阴亏。

肝硬化、肝癌(有涉及胰):(1)斩蛊丹:柴、秦、僵虫、川乌、桂、川连、吴萸、巴豆;(2)荡邪汤:治血,下泄。归、芍、桃、丹、枳实、军、柴、雷丸。鬼胎、肠瘅、石瘕,可用雷丸。

清凉强心-甘草、赤小豆、万年青。温热强心-姜、桂、附。

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服了乳长流。

七节之下有小心,(与心功用同),两肾之间灵空一窍。补命门火:(1)奔豚汤(草、芎、归、夏、芩、葛、芍、生姜、甘李根白皮),桂枝加桂、附。(2)周先生心肾相交之方。

中医至孙真人之时是一个顶峰,以后衰也;元明清后,多以小名家为多,大家少。

六分散之引:(1)元明粉;(2)玄精石(石膏、元明粉);(3)生龙牡(阴亏)。寒重-桂枝;阳虚-干姜;阴虚-牛膝(健足腿)、风重-独、羌活5、川芎5、蔓荆子5、藁本5、天麻5(手无知觉,用散风药)

两感于寒,仲景未讲,但隐含了。即要表里两解。姜、桂、附+发散。两感有寒-通法。

补药无有过于金石者。

温脾汤寒热并行治寒积。

九味羌活,大羌活汤加上将帅药更好(姜桂附)。

再造散:参、芪、草、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同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拟治两感于寒:麻细附(少阳反热用)、干姜、生草、酒军、天麻(厥阴,头顶沉用,上行。此物类川芎,阴亏火旺忌)、羌活(太阳经)、蔓荆子(头面风)、藁本(太阳)、茯苓(太阴)、川芎(升少阳)、白芷(阳明)、泽泻。随所入经而用,周身上下内外皆通。补一加减法:(1)阴亏火旺-牛膝、熟地;(2)少阳-柴胡;(3)脾、表虚-生芪;(4)寒用桂枝;(5)上火同童便或硝。中风血上冲,用龙牡,因下元虚损故也。

周潜川泻药-芒硝、石膏。入慢咽(似痛不痛,似痒非痒)于石膏中用芒硝好。

中医心法-返本归元,推陈致新。

六分散方:麻黄10、细辛10、附子20、酒军10、干姜5、草10。以穹窿炉烤,双箩筛过,炼蜜为丸。

十一

水入横膈中,柴桂、葶苈子。(肺水、胸水)。

好方:吴又可达原饮(槟榔9、朴3、追数目3、芍3、芩3、草果3、甘草1.5,除痰加青皮5、常山6,少用芍),此方调肚腹效。

闲证(高血压):(1)人参、浙贝、莱菔子、羚羊角、法夏、(肾亏)萸肉、(热重)石膏、(利湿)车前子、桔梗升阳、柴胡升阳。火气痰之证。(2)钩藤羚羊汤。

习惯性便秘(小便多,肠津枯):小陷胸汤+熟地

关寸脉大,土衰木盛之象。

胰肿:附子、芩、连(附子泻心汤)。脾肿:桂枝加大黄汤。

治天阉方:(1)生何首乌捣汁合人乳服用(王道);(2)猪苓生食之(霸道)

铁锈60重坠(镇),降气血,周先生治高血压方中,肠与生牡蛎15、紫石英30为伍。(铁锈外科治牛皮癣)。

《伤寒》、《道藏》、《串雅》、《刘河间医书》,周潜川先生主要方子之出处。

半夏秫米汤治失眠。

焦入心,炒入脾经。

羚羊角粉6包煎煮20分钟,治癃闭。

排石方(尿道):(1)金钱草50、海金沙25、扁蓄25、瞿麦25、木通20、牛膝30、坤草50、丹皮15、内劲25、甘草10、琥珀5(冲);(2)肾石-海金沙25、金钱草50、扁蓄15、瞿麦15、车前15、化石20、木通20、内金15、元胡15、栀子15、肉桂15、草15、竹叶15 (曲伟摘自辽宁阜新案)

李四光高压240mmHg,周潜川先生用方:磁石、铁锈、丹朱、赭石、龙齿、牡蛎,重镇之品,及调气理气之品,一剂而愈。周先生常用药对:生牡蛎15、酒炒龟板15;紫石英30、萸肉5;铁锈60、牛膝30、丹皮10、生地15;山药30(脾)、女贞10(肾);石斛10(胃阴)、麦冬15(肺阴)

寒呕-吴萸子,热呕-芩连,左金丸-吴萸子1、川连6。

冰片、薄荷降低血白血球。

高热用三宝(牛黄安宫、至宫、紫雪)可有痴呆或小儿麻痹后遗症,且不彻底,有危险。千金散可用。烧时不用投以滋阴类(元麦桔),过午夜后烧始退时,摸其足心热否,热则烧透了,吃半瓶,早上再半瓶。

犀角清血热(用水牛角代之);羚羊角熄肝风(山羊角之实者代之);牛黄除心火(用牛、猪胆汁代之)。

猪苓汤可清阳明热。

参附龙牡标准方:参3、附6-10、龙牡各10-15、八珍、泽泻5、车前子10、陈皮3、酒军3-5、牛膝10、肉桂1-2.

治恶性肿瘤,一定要温化,不可以清火。

干姜兴脾阳,守中。

神经失养-脾胃湿热,阻滞,孙真人温脾汤-扶阳攻下。

外伤洗擦:(1)桂5、丹参10、当归10、乳5、没5、丹皮10、血竭5、酒精泡之火洗;(2)荆10、防10、羌10、苍10、苏2、王不留10、刘寄奴10、豨签草10、透骨草20、硼砂5、自然铜5,用好酒一斤浸之,主一切外伤筋骨瘀血,风湿肝、脾、胰肿大者,外洗其肤上。也可内服半盏。透骨草、硼砂对艾滋病卡氏瘤有效。(国公酒类之)

精神病:实多(火)心(牛黄安宫)-狂,武疯;虚多(痰)脾(白虎承气)(越术,四君子、石膏)-颠,文疯;或(防风通圣、越术加硝,逍遥散)-一般兼有脾、大肠二证;虚亦多(风)肝-癎(惊风),或小儿客忤(脾胃阻滞,土反克木,多生肝风,木气不达,发呆) (慢惊风:抽风、智力低、常客忤,健脾、四君子、石膏)。

心跳过速(太渊脉洪动),舌红:资生汤,党参20、元参20、沙参10、牛蒡子10、生地20、山药30、当归10.

透骨穿山丹合独活寄生(羌3、独3、芎3、藁本1.5、防风1.5):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异功。

感冒初起慎用地黄,易使阳证变阴证。血里热重者可用。

清阳不升,浊气在上,是湿热陷于阳明。

阿胶补心阴长血脉,用黑驴皮,用东阿水煮。一切肉皮皆有滋阴补心之功。

荨麻疹-(1)防风通圣丸;(2)三三饮合灵参丸。

越脾加术加大青叶2-3,荆防银翘、桃仁红花。治血湿血热,风湿热。桃红四物汤治皮肤病,少白头。

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加芪)治腿脚不利,风湿。

舌上如胎者,心中热火。

廖师治案:某男,五短身材,五官大,颓顶,心慌,血压高。西诊胃癌。方:人参3、党参20、焦白术5、茯苓10、当归10、白芍10、熟地20、黄芩10、川连2、干姜(先)3、牛膝10、麦冬10、沙参10、藕节10、桃仁10、酒军3、灶心土20、生石膏(先)20、川附片(先)8、生龙牡各20.

四逆散主关格,精神病。面红,手足冷,闹,脉实(热结),实为大柴胡汤加减。

夜晚睡前吃东西,饮水多,是心火,心气虚,早不欲食。天王补心丹,归脾汤主之。

孕妇生子前(临盆)-离经脉,太冲脉大。

厥阴消渴(老年人多见,有肝硬症状),无天河水。不宜用阴寒或补用参芪之类,宜温化,柴桂、干姜。

心包炎可用普济消毒饮。羚羊角,(芩、连、鼠、玄、甘、桔、兰根、升、柴、马勃、翘、陈、蚕、薄荷)熄风解毒,化瘀除热。

脾胃寒用干姜,心里寒用桂枝,周身寒用附子通十二经。

麻黄升麻汤案:(1)肝硬化,同房便血,脓秽物齐出不止,有痰桶多。二付而愈。(2)子宫颈囊肿(西诊又转成肌肉瘤),大便血,本方加阿胶见好,未痊后用木香槟榔加川附片而愈。

肿瘤高热须用姜桂附。

西方贝尔药房从动物体中提取滤泡素治子宫小,中药白头翁同功。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之中将汤(柴桂之类)主月经量少,不孕,我们用之与参附龙牡同用。周潜川常将菟丝子、巴戟天、女贞子、淫羊藿等补肾药同细辛、白头翁同用,补妇人。

肠套叠(证见寒),忽肚疼,真武汤加炒小茴。

十二

腹证之寒者,在上用砂半理中,在脐用附子理中,在下用真武汤加炒小茴。

释其前后解:如胸中大气亏-背痛,背痛从胸治。腰痛从腹治。又白胖子老太太腰痛,使其脉小,收敛之,其腰不痛也。(故为医不可死执,须临证识之)

厥阴(寒热),肝-肝瘀;血-阴亏血少或血寒(当归四逆)

大便数日一次,或稀或干,忽转好,此回光返照,将亡。俗曰导肠子。

小儿本不能食,今反能食,必发热,此为阳明直中。

抵挡汤证(伤寒257条)无名发热,此时脉浮者非外感。

正气:心正(思无邪),身正(元气充),邪不可侵。

蛔虫,人身之“灵物”,与人意识通。驱虫:使君子10、香榧子10、贯仲5、川栋皮(子)5、乌梅3、葱白三寸(用小葱)、焦槟榔5、冬瓜子10(此二物可麻痹虫神经,对绦虫效)、石榴皮、百部、鹤虱(此三对蛲虫效)加减为用。必空心服用,10分钟后以大葱煎蛋吃,早上不吃饭,午食,入晚同早上,如此循环。

下绦虫-先吃冬瓜子再吃槟榔片,最后用芒硝,见其头(三角形)则不繁殖。

太和丸:桂枝汤+银翘散+五子衍宗,萸泽车、生姜为引。

武当山玉枢丹主惊风(如白果中毒)。

厥阴病欲死者,上下牙床舌粘上不下,口难张,不可以寒凉之品,急温之。(宜寒热并行,阳中之阴以极之)。

附子、干姜守中(曾用六分散中,附子20、麻黄10而无汗,如是所见),六分散不可少之。

若肝瘀很重,则需乌头+芒硝才可,乌头力缓而深也。

吴萸子热而走窜,寒证用,麝香也走窜,但无热,寒证不用。

僵虫补之人蛋白酶,软坚化结。

单用党参、黄芪虚人不受。

使用通法时,五脏六腑均须照顾到。

中风初起时,热十分重时,安宫牛黄或可效,但慢性后必寒热并行之大复方才可,否则总不稳定。

升麻麻黄汤,治肝气下旋(形质上肠充血,痔血),用太和丸也十分好。(桂枝舒肝、缓肝,五子补肝)

临证先应明用什么法治什么病,而不是想以什么方治什么病。

越术、元麦桔甘治甲亢,此阳明消渴,其经循咽。

三阳经证或三阴经证均可致咽之干痛。

夏枯草-协调人身之钠、钾平衡。钾多人瘦,钠多人肿。

四立节气前后不能补脾,因脾旺于四时之末。

壮水之主(阴),以制阳光;益火之源(命),以消阴翳。

肾虚阳痿,用降金气法即可;妇女不孕,不降气不可。引经药:沉香。

某人便黑血,(1)柴5、桂2、芍10、玄10、虫5、芨10、藕10、桃10、军3、芩10、连2、地榆炭10;(2)附10、归10、灶心黄土20、元20、麦10、桔10、芩10、炙草10.

湿气在夏至之后至。夏至之前为温病,热重湿轻,用辛凉解表。暑病为湿重,热轻,用清热除湿,六一散。夏天汗多尿少湿浊不出,致气亏,神疲倦怠。阳暑:动而得之(因劳,汗多,伤津,气亏,齿干,口干,舌燥,心慌,面白,气短,脉数(100以上)),用:人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参草芪、归、麦、五味、青皮、陈皮、神曲、柏、葛、苍、白术、升麻、泽、姜枣)。阴暑:静而得之(夏日外感),表证多,发汗解肌,宣化湿邪。香薷饮主之。

阴阳暑中间状态者-四君子合猪苓汤,加芳香化浊药(藿香、厚朴、法夏、茯苓)及石膏。

夏季须用人参补气。

麦冬清肺胃之火,天冬补肺之阴。

胃部有结块者,可与小青龙汤。

湿热之为病,为症状最奇,越脾加术汤主治多端,皆内湿热立论,故多病可投。

脾病生湿,胃证生火,(热)亢进。寒(除热)-甘寒:麦冬、生地;辛寒:石膏;苦寒:黄连、黄芩;酸寒:白芍;咸寒:龙牡、元参。温(祛湿)-辛温:麻黄;甘温:桂枝、当归、川芎;苦温:厚朴、法夏。组方:麻黄3-5(驱寒、祛湿)、石膏(除阳明热)、白术(健脾)、苍术(燥湿)、枣、姜、草、加茯苓(利湿)、小承气(下气)、荆防(温性解毒)、银花、连翘(多用可降压1-2两,红面,上火)、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包)10(利尿补肾,降气补肾),加石膏20(先)。又曰:人人皆有气分证(气不降),故时用小承气。应问病人气亏否,查其“体功” (周先生语)是足否?气亏、体功差用人参(先)3-5、桂枝(与滑石同用利周身水)、泽泻(利肾水)。

附子8-10、细辛2-3加酒军5、枳壳5,可通气下便(阳虚之人,命门不足)。

史书记:周文王无嗣,食苡米饭而有子。

任何病,只要有湿有热均可治以佐土汤。案:面黄黑,男,胖,山东人,舌红,唇外红里乌黑,(湿热体质),夜梦女人压之,以大牙(阳明属)咬女则无。

时令病:春黄汗用豌豆黄;打谷黄(秋)用越术或加参附龙牡。

柴胡、白术、白芍、茯苓、当归、薄荷加丹皮、栀子5-10,平热定痛。

右脉小,左脉可-补血药少用。右脉大,左脉小-肝气旺,以芍收之,可有血湿重。

中医只能讲半句话,余下的一半在自悟。是谓口传心授。悟性差,搞不好中医的。

逍遥散化裁可善治妇科证。由小柴胡变来,将调阴阳转为调气血,其理无异。

寒热不均,少阳主证,用柴桂;大便秘者加小承气,结胸者加瓜蒌、焦三仙、黄芩、法夏,润燥止痉。少阳者,半表半里之谓也,上下之关卡。柴胡加莱菔子亦治牡畜肚疼。

中医四大难证:风、痨、蛊、膈最难医。风有内中风等证。膈为咽堵,噎食,肿瘤。

高血压治法(病人平时亢奋,病时衰弱者)。立法:开窍[1]、熄风、下气、平热、祛痰。

(0)

相关推荐

  • 《证治准绳·杂病》面

    面统属诸阳.(<灵枢>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又属足阳明胃经.(<素问>曰∶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八衰竭,面焦发鬓颁白.<灵枢>曰∶邪中于面则下阳明.& ...

  •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 2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 ...

  • 【方剂学】张仲景方剂学128首方歌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注]麻桂比3:2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

  • 中医心悟笔记心得大全集

    岐伯有道 今天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 脉象沉弦细:心脏不好,厥阴病症. 肾炎初起同外感之脉,宜表里同解之法(越脾加术汤),湿热两解.肾气亏面肿之象,身中呈无序状态十分 ...

  • 中医心悟心得笔记大全集!

    中医心悟心得笔记大全集!

  • 中医心悟,悟是什么?不一样的视角,留给中医人深深的思考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 我们学医除了学校教育,可能看得最多的是书,看了几本或几十本甚至几百本上千本,看 ...

  • 中医心悟,悟到的是中医之道是天道、地道、人道合一

    中医家推荐 中医心悟,悟的究竟是什么?不一样的视角,留给中医人深深的思考. 马新童老师认为,中医之道是天道.地道.人道合一,中医之中观正见是使人体阴阳自和的方法,这就是他想要悟出的中道,希望可以给前行 ...

  • 中医心悟, 悟是什么? 不一样的视角, 留给中医人深深的思考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 我们学医除了学校教育,可能看得最多的是书,看了几本或几十本甚至几百本上千本,看 ...

  • 中医临床心法:脏腑辨证大全集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一.肝与胆病辨证 肝位于右胁 ...

  • 中医临床心法:脏腑辨证大全集【一点资讯】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一.肝与胆病辨证 肝位于右胁 ...

  • 中医心悟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味薄情意浓,酌予知者饮. 品酒论大道,观书谈三坟. 岐黄言上古,返璞归天真. 天人本一体,万物应于身. 自然分天地,观己知阳阴. 外天裹内陆,卫阳护营阴. 日为天地主,心为脏 ...

  • 送你一份中医大礼:辨证方法大全集!!!

    望诊  中医望诊,主要是对病人从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以及排出物观察,诊断病情的方法,尤其是望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望 神 中医认为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形神兼备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它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