烁烁闪的潮州嵌螺金漆牌匾
在岭东潮郡各邑乡间,祠宇庙堂之中最重要最显眼的主位次位及再次位等,多悬有或阴或阳镌刻堂号、功名、旌表、吉语等内容的木质长方状大横匾,这一类匾额黑漆底而贴金字,也有红底金字、黑底红字、青底金字、青底红字、红底蓝字、金底黑字等搭配,尤以黑漆金字为最普遍常见。在采光不甚足够的祠庙里头,特别傍晚或阴天时,堂上匾额金字熠熠生辉,让人顿生庄严崇敬。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种做法华丽而夸张却又不失传统的,其镶贝嵌螺于匾额表面,甚至以螺贝拼凑做成鱼虾蟹等水族,后再贴饰以金箔,至于字刻则用黑漆相称。这样的镶螺金漆匾额,即便在弱光环境下,都可令人眼前一亮,易而产生联想。
从工艺上讲,潮州镶螺金漆匾额的做法,是吸纳并运用了螺钿的元素,然又与之不尽相同。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钿螺、坎螺以及罗钿等,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其用螺壳与海贝(主要是夜光贝,也称夜光蝾螺)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螺钿的钿字,在《辞海》中即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潮式镶螺金漆匾额的镶贝嵌螺,是整个螺或贝都镶嵌上去的,并按以几何图案排列,且其螺贝均附浮于匾额表面,不同于螺钿工艺常用之磨制成薄片进行镶嵌后而打磨成平面。当然,在做鱼虾蟹等水族造型的时候,是要用到磨片做法的。
镶螺金漆匾额的大概工序是这样:
木板的镌刻和各方面细节做好后,要先定位描字,接着才对字以外地方包括镶嵌的整螺整贝上以金胶底漆,再贴上金箔。贴金,是潮州传统漆艺中的一个重要工艺门类,首先调制金胶必须根据四时变化,要掌握好材料的比例、稀稠的程度和干燥的程度。其次,涂金胶必须均匀,要掌握好快慢的度,贴金要平整、严实、光洁、鲜亮 ,且需无明显接口。在贴金之后,再做点小的细节调整,整个工序也就完成了。
这一类匾额除了如前面所讲能在弱光环境下熠熠生辉眼前一亮之外,其浮附于匾额表面之上的螺贝就是其细节的精彩所在,且是最重要的特征。
(未镶螺贝的金底漆字匾额,民国作品)
关于匾额:
匾额,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匾,古时候也作扁,《说文解字》中有载: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则是悬于建筑门屏上的牌。即是说,匾通常是用于表达经义、情感之类;额,则主要是表达建筑物的名称或者性质。通常,匾与额两者都的合并而称。一方匾额的核心内容是词字,次之为雕刻、漆彩等工艺,这一种文化,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看起来高大上,实际又贯穿存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其有装饰美化、启迪激励、荣耀彰显等用,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表现。
在广东省普宁市乃至岭东全潮各属,村落或城中的祠堂、庙宇、厝座、亭、坊等建筑中,匾额是随处可见的,其多悬于建筑空间的上方,或门上,或厅堂之上,或墙壁之上,或梁架之上,其或为号,或书功名,或是旌表,或写吉语等等。按材质,这些匾额与全国各地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有灰塑质地,有石材雕刻,有金属铸镌,还有最常见的木制品……
有朋友好奇的说,为何潮汕祠堂里头的匾额上,竟然都爬满了那么多螺啊、贝啊、虾啊、蟹啊、鱼啊等海鲜。其实,这些是再简单不过了,此等水族要不皆都带有鳞甲,甲者,引申意思即为科甲;要不就是带有特殊寓意,如鱼可化龙等。其潜在意义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吧:海鲜满堂,科甲联登。向来,潮人的传统装饰都是如此以物衍申吉祥,以寓意冀望美好,这是无处不在的,无处不在,无处不在。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文化/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请尊重劳动成果!谢绝非完整性转载!请勿剽窃抄袭。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