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斟细语】浅谈红楼梦里的传统文化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热诚欢迎你的加入
浅谈红楼梦里的传统文化
作者:天堂尕保
有人喜欢读红楼,是因为红楼里面有大量的诗词;有人喜欢红楼,是因为里面有凄美的爱情故事。鲁迅先生曾说过,“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红楼梦无疑是一部百科全书。
一、红楼梦里的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中国文人对琴、棋、书、画有一种独特的情感。贾府四小姐的丫头的名字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文本也详细描写了迎探惜三姐妹在棋、书、画上的造诣,“迎春和探春赶围棋”、“探春书房的布置”、“惜春画大观园”等,唯独对于元春的琴艺并没有明写,或者是曹公在后四十回补写了,但我们已无缘看到。红楼后四十回续书,倒是写了大观园里妙玉听黛玉弹琴,这倒是弥补了红楼里的琴。曹公将琴、棋、书、画赋予贾府四小姐,也足见曹公的文人情怀,在他的骨子里,这些水做的红楼儿女不仅要有容貌家世背景,更重要的是要有才情。也因为有才情,所以才不俗。
姐妹们住进大观园,刘姥姥在大观园一逛,贾母命惜春做画,我们可以从宝钗的一番言辞就不难看出宝钗也是懂画的。妙玉第一次暗出,周瑞家的介绍说,“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官宦家的小姐向来都是必修琴棋书画的。我曾看昆剧《牡丹亭》。杜丽娘之父就给夫人说要请先生给女儿授课,以便将来嫁了夫婿,可以谈吐相随。
(一)诗
曹公生在侯门宫府应该是自豪的。这点我比较赞同台湾红学家欧丽娟教授的观点。因为纵观全书,透着一种对诗词、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感,曹公对这些红楼儿女的赞赏离不开诗词的造诣。然会做诗的除了邢岫烟,皆为官宦家的小姐。曹公珍视的黛玉、妙玉、探春、湘云都会做诗。香菱入园,曹公借宝玉之口叹道,“这么标致的一个人,仅不会做诗,可惜了”。还好,后文用大量笔墨写香菱学诗,也足见诗在曹公心中的地位。
元春省亲,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就是考姊妹们的诗词水平。
宝琴的到来,李纹李绮也都是带着诗词来的。因为宝琴的诗写得好,一下子吸引了大家。老太太格外喜欢她。
大观园无疑是诗的国度。红楼儿女在大观园这个精神家园里开展各类诗社活动。也因此作出了许多诗句。比如,“借得梨蕊三分白,偷得梅花一缕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等等。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写花签词、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正副册上的判词,写出了许多古人诗词。比如,林黛玉的花签词“莫怨东风当自嗟”,这句就出自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句“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再比如,“只恐夜深花睡去。”这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等等。这些诗词句的出现,让读者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关于诗句的联想,恰是这些对股诗词的理解补充了红楼人物,让真个人物丰满而充盈。我们在读红楼的时候,如果潜心学习古诗词,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红楼人物,也就是读红楼,功夫在书外。
(二)酒
无酒不成席,大观园里有宴席必然是有酒的。红楼刚开始,就是喝醉的焦大,后就是宝玉薛蟠他们测在一起行酒令。红楼里的酒令也是比较多的,不同的文化、不同层次的人们行的酒令也是不一样的。红楼里面也写了很多种,如文人雅的,如雅俗共赏的“占花名”、还有猜拳、掷筛子、击鼓传花等等。
红楼梦里的吃酒也是不分男女的。宝玉在薛姨妈处吃酒,写宝玉的一个奶妈劝他不要吃酒,黛玉伶牙俐齿说服奶妈助宝玉吃酒,这大概就是劝酒文化了。湘云醉卧芍药烟,写湘云吃多了酒睡在石头上,那醉态在曹公笔下憨态可掬,也实在像极了“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的易安。
(三)花
红楼里的诗社都离不开花,海棠社、桃花社。这也是古代文人的雅趣,一边赏花,一边做诗。另外红楼里面写到的花也是相当多的。就比如,宝钗冷香丸的配制一说,里面提到了多少种花。
栊翠庵妙玉的红梅,李纨的白梅;黛玉的芙蓉,晴雯的海棠,宝钗的牡丹,湘云的芍药。然,曹公拿世间之花草喻红楼儿女,暗含各自命运,又实在是充满了深深的怜惜之情。
(四)茶
一说红楼梦里的茶。最先想到的就是妙玉在栊翠庵敬茶的场景。这大概是红楼梦里最隆重的一次关于茶文化的展示。此外,好多细节,都写了传统的中国茶文化。比如,黛玉初入贾府见众人都是用茶涮了口,后面端来的才是正经吃的茶,饮茶习惯也与在家不同,这是不同地域的茶文化差异。
三、红楼梦里的戏剧
红楼梦里的戏的描写是相当多的。几乎众人团聚,都是有戏可看的。宝钗生日、清虚观打醮、元春省亲都点了戏。所以,那些耳熟能详的的戏剧都进入了红楼梦。
红楼梦里最知戏的的要数贾母了。连薛姨妈李纨婶母都叹贾母看过的戏多。除了贾母,年轻一辈的就是薛宝钗,她在“寄生草”那段分析,博得宝玉赞叹。
昆曲与红楼梦有着密切的联系。“上呈西厢,下启红楼”《牡丹亭》与红楼有着更密切的联系。黛玉在少女怀春之即听到昆曲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内心一惊,原来昆曲里也有这么好的词。所以,我总觉得黛玉与杜丽娘是有相同之处的。她们同样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爱情,为情而亡。另外对妙玉这个人物的理解,我也是在看昆剧《琴挑》时有所触动,陈妙常和妙玉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的青春年少、同样在尼姑庵里吃斋念佛,那么她们的内心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值得我们探究。
在清代戏子的地位应该是不高的。作者偏要借宝玉太抬高戏子的地位,也足见曹公对昆曲这种戏剧艺术的热爱。红楼梦里的戏子有蒋玉菡、龄官、芳官等,都是宝玉钟爱之人。
四、红楼梦里的家书、祭文
红楼梦里最著名的祭文莫过于宝玉的《祭芙蓉女儿诔》,这是宝玉在晴雯过世时所作,祭晴雯也暗含了黛玉的离世。作家王人恩有一本书名叫《中国古代祭文精华》,里面就收藏了此篇。古代祭文的精华之作,有子祭父文、子祭母文、夫祭妻文、妻祭夫文等等,都是传统的祭文形式。唯独此篇是主祭仆文。从这个角度来说,晴雯又是何等的荣耀。曹公的祭文确实是有突破的。整篇祭文的文体又是赋。
红楼梦里的家书是比较多见的。文中最简单的家书,要属贾琏给凤姐的家书,是一种口头形式的,说自己在外面一切安好之类的话要小厮捎来。再比如林如海写给贾政的家书,这个家书是黛玉和贾雨村拿来呈给贾政的。林如海病重也是给黛玉捎来的家书,让黛玉回去再见一面。
五、红楼梦里的传统节日、灯谜、对联
大观园里的传统节日是比较多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清虚观打醮、中秋赏月,于是猜灯谜、写对联、题匾额、等一系列的习俗便引了出来。黛玉初进荣国府,看到的一副对联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是黛玉眼里的贵族,“非平常人家可比”。
我最佩服曹公之处,在于他写红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他写大家族过传统的节日、写灯谜、写对联,都始终没有离开红楼人物。他写探春书房的对联,写颜鲁公墨迹,想来都在写探春,写她对书法的理解,进而写人物内心。
文中写灯谜,写元妃从宫里传旨让姊妹们猜灯谜。这也算是古人的娱乐方式。云春的谜底是爆竹;迎春的算盘;探春的风筝;惜春的海灯,都各自暗含了他们的命运。红楼的奇特就在于曹公将人物命运都暗含在这些看似娱乐式的细碎里面。也就是所谓的谶语了。
六、红楼梦里的园林文化
大观园的建造是红楼梦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园子的设计、建设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次展示。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文人对园林艺术有独特的情感。或者,说大观园更好的安放了作者对红楼人物的情感表达。所谓的以景称情之法。就如同昆剧表演,必须要依托园林景物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的情感。
比如,妙玉栊翠庵的红梅;李纨稻香村的几株红杏;黛玉潇湘馆的竹子;宝玉的怡红院等等。都从不同的景物反映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七、红楼梦里的名字文化
相信读过红楼的朋友都知道,红楼梦里的名字是很有讲究的。从荣国公那辈起到宝玉贾兰辈,再到丫头小厮的名字,都是有传统的名字。
家族辈份。第一辈,贾代化、贾代善。代字辈。第二辈,贾政、贾赦、贾敬、贾敏。文字辈。第三代,贾琏、贾珍、贾宝玉,玉字辈。第四辈,贾蓉、贾兰、贾芸,草字辈。这样的起名就是传统的辈份,至今我们一直在沿用。元春一辈没有按照玉字辈取名,这也符合中国传统女儿不按照辈分取名的原则。
仆人的名字。贾府仆人的名字都是有规律的,比如老太太的丫头,鸳鸯、琥珀;王夫人的丫头金钏、玉钏;彩云、彩霞;风姐的丫头平儿、丰儿等等都是成对出现的。古代仆人的名字也是主人给取的,也可以改动。就比如香菱,她的名字是宝钗取的,夏金桂进府就改成秋菱了;还有黛玉的丫鬟紫鹃原名鹦鹉,也叫鹦哥,她是老太太给黛玉后改的名字;再比如袭人,她也是老太太给宝玉的,宝玉更名为袭人。全文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有时候读着读着,就觉得悲从中来,连自己叫什么其实都做不了主,更何况于其他?这大概就是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女子的悲哀的吧。
名字里的深意。曹公对人物的取名是有深意。比如,黛玉、妙玉、红玉。其实,妙玉和红玉都是黛玉的影子;杜鹃是忠贞之鸟,紫鹃对黛玉的情感读者也是有目共睹的;红楼里面的一些小人物,如,做账的吴兴登(无心登)、卜世仁(不是人)等等,也暗含了这些小人物的性格。就不在赘述。
八、红楼梦里的文人墨客及历史人物
红楼梦里提到的文人墨客是比较多的。比如探春的偶像颜真卿、黛玉提到的李义山、杜甫等等。这是明写,还有就是暗写。比如苏轼、李清照、欧阳修等。这些我们都是在红楼人物的谈话作诗、以及花签词、判词背后看到他们的身影。曹公借红楼人物对这些历史人物或褒或贬、或赞或叹,无不透着他的思想见解。读者从中也可以看出曹公骨子里深深的人文情怀。
此外,红楼里面还提到了比如西施、王昭君、红拂、绿珠、杨玉环、等许多历史人物。红楼儿女身上都有他们的影子。我读鸳鸯就想起了坠楼而亡的绿珠来,那种不畏权贵的决绝令人起敬;我读湘云就想起了易安;读到探春,想到她的远嫁就想起昭君来了;读到黛玉,看到潇湘馆的竹子就想起传说中的娥皇女英来了。所以,有时候,我读红楼总觉得曹公在给散落在中国封建社会各个角落的美好的女性在唱赞歌。
总之,一部红楼深深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或者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串成了旷世巨著《红楼梦》。
天堂尕保,痴爱红楼,赏析多见于江山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