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黄士陵大师的印面处理方法
黄士陵,字牧甫(一作穆甫、穆父),号倦叟,别号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先后又有蜗篆居、延清芬室等斋号。
篆刻“黟山派”开宗大师,晚清时期书画篆刻家。
“清荫堂印”得急就凿印之意趣,单刀正冲,并未复刀,有本色之美,在不经意间有匠心独运的变化。
如“清”字的“三点水旁”所占空间较右边“青”更大,“荫”字下部处理随意自然,“堂”字下方“土”部随意歪斜、不拘一格,所有这一切构成了该印整体上的独特意趣。
“末技游食之民”一印印文结字借鉴赵之谦,有诏版之态;单刀刻就,笔意初显。
临摹时,宜在刀法、留红两方面多用心,对其中规律适当总结运用。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一印印面虽小,字形点画密集,但其文字变化大。
“何”字楷隶相融,“意”字用简笔,“钢”字左右错落,“化”字右边弯曲弧线处在印面中心位置,十分醒目,与“为”字中的弧线相呼应。
而“指”字“匕”部为求变化而横放,呼应“钢”字处的留白,使印面空灵有致。
临摹时,对字法造型应多留心,对边栏残破则不必太刻意,尤其是左侧边栏。从全印来说,右边字形分量重些,为保持全印平衡,左侧边栏可适当增厚一些。
“书为心画”一印初看并不起眼,但值得回味的地方有很多,临摹时可借鉴的细节也不少。
此印利用横画形成内栏,如“书”字中长横粘连左右边栏;
“为”字处理最有意思:上方横画与右侧边栏粘连,下方横画与左侧边栏粘连;
“画”字长横两端与边栏粘连——这样就产生了“连——断——连”的节奏变化。
“画”字笔画粗重,隐然有封泥意味。
“书远每题年”一印乃以汉《张迁碑》碑额篆字入印,但皆非原碑原貌,黄士陵对文字的应变能力由此可见。
在临摹时,要注意把握方圆、疏密和曲直的变化,对细节处理要眼到、手到和心到。如“书”字横画做不等分,临摹时如果变得太均匀,无疑会失其要旨。
总的来说,此印字形安排左缩右伸。相同笔画,如“远”字“走之底”中的三小撇画,各有细微变化;“远”、“每”二字皆有拖笔,但并不相同,临摹时要表现出来。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