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淇水注》所涉河北沧州等考略

A5

△又东北过南皮县西。

清河又东北,无棣沟出焉。东迳南皮县故城南,又东迳乐亭北,《地理志》之临乐县故城也,王莽更名乐亭。《晋书地道志》、《太康地记》,乐陵国有新乐县,即此城矣。

临乐县故城,战国赵邑,后属燕。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1]。《史记·赵世家》: 孝成王十九年 (前247),“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 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

无棣沟,在今山东旧庆云县北十五里,1964年划归河北盐山县。相传春秋时即有此沟,分大河支流,东注于海[2]

又东迳新乡城北,即《地理志》高乐故城也,王莽更之曰为乡矣。无棣沟又东分为二渎。无棣沟又东迳乐陵郡北。

新乡城(高乐县故城),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三十里董村乡。东汉废[3]

乐陵郡,东汉末置,治所在乐陵县(今山东乐陵县东南)。西晋移治厌次县(今山东阳信县东南)。南朝宋还治乐陵县。北魏时郡治乐陵县移今乐陵县东北。隋废[4]。

又东屈而北出,又东转,迳苑乡故城南,又东南,迳高城县故城南,与枝渎合。渎上承无棣沟,南迳乐陵郡西,又东南,迳千童县故城东。《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故重也,一作千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河间献王子刘阴为侯国。应劭曰:汉灵帝改曰饶安也。魏沧州治。枝渎又南东屈,东北注无棣沟。

苑乡故城,邑聚名。在今河北省任县东北。西晋永嘉六年(312年),广平游纶、张豺拥众数万,据苑乡,即此。十六国后赵于此置苑乡县[5]。

千童县故城(魏沧州治),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千童镇。属勃海郡。相传秦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建此城以集居,故名。元朔四年(前125年)封河间献王子檐为千童侯,置千童侯国。东汉曾省,后复置,灵帝时改名饶安县[6]。

千童城遗址(图片摘自网络)

无棣沟又东北,迳一故城北,世谓之功城也。又东北,迳盐山东北入海。《春秋.僖公四年》,齐、楚之盟于召陵也,管仲曰:昔召康公锡命先君太公履,北至于无棣。盖四履之所也。京相璠曰:旧说无棣在辽西孤竹县。二说参差,未知所定。然管仲以责楚,无棣在此,方之为近。既世传以久,且以闻见书之。

功城,具体不详。

盐山,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资治通鉴》:东晋太兴元年(318)段匹磾据蓟,为段末柸所攻,奔乐陵太守邵续,石勒“将石越邀之于盐山,大败之,匹磾复还保蓟”,即此[7]。

召陵,春秋楚邑。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春秋》:僖公四年(前656),“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史记·秦本纪》: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伐楚,取召陵”。即此[8]。

召陵会盟(图片摘自网络)

清河又东北,迳南皮县故城西。《十三州志》曰:章武有北皮亭,故此曰南皮也。王莽之迎河亭。《史记·惠景侯者年表》云:汉文帝后七年中,封孝文后兄子彭祖为侯国。建安中,魏武擒袁谭于此城也。清河又北,迳北皮城东,左会滹沱别河故渎,谓之合口,故谓之合城也。《地理风俗记》曰: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即是城矣。

南皮县故城, 秦置。治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古城。楚、汉之际,项羽以南皮旁三县封陈余,即此。西汉属勃海郡。文帝后七年(前157),封窦彭祖为南皮侯,东汉为勃海郡治。建安十年(205)曹操攻杀袁谭于此[9]

北皮城,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北。《水经·淇水注》:“清河又北径北皮城东……《地理风俗记》曰:‘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即是城矣[10]。”

△又东北,过浮阳县西。

清河东北流,浮水故渎出焉。按《史记》,赵之南界,有浮水出焉。浮水在南,而此有浮阳之称者,盖浮水出入津流,同逆混并,清漳二渎,河之旧道,浮水故迹,又自斯别,是县有浮阳之名也。首受清河于县界,东北迳高城县之苑乡城北,又东迳章武县之故城南。汉文帝后七年,封孝文后弟窦广国为侯国。王莽更名桓章。晋太始中,立章武郡,治此。浮水故渎,又东迳箧山北。《魏土地记》曰:高城东北五十里有箧山,长七里。

浮水,在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入盐山县界[11]。

高城县,西汉置高成县。治今河北盐山县东南故城,东汉以后“成”作“城”。东汉为侯国,后复为县。汉、晋属渤海郡,西汉时又为都尉治。北魏以后属浮阳郡。

章武县故城,古县名。西汉初年置。属勃海郡,在今黄骅县城(旧韩村)北,当地称作郛隄城。县城规模在1平方华里左右,东西长534米,南北宽513米,城墙基部宽13米,顶宽8米,残高7米[12]。

箧山即今海兴县小山(在今盐山、海兴,黄骅境内,自古以来只有小山这一座山)[13]

沧州最高峰——小山(图片摘自网络)盘点河北各市县最高峰,看到沧州最高峰峰值后大家都笑了……于是乎各路网友纷纷调侃这个35米的沧州最高峰...

浮渎又东北,迳柳县故城南。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齐孝王子刘阳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高城县东北五十里有柳亭,故县也,世谓之辟亭,非也。浮渎又东北,迳汉武帝望海台,又东注于海。应劭曰:浮阳,浮水所出,入海,潮汐往来日再。今沟无复有水也。

柳县故城,柳侯国(柳县)故城遗址即在海兴县小山(箧山)主峰附近;经过多次详细考察,在小山主峰东侧的小山村北发现一片面积约两平方公里的古遗址,文化层深约8米,最下层为西汉及其以前的瓦砾,泉上层和地表为北宋时期的尚瓷器及其残片。这片古遗址的地理位置与《地理风俗记》、《太平寰宇记))所载“柳亭,故县”、“故柳城”的方位完全相符.这片古遗址即柳侯国(柳县)的故城遗址确定无疑[14]

清河又北,分为二渎,枝分东出,又谓之浮渎。清河又北,迳浮阳县故城西,王莽之浮城也。建武十五年,更封骁骑将军平乡侯刘歆为侯国。魏浮阳郡治。又东北,滹沱别渎注焉,谓之合口也。

浮阳县故城,西汉置,为勃海郡治。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元和志》卷18清池县: “本汉浮阳县……在浮水之阳。” 因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为浮阳郡治[16]。

滹沱,即今滹沱河。源出山西五台山,曲折东南流,穿割太行山脉,流入河北平原,以下多有变迁。李白《发白马》有“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17]。

合口,十六国时清河与漳水汇合处,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南[18]


[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4]《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5]《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

[6]《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7]《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8]《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9]《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10]《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2]《天津大辞典》

[13]刑承荣:《西汉柳侯国(柳县)的建置沿革及其遗址考证》,《渤海学刊》,1995年第4期,第63页。

[14]刑承荣:《西汉柳侯国(柳县)的建置沿革及其遗址考证》,《渤海学刊》,1995年第4期,第63页。

[15]《武帝台古遗址》,沧州市人民政府网,2015-02-0317:06:31

[16]《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7]《李白大辞典》

[18]《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0)

相关推荐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贝州故城遗址

    在新公布的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宋贝州故城遗址列入其中.贝州故城遗址,在邢台市清河县城东.城西村周围.故城为夯土筑成,城址南北长1.2公里,东西长2公里,城池呈长方形,至今城垣断续可见.在故城的北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河北沧州等地域考略

    A8 △又东北至乐成陵县,别出北. 衡漳于县无别出之渎,出县北者,乃虖池别水,分虖池故渎之所缠络也.衡漳又东,分为二水,左出为向氏口,渎水自此决出也.衡漳又东,迳弓高县故城北.汉文帝封韩王信之子韩隤当 ...

  • 《水经.淇水注》所涉濊、泉周县、派河尾等考略

    A6 △     又东北,过濊邑北.濊水出焉. 濊邑与濊水,按<大辞海>(2012版)濊条的解释结合此处注文所涉方位,颇疑濊邑.濊水均与西周前期居住于山东半岛的古代少数民族"濊& ...

  • 《水经.淇水注》所涉东武城县故城、修城故城、修国故城等考略

    A4 △又东北过东武城县西. 清河又东北,迳陵乡西.应劭曰:东武城西南七十里有陵乡,故县也.后汉封太仆梁松为侯国,故世谓之梁侯城,遂立侯城县治也. (陵乡县故城)北魏侯城县,北魏太和十三年 (489) ...

  • 《水经.淇水注》所涉榆杨城、广宗县故城等考略

    A3 淇水又东北迳榆杨城北.汉武帝封太常江德为侯国.文颖曰:邑在魏郡清渊,世谓之清渊城,非也. 榆杨城,具体不详:但按注文"文颖曰:邑在魏郡清渊,世谓之清渊城"推析榆杨城与北魏时期 ...

  • 《水经.沙水注》所涉尉氏县等地域考略

    A2 沟水上承沙河而西南流,迳牛首亭南,与百尺陂水合.其水自陂,南迳开封城东三里冈,左屈而西南流转,注八里沟.又南得野兔水口.水上承西南兔氏亭北野兔陂,郑地也.<春秋传>云:郑伯劳屈生于兔 ...

  • 《水经.淄水注》所涉青州地域等考略

    A4 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劈头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馀.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井,北流入阳 ...

  • 《水经.渠水注》所涉大梁城等考略(修订稿)

    A5 又东迳曹公垒南,东与沫水合.<山海经>云:沫山,沫水所出,北流注于役.今是水出中牟城西南,疑即沫水也. 曹公垒(曹太祖垒),按前文应在中牟台(官渡台)南.当地学者称今中牟官渡古战场旅 ...

  • 《水经.渠水注》所涉中牟地域等考略

    A3 渠水又东,清池水注之,水出清阳亭西南平地,东北流迳清阳亭南,东流,即故清人城也.<诗>所谓清人在彭,彭为高克邑也.故杜预<春秋释地>云:中牟县西有清阳亭是也.清水又屈而北 ...

  • 《水经.伊水注》所涉栾川县考略

    ○伊水 A1 △伊水出南阳鲁阳县西蔓渠山. <山海经>曰: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曰:伊水出上魏山.<地理志>曰:出熊耳山.即麓大同,陵峦互别耳. 伊水自熊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