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 | 为“罕”呐喊,“罕见”就在身边,关爱从懂得开始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定义为罕见病。今天是14个国际罕见病日,其主题是“Rare is many. Rare is strong. Rare is proud.”,即“罕见病并不孤单,罕见即强大,因罕见而骄傲”,简称为“罕多、罕强、罕骄傲”。
图片来源:八宝网
据WHO统计,世界上有6000~8000种罕见病,并且每年以250多种的数量新增,影响着多达4亿患者的生活1。罕见病病因复杂,80%以上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导致,50%在儿童期发病,30%的患儿无法存活到5周岁以上2。我国人口基数大,据估计各类罕见病患者总数超过2000万人,还有数干万罕见病基因携带者。因此,罕见病在中国并不罕见,“罕多”实则名副其实。
因罕见而骄傲
罕见病种类繁多,常为大家所熟知的“月亮的孩子——白化病”、“星星的宝贝——自闭症”、“黏宝宝——黏多糖贮积症”、“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苯丙酮尿症”、“蝴蝶宝贝——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睡美人——克莱恩-莱文综合症”……这些美丽名字的背后都是罕见病患者难以言说的痛。虽然他们饱受痛苦,但他们依然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身边这些“罕见”的特殊人群。
葡糖脑苷脂病——“戈谢病”
图片来源:百度
3岁女童肚子大的如同“孕妇十月怀胎”,先后被怀疑为贫血、白血病,经详细检查最终被诊断为“戈谢病”3。戈谢病又称“葡糖脑苷脂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溶酶体病贮积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有戈谢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约为五十万分之一。它由溶酶体酶—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引起,导致其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骨髓、脾脏、肝脏以及各系统的巨噬细胞中蓄积,进而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脾大、肝脏肿大、骨痛、神经系统病变等相应临床表现。当儿童出现乏力、头晕、贫血、反复发热、感染不易控制、肝脾大、意识状态改变等临床表现,同时有戈谢病家族史者应积极就诊。
成骨不全症——“瓷娃娃”
图片来源:百度
“阿姨,我的病能治好吗?我想快点回去上学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玩!” 14岁的小宁(化名)焦急地询问医生。原来小宁患有一种遗传性骨代谢障碍疾病——成骨不全症4。一个拥抱、蹬一次被子、甚至在看动画片时哈哈大笑都可能使他骨折,尽管如此,病痛并没有将小宁及其家庭击垮,他们仍充满希望地面对生活。
该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等,部分患者出现牙齿发育不良、侏儒及皮肤疤痕宽度增加的症状,或并发骨折、肢体活动障碍、脑积水等。由于患者极易骨折,民间俗称“瓷娃娃”。遗憾的是,目前尚无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暂时进行对症治疗,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率,并在生活中严格保护患儿,预防骨折的发生。
结节性硬化症——“蝴蝶结症”
图片来源:百度
“医生,您帮我想想办法救救我,大家都说我长得像个怪物,都躲着我走,让我很痛苦,备受打击。”38岁的孙女士哭诉道。原来孙女士的皮肤色素严重脱失,存在鲨革斑,脸部以鼻子为中心向鼻翼两侧以蝴蝶形状长出血管纤维瘤4。根据相关系统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孙女士被确诊为结节性硬化症。
结节性硬化症,又称“蝴蝶结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主要是因人体内TSC1或TSC2基因突变所致,除皮肤和神经系统受累外,还可累及脑、眼睛、心脏、肺脏、肝脏、肾脏、骨骼等各个器官,其发病率约为1/10000~1/6000。临床常见症状包括面部皮脂腺瘤、色素脱失斑、癫痫、智力减退等,其他症状如多指(趾)畸形、视网膜出血、肾肿瘤和囊肿、心脏横纹肌瘤、肺癌和甲状腺癌等。患者不仅要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还要面对周围人的歧视等各种心理压力。
专家提醒,尽管结节性硬化症可以通过规范治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但建议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患者婚后生育时,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基因筛查,实现生育前针对性预防,避免悲剧重演。
马凡综合征——“蜘蛛人症”
图片来源:百度
小文(化名)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发现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上半身和下半身基本一样长,可是他的下半身很明显比上半身长一截,胸部还有点向内凹陷,又高又瘦,四肢细长。后来,小文被确诊为马凡综合征,俗称“蜘蛛人症”。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常有身材瘦高、四肢细长、蜘蛛指、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硬脊膜膨出等表现,可并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晶体脱位或半脱位、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脊柱疾病。目前,马凡综合征尚不能治愈,患者需进行终身间歇性治疗,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感染、补充大量维生素C,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歌舞伎综合征
图片来源:百度
女童妍妍(化名)有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睑裂细长,像个洋娃娃,常被大家误认为化了妆。妍妍从小就生长发育缓慢且智力低下,直到4岁还不会说话,为此妈妈心痛不已。经基因检测和详细检查后发现,妍妍患上了一种因基因变异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歌舞伎综合征5。
歌舞伎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几乎可以累及全身所有的器官和系统,如面部五官、皮肤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该病患儿面部表现复杂多样,但是绝大多数具有典型的特征,如拱眉、眉毛外1/3稀疏、长睑裂、下眼睑外1/3外翻、宽鼻梁、鼻尖扁平、高腭弓、腭裂、耳大突出等。除了面容特征外,该病的患儿往往还表现为智力障碍、生长迟缓、骨骼畸形(如第5指不能伸直等)、皮纹异常(如有指腹突出样隆起、断掌等)、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
该病在新生儿、婴儿期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需要家长高度警惕,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若是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符合上述特征中的几条一定不能忽视该病的可能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慢性假性肠梗阻
图片来源:百度
“瘦成一道闪电”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对于19岁女孩小玉(化名)而言,却是一种痛苦。小玉身高1.68米,体重却连60斤都不到,“有人说我是厌食症,可是我什么都想吃,我只是一吃就胀得受不了,慢慢就瘦成这样了”,小玉道6。辗转多家医院、多科诊室,小玉被确诊为特发性全消化道动力障碍——慢性假性肠梗阻。
慢性假性肠梗阻(CIPO)指一组由肠道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以肠道动力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烧心、营养不良等,有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排便习惯改变、尿潴留等症状,还有可能并发小肠细菌过度繁殖等疾病。目前,目前尚缺乏统一的CIPO诊断标准和流程,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7;该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营养治疗、原发病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且预后普遍较差。
诸如此类的罕见病患者还有很多,如每天24小时微笑、不睡觉的“天使综合征”患者;说话声音像猫叫的“猫叫综合征”患者; 全身长满毛发,肤色暗淡,但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狼人症”(先天性全身多毛症)患者;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会感到疼痛并起水疱血疱的“吸血鬼症”(卟啉病)患者……
我国罕见病研究现状
尽管我国日益重视罕见病领域的发展,并发布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指导法规促进罕见病及罕用药的研究与开发,但在罕见病的诊治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罕见病界定标准模糊、流行病学基础薄弱、诊疗水平低下、药物可及性差等8。
(1)诊疗水平低下
罕见病发病率极低、病种繁多且表型复杂,导致临床诊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存在较大困难。此外,许多罕见病与常见病表型重叠程度大,而大多数医师对其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正确地判断罕见病,造成误诊漏诊率高、诊断周期长等局面。目前,国内罕见病的诊断周期为5~30年,误诊率高达65.6%。
(2)罕见病药物可及性差
无药可医和用不起药是国内罕见病患者面临的一大困境。“罕见病用药是世界级难题,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常常“难为无米之炊”,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院长介绍道。目前,全球7000余种罕见病中,只有不到5%有药可医。而我国患者可选的药品更少,因为很多药都是国外获批,国内尚未引进。此外,由于罕见病患者群体较少、药物研发难度大、研发成本回收难等原因导致罕见病药物定价高昂,有药却用不起导致罕见病患者因病致残、因病致贫的现象较为普遍。
(3)罕见病界定标准模糊
目前国际上未有罕见病的统一定义,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界定罕见病,故其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我国尚无罕见病的官方定义,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这也是限制我国罕见病研究及罕用药可及性的因素之一。明确罕见病定义不仅有利于加强我国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也可促进罕见病药物在中国的可及性,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
因此,建立国家层面的罕见病注册登记平台、完善罕见病流行病学数据库、提高罕见病认知及诊疗水平、提高罕见病药物的可及性、构建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体系、明确中国罕见病定义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罕见病诊疗现状。
为“罕”呐喊,爱不罕见
罕见病的诊断是个难题,长期以来依赖于临床医生和学科团队的经验,在实践中发现,患者多于儿童期起病,诊疗涉及神经、遗传代谢、内分泌、免疫、骨科等专业。患者在就诊时辗转于多个科室,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极为不便,多学科联合会诊是有效破解“诊断难”的手段。
“关注罕见病“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付诸以实际行动,为此,国家在行动、各组织、协会、医院、企业也都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为进一步提升罕见病诊治与保障水平,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全国疑难重症和罕见病诊治中心,牵头成立中国罕见病联盟、积极推进罕见病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用更专业的诊疗知识,让更多医生能治、会治罕见病,同时,其整合多方资源,解决“罕见病药物”问题,给更多罕见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昨日,广东省药学会举行第一届罕见病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针对罕见病诊断难、用药难等问题,通过搭建临床医生和药师的可互动交流平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罕见病防治策略,满足罕见病患者的用药需求和精准用药的规范性;同日,“罕见病关爱计划”在京发布,助力缓解罕见病群体就医难、药物可及性低、药品支付难三大问题,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联合京东健康成立了“罕见病关爱基金”,并动员众多商家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真金白银”的慈善援助。
为实现儿童罕见病患者尽早确诊和医治,上海儿童罕见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通过开展免费的多学科会诊活动和科普答疑活动帮助广大罕见病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北京儿童医院日前宣布成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罕见病中心,并开设罕见病多学科联合门诊,同时举办了罕见病线下义诊等活动。此外,其他各地区组织、协会、医院、企业等纷纷举办义诊、科普答疑、公益音乐会、赠药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切实帮助罕见病患者,为更多的罕见病患者带去关爱和温暖。
关注罕见病,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
据报道,每个人身上平均携带2.8个缺陷基因,一旦父母双方拥有相同的缺陷基因,就有可能生下患有罕见病的宝宝,因此,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罕见病最低廉也是最高效的手段。此外,完善对罕见病的规范诊疗的同时更要进行罕见病的预防性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罕见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罕见病离你我并不遥远,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罕见病患者多一些关爱和理解。关注罕见病,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