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欧阳修《醉翁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乾州蕞娃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这其中有“禽鸟之乐”“游人乐”“太守乐”,有“独乐乐”,也有“乐淘淘”,更有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千百年来,感动我们的也许就是这“与民同乐”。因为,更多的时候,那些自命为百姓父母官的都是高高在上,很少与民同乐。

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关注作者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的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经常出游,而且“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这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2、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3、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醉翁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欧阳修立像。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1956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醉翁亭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4、艺术特色

这篇散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1)意境优美。首先是山水相映之美。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其次是朝暮变化之美,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再次是四季变幻之美,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最后是动静对比之美,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和景物与人物间的动静对比。(2)结构精巧。一是金线串珠。这根金线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所以,文章的起、承、转、合,就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二是曲径通幽。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也是用的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这样,太守之乐就在众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颠,显示出主观感受和体验的高人一筹。三是呼应有方。前有伏笔,后必照应;藏墨于首,显豁于尾,是《醉翁亭记》结构安排的第三个特点。(3)语言出色。《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 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