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我也学会了终结聊天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好”

——“嗯”

大概就是从小到大,受妈妈影响太深,所以我习惯了做对话里最后一个讲话的那个人,觉得这样对人比较有礼貌,道理就像打电话,等别人先挂,自己听着那一声挂断。

我发出了对话里的最后一个“嗯”,心安理得,认为这样对方就不会觉得我忽然消失了,也不需要去等待我,疑惑我是否还有话要说,只要ta不再回复,那对话就算完美结束。

但是,其实谁都看得出来,对话早已结束在了那个“好”上,“嗯”字出现得不算突兀,却也彰显不出它的多大用处——可能那个“嗯”,发出时已经消失在了对方的右滑加点击里。

曾经这就像一种强迫症,连恋爱里的晚安,我也要做最后收尾的那个,若对方此时发多了一个表情包,我也一定要加一个——这个夜由我结束,这是规矩。

大学之后,加了越来越多的人,同学,朋友,客户,甚至一面之交。

有时同一时间和我聊天的有好几个,我就会显得手忙脚乱:有的对话早该结束,偏偏对方最后抛了一个表情包,我习惯收尾地回一个表情包,却引发了表情包大战;有的人习惯对话的最后留下一个“嗯嗯”,但是收尾的该是我啊,于是我又发出了一个“嗯”,奇奇怪怪。

我很想去改变这个傻子一样的强迫症,但是每当想改变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经历。

和别人聊着聊着,差不多结束,于是别人发出最后一句话,就消失了,留下一个怕ta会再回复而不断看手机的我。

直到,我遇到了非常干脆的人——我哥。

我们之间的交流大多是工作,而我哥就是那种,只要把事情交代清楚了,就去忙自己的事的人,不管我最后回复的是什么。

慢慢的,我开始喜欢上这种干脆,该说的说完,没什么好说的了,那就结束吧,管那么多干嘛。

特别是遇到尬聊的时候,两个人总有一个要先结束对话,当聊得差不多结束你就不回复了,停止得刚刚好,反而两个人都像得到了一种解脱。

到现在,不管别人的结尾是“好的”“知道了”“嗯嗯”,还是长一点的“我去吃饭了”“我有事先做着”,我都不会再犯强迫症了。

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做,要不是闲聊消磨时间那种,少说一点这些没营养的话也行,别人都说要去干嘛干嘛的了,你再说多一句也没用,你非得要回个“好”,别人还得再看一下你的收尾,没必要。

微信变成该回就回,觉得不用回就不回的工具的时候,就不会牵着你的鼻子走了。

能少扯淡就少扯淡,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去吧。

晚安

今日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