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将相,一群草根的成功逆袭

留候张良

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他的先辈在韩国担任过五代相国。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亡。

张良散尽家财招募刺杀秦始皇的刺客,遇到了善使锤的大力士大铁锤,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一锤击中了车队的副车,刺杀失败,张良逃往下邳隐居。

闲来无事的张良四处溜达,到下邳桥边是,看见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人家坐在桥栏上,故意把鞋踢掉,还傲慢地说:“哎,臭小子,给我老头子把鞋捡起来。”

张良见他如此无理,不想搭理他,甚至还想揍他一顿,只是看在他是个老人家的份上,还是给他把鞋捡了起来。

谁知老人家不是不依不饶地说:“给我穿上!”

张良可是一肚子的火,可转念一想,捡都捡上来了,穿上就穿上呗,就强忍怒火恭敬地给老人家把鞋穿上了。

老人家也不客气,伸出脚让他把鞋穿上,然后笑笑,头也不回地走了,也不说声谢谢!

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家又折返回来了,看见张良还在那里发呆,没头没脑地丢下一句“小伙子可以教导,五天后的早上到这里来找我。”

过了五天,张良天一亮就到了桥边,老人家已经到了,看见张良迟到,生气地说:“和老人家约会怎么能迟到呢!五天后再来吧!”说完扬长而去。

又过了五天,张良等到鸡刚一叫就赶紧出发了,等到了桥边,还是迟到了,老人家又生气地说道:“为什么又迟到了,五天以后早点来!”

又又过了五天,这次张良鸡不叫就出门了,到了桥边一个人影都没有。

又等了一会儿,老人家才健步如飞地赶到,远远看见张良已经到了,高兴地说:“年轻人就应该这样,整天游手好闲能有什么前途”,于是拿出一本书(竹简),继续说“熟读这本书,五年可以做将军,十年可以做皇帝的老师,十三年后你一定已经功成名就了,到那时如果我还活着,你就到济北来找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公就是我。”

从此以后,张良将兵书视为珍宝,随身携带,日夜研读。

十年之后,在下邳遇到沛公(刘邦),便投到刘邦麾下,从此平步青云,功成后封为留候。

淮阴侯韩信

韩信自幼父母双亡,无家可归,到处流浪。

他的老师是谁就不知道了,只知道他整天随身带着宝剑,日夜学习兵法,没有饭吃就到朋友家去蹭吃蹭喝,没有人不讨厌他。

有一段时间,还常常到南昌亭亭长家混饭吃,一待就是好几个月,赖着不走,亭长的妻子嫌弃他,就故意做好饭早早就在炕上吃了,一点儿也不给他留,韩信知道自己不遭人待见,就灰溜溜地走了。

没有吃的就到河边去钓鱼,由于技术不行常常钓不到,饿得两眼发昏。

有许多妇女常常到河边漂洗丝绵,其中一位老大娘见韩信可怜,就把随身带的饼给韩信吃了,一连几十天天天如此,韩信非常感激,就说到:“如果我韩信以后发达了,一定加倍报答你老人家。”

老大娘说道:“算啦吧,你一个大男子汉,整天游手好闲,有手有脚还不能养活自己,我都觉得羞愧。我也是看你可伶才给你吃的,那里还指望你报答。”

集市上有几个屠夫,闲来无事就拿韩信消遣:“韩信,我看你长得高高大大的,整天抱着把破剑,却连鸡都不敢杀,分明就是胆小嘛!你要是有种,就砍我两剑试试,你要是不敢呀,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罢!”

韩信一想,自己的远大抱负还没有实现呢,犯不着跟他们计较,就真的从他胯下钻过去了。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合伙人》中,“邓超”在餐馆洗碗时,老板娘百般刁难他,这时一位好心的老太太偷偷给他小费,还对他说:“不要和她计较,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她却只能一辈子待在这里啦!”

我想韩信当时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等到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韩信先投奔了项梁,不被重用,就投奔了刘邦。

也不被重用,只做了个负责接待的小官,并遇到了萧何,多次与他交谈,萧何渐渐被韩信的才能打动,将他推荐给刘邦,仍然得不到重用。

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韩信一气之下逃跑了,萧何听说了,连夜追赶,追了两天两夜,终于把韩信追回来了。

刘邦也终于重用了韩信,功成后封为淮阴侯。

布衣将相

布衣指穿粗布衣服的人,主要指一般的平民百姓。

因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们,大多数来自于平民百姓,所以称为“布衣将相”。

他们大多数都是农民、手工业者,以及小地主阶级,都是来自与社会底层。

比如:刘邦是自耕农和小吏,张良是落魄的士人阶层,韩信是流浪的孤儿。

还有: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都是一般农民,樊哙为屠狗者,周勃为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为贩缯者,娄敬为戍卒,萧何曹参则出身于小吏,大都属于社会下层。

正因为他们来自社会底层,深知百姓疾苦,而这群草根的成功逆袭,奠定了西汉开国初期“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做了铺垫。

参考资料:《全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经典故事》,《史记-留候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