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虚实解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灵枢·本神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臓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意思就是肝气要是虚的话,人就容易受到惊吓;肝气实,就会发怒。

心气虚,就会感到悲痛,心情抑郁;心气实,则人老是笑笑呵呵的。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脾为后天之本,有化生和储藏营气的作用,精神活动中的意念是依附于营气的,所以说"脾藏营,营舍意"。如果脾气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营气不足,四肢肌肉失养,故四肢不用。"脾者土也,治中央","土灌四脏",若脾气虚则不能输精于四脏,致使五脏功能不能调和,故日"五脏不安"。如果脾气虚,气机滞寨,升降失常,就会出现腹部胀满,二便不利。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肺气虚又叫肺气不足,就是肺的生理功能出现减弱的情况。肺气虚的患者平时容易咳嗽,而咳喘是没有什么力量,平时有气短的情况。尤其是活动后气短的症状会加重,咳出的痰液是清晰的,而且咳嗽的声音非常的低怯,咳嗽痰白,气短喘促,易患感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舌胖有齿印。根据咳、喘、易感冒、乏力、少气、自汗及舌象,即可辨为本证。肺气虚见于:复发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肺气虚证多由秉赋不足,积劳内伤,或久病耗损所致。肺气虚证是肺脏的功能减弱,治节无权,宣降失职而出现的宗气虚弱,肺气上逆、开合失司、卫外不固等临床表现的概称。

肺气虚证常见于自汗、哮喘、咳嗽、虚劳等疾病中。肺气虚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喘咳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容易感冒,面白神疲,舌胖质淡苔白,脉虚弱。肺气虚的患者可以口服玉屏风散或人参黄芪片。平时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按时休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肺气虚证饮食疗法

1、人参粥:人参末6克(党参末30克)、生姜5片、粳米100克,煮稀粥,每天服2~3次。

2、黄芪粥:黄芪20克、粳米60克,煮粥加白糖适量食用。

3、二鲜饮:鲜茅根150克切碎,鲜藕200克切片,煮汁常饮,1日4~5次。治虚劳、痰中带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