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在急性脑损伤和中重度ARDS患者中安全吗?

颅脑外伤患者尤其是多发伤患者常合并肺部改变,当患者肺部疾病进一步发展为中重度ARDS时,需要通过阶梯治疗ARDS,直至俯卧位、肌肉松弛剂、ECMO等。俯卧位通气在颅脑外伤患者使用一直备受争议,来自法国的Bernon等教授对此进行了总结,相关信息发表在2021年1月18日的Critical Care上。
PMID:33461575,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3054-020-03454-9。
三分之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影响预后的肺部并发症。俯卧位(PP)能够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但其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作用仍存在争议。虽然PP能改善氧合,但其对颅内压(ICP)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文献报道,PP不仅影响ICP,还会升高ICP,从而加重脑损伤。目前尚无确定可从PP获益的共识标准。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PP治疗合并有中重度ARDS的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回顾性分析了三个法国重症监护室。查询病例记录,确定了27名患者存在ICP监测、中重度ARDS(柏林标准)和PP。收集第一次PP之前和期间的数据。至少有一次ICP测量值>25 mmHg的患者被定义颅高压(IH),并曾经考虑去骨瓣减压术。
共有10例(37.0%)创伤性脑损伤、11例(40.7%)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25.9%)出血性卒中(表1)患者。PP期间,中位[IQR]PaO2/FiO2显著增加,从PP前的100[89–126]增加到PP后的216[171–257](Wilcoxon检验,p<0.001),并在恢复仰卧位后保持较高水平(146[122–186],Wilcoxon检验,p=0.002)。

图1. 人群特征

14例(51.8%)患者发生IH。他们在PP前的中位ICP(20[13–26]mmHg)明显高于无IH的患者(11[7–12]mmHg,Mann–Whitney检验,p=0.005),PP期间的ICP增加更大(+19 mmHg[13–20]vs+6mmHg[3–8],Mann–Whitney检验,p=0.025),提示大脑顺应性较差。5名患者因ICP持续升高,终止了PP(图1a)。
所有在PP前ICP>17.5mmHg的患者都出现了IH。在PP前ICP<17.5mmHg的患者中,13/18(72%)的患者在没有IH的情况下进行了安全的PP治疗。使用灰色区域法预测(即灵敏度,Se>90%)或排除(即特异度,Sp>90%)安全的PP,而不是单一的ICP阈值变化。PP后1h无ICP增加提示大脑顺应性的保留,并预示了操作的安全性(Sp=93%),而ICP升高>10mmHg可预测IH的发生(Sp=93%)。当初始ICP<17.5mmHg且在PP后1h没有升高时,PP治疗不出现IH(图1b)。4名患者采用了局部的脑氧分压监测,在PP期间从20.5[18.8–23.5]mmHg上升到28[22–31]mmHg。

图1. PP时颅内压变化。每个点代表一个病人,蓝色病人在PP时没有出现IH,红色病人出现IH。颅内压在PP期间发生变化;实线表示各组的ICP中值。b根据PP前的初始ICP,在PP后1h,ICP的变化;当初始ICP低于17.5 mmHg且ICP没有增加时,PP在没有IH(绿线)的情况下发生,而高于17.5 mmHg或ICP升高超过10 mmHg可预测IH

本研究主要局限在于其回顾性设计。虽然人工PP可能影响其耐受性,但目前尚无可用的方法。此外,从ICU软件收集的PP期间的数据是特定时间每小时采样一次,可能无法反映该小时的平均值。只有4名患者在PP期间的脑氧探头有所改善,并提示尽管ICP升高,但脑血流仍得以保持。最后,IH的管理不受协议约束。
总之,我们主张在PP前评估大脑顺应性(如经颅多普勒)、ICP以及对静脉回流障碍的耐受性。此外,PP后1h内ICP的变化有助于选择是否继续进行PP治疗,也有助于脑多模式监  测评估PP的耐受性。这一策略需要在前瞻性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