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新川滇藏阿里单车自驾行】墨脱:追随雅江到果果塘大拐弯

【青新川滇藏阿里单车自驾行】
墨脱:追随雅江到果果塘大拐弯

虽然没有阳光,但这云蒸雾罩里的群山、村庄

与奔流的雅鲁藏布江,
为真实的墨脱增添了仙境的缥缈、神秘之感。
人要实,景要虚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云雾的陪衬点缀,
那直白的山、水、村庄~~
何尝配得上“墨脱”这个名号呢?

这样的天气观赏美景的确别有一番味道。

            这是雅鲁藏布江从米林县一路奔驰而来,
            以磅礴之势进入深山谷区——
这是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冲刺!
很快它将头也不回,直奔印度境内~~

紧贴雅江,追随着它的步伐,

我们行驶在盘山路上,
往果果塘蛇形湾而去——

其实,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这句话,在墨脱同样被印证。
那如果非要找出个“标志性景点”,
那果果塘蛇形湾首当其冲了吧。
它是雅鲁藏布江在墨脱(也是中国境内)最后一个大拐弯。
从县城到果果塘一个多小时车程。
途中除了前面介绍的“莲花阁”,
再有就是独具特色的“藤桥”了。
跨过这座“德兴大桥”,便到了果果塘蛇形湾所在的德兴乡——

这座大桥可不一般,具有历史意义!

这是墨脱境内第一座可过载重车辆的钢架吊桥!
它结束了德兴乡与墨脱县城隔江而望的历史——

这里,就好像是墨脱不可多得的“桥文化活化石”、天然纪念馆:

在这座大桥边,并列着代表墨脱桥历史的“藤桥”、铁索吊桥——

凡是经过这里的游人都不自觉靠边停车,走下桥去,近距离感受——

这条竹笼状的德兴藤网桥,横跨雅鲁藏布江,有300多年的历史——

墨脱门巴、珞巴族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岭之间,

雅鲁藏布大峡谷沿江两岸,

数十条支流河水流湍急,多数流速超过10米以上,落差大。

水中巨石、暗礁布满河床,两岸陡峭。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除少数平缓处溪流架有木桥外,绝大多数是藤网桥或溜索。  

藤网桥是一奇特的桥,

没有桥墩,不用木板,一个铁钉也找不到,整桥用的是白藤。

珞渝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多种藤本植物,

其中白藤较多,常绿本植物,

茎蔓细长,有40米长,柔软而坚韧,

它是编织篮、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也是藤网桥的原料。

一般200米长的索桥,需要60背(约合3600公斤)的藤子。

修一个索桥需要20人,历时10天才能竣工。

首先将藤子一劈两半,不能用整根藤子(一是不便将二根接起来,二是它不结实)。

将劈成两半的藤条接成需要的长度,

将根根藤条拉到对岸,总共需要35根藤条。

再将25个硬藤做的藤圈均匀地置放在桥上,

藤条在外,藤圈在内,一般10米左右放一个藤圈,

它有一人高,人可从中钻过。

35根藤条分布是:桥的左后和右侧各10根,桥的上部是空的。

硬藤圆圈放好后,用细藤绳将它固定在藤条上,

底部行人放脚处,用细藤编织成一个网状的圆筒。

通过这种桥还得掌握它的特性,

如它的弹性大,你的脚步得顺着它起伏而落脚,

它弹起时,你的一只脚也得“因势利导”而抬起,

它跌落时你再踏步向前。

就这样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向前。

否则,它将和你作对,摇摆得十分厉害,使你无法越步。

初过这种桥,还是胆战心惊的,

只要你认识了它掌握了它的规律,

你会很顺利地、不大摇晃地走过去。

藤网桥整个呈管状悬空,多位于峡谷谷险要的河段,

行走其上时,桥随人的重力与河谷风吹送,

左右晃悠幅度较大,但整个桥近似密封,颇为安全。

——以上为资料引用。

今天这样的藤桥已不允许通行,更多的成为了一道景观。

在藤桥另一边,是1997年修建的铁索吊桥——
再望一眼这座2008年开工建设、2011年竣工的钢性跨江大桥,
不由得感慨万千——

虽然进入德兴乡,但前往果果塘的路很难行,也没有标志,难找。
这里漫山遍野的野芭蕉树。 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
出状况了——

一辆小车翻沟里了——

众人想办法,齐心合力把它救了上来——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路颠簸,终于到了果果塘蛇形湾——
虽然阳光时隐时现,江水浑浊;
虽然它与我们曾经看过的
黑龙江第一湾、长江第一湾、黄河第一湾等等的气势相去甚远,
但依然抵不住我们内心的慨叹:
伴随我们一路走来的雅鲁藏布江,
仿佛在这里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它用这样的一个仪式向我们告别!
就此,你往异国他乡;而我,也将归途家乡!
或许,这就是我们最后的道别!
雅鲁藏江布在果果塘这里盘了一个大弯,当地也叫蛇形弯。
果果塘大拐弯因其俯瞰像一个棒棒糖,所以得名果果塘。
大拐弯这里是雅鲁藏布江墨脱境内最著名的代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