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供暖工作的一些感触
参加工作以来,换过几次工作,目前就职于本地一家热力企业,公司主要是做集中热水供暖。规模不能算小,但是也说不上特别大,性质属于私营,这是重点。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管网平衡过程,是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杀富富不去,济贫贫不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能耗,有高低前后之分。
然而这个过程其实有个矛盾,就是公司节能的潜力不是无穷无尽的,公司能耗管理,每年都和上一年度进行对比。然而,建筑围护结构的散热量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当管网之间平衡做到非常好的时候,其实继续深究细挖,不太可能实现能耗大的节约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所有小区换热站的基础热指标,因为用户入住率的变化,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值,而且也不好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计算,笼统的根据上个年度运行情况来进行管理,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并不完全准确。
2、热力管网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进行调整,是个动态的过程,公司领导层面,有些个别领导看不到这其中的重要性和调试的难度,总是觉得招聘这么多人,开了这么多工资出来,心疼这个费用,工资及补贴不高,而且白班夜班的倒班,春节过年还不能回家过年,这是导致每年人员流失特别严重的一个原因。
3、调试系统并不完善,没有充分的人员维护和管理,每到停暖以后,很多问题都放置脑后,开始忙乎工程施工的问题,关于运行期间的缺陷,并没有妥善的管理和处置,以至于下一个冬天来临,一开始供暖,各种各样的问题接二连三的发生,非常的被动。
4、基础数据处理的难度,随着管网和小区的增多,不光运行的压力随之增大,各种各样的统计,还有服务的难度,设备仪器仪表故障的概率,都是超过线性比例的速度往上增加。供暖范围小的时候,人员是这些人,可能有些问题,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掉。但是当着管理范围越来越多,人的效率也在越来越慢。
5、人们对于舒适度的定义逐步提高,城市管理部门以及规范规程上,明确写着18℃供暖达标,可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18℃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度的要求。这个温度下,还需要穿着相对厚的保暖内衣,甚至需要外套,才能保证不冷。大多数人觉得最舒适的温度,其实是在22-24℃以上的,这个温度,脱掉外套,不是太冷。所以目前导致了,供暖温度低了以后,投诉率不断提高,只能通过提升供暖温度来满足用户室内供暖需求,节能的潜力,此次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