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使用手册】大建中汤 2024-05-03 08:15:49 【经方使用手册】大建中汤大建中汤是经典的虚寒腹痛方,传统的温中散寒方,具有止痛、止呕的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改善肠道微循环、促进肠蠕动及肠道吻合口愈合、调节肠道菌群、保护和恢复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等。适用于以脘腹冷痛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经典配方】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金匮要略》)【经典方证】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十)【推荐处方】 川椒10g,干姜20g,人参10g,麦芽糖50g。以水900mL,煎取200mL,去滓,烊入麦芽糖,日分2次服用。服后喝热粥一碗,温覆,避风寒。【方证提要】 呕吐,腹痛,腹中冷,腹部隆起包块者。【适用人群】 消瘦,面色苍白,唇舌黯淡;有慢性腹痛,为阵发性肠蠕动亢进,腹部常有隆起包块或蠕动波;腹部扁平软弱,可呈现舟底状,以脐为中心的腹部冷感、皮温低下(B);脉空大无力,或细软。【适用病症】 首先推荐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辨病使用本方:(1)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A),如胃肠手术后肠粘连、肠梗阻(A)、食道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A)、肝癌术后康复(A)、肝移植术后康复(A),但目前证据不支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服用本方预防麻痹性肠梗阻(A)。(2)以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难治性肠炎、克罗恩病(B)、肠功能紊乱、肠扭转、肠粘连、肠梗阻(B)、疝气、阑尾炎、腹膜炎、胆道蛔虫、直肠溃疡、放射性肠炎等,目前证据不支持该方用于肠易激综合征(A)。(3)以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及食管反流症等;亦用于预防吸入性肺炎(B)。(4)以大便不通为主要表现者,如慢性便秘(B)、孕妇便秘(B)、儿童直肠肛门术后便秘(B)、中风后便秘(A)、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症的便秘(B)、长效抗胆碱能药物(B)和吗啡引起的便秘;亦有用于下利者。附录:本书循证医学证据强度标准 【加减与合方】(1)大便干结,喜甜食者,合小建中汤。(2)痛势剧烈,冷汗出,加制附子10g,或合用附子粳米汤。【注意事项】(1)用量过多,要注意发生干咳、浮肿、膀胱炎、噫气等副作用。(2)Tatsuya Hirose 的研究中有服用大建中汤后发生便溏、水样便的案例报道。(3)日本有服用本方后发生急性限局性发疹性脓疱病的案例报道。相关阅读: 【《胡希恕金匮要略学习笔记》段治钧】大建中汤 【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金匮腹满:14) 胡希恕:【释】腹中寒,自里以上迫,故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也。胃肠被寒所激,蠕动不已,上冲腹皮,起伏无常,有似头足出没于腹之上下,且腹痛尤剧,以至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按】如上所述,此为大建中汤证之最剧者。实践证明,凡寒自下向上迫,冲逆心胸,呕而腹痛者,即可用本方。因蜀椒杀虫,虫积而心腹痛剧者,用之亦验。 段治钧:<注>本条所有症状表现,都由里寒所起。下寒冲逆于上,故心胸中大寒痛。胃虚有寒则不能食,有饮则呕。这个里寒即腹中寒,就是胃肠中寒。沉寒客冷刺激胃肠加大蠕动,腹皮也动,故曰上冲皮起。这种异常的蠕动,一起一伏,像是有头足上下出没无常。因腹中寒痛得厉害,故其人拒按,甚至不可触近。像这种疼痛,就属于寒疝,大建中汤主之。<按>本篇的标题为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疝,就是剧痛,也叫疝痛。单讲“疝”字的含义大体有三:一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证;二指生殖器、睾丸、阴囊的部分病证;三指腹部的剧烈疼痛,或兼两便不通的证候。疝的为证多端,寒热虚实都有。寒疝是疝病的一种,这种疝痛与外寒、内寒都有关,天凉、受寒,遇冷它就发作,把病因归于寒上,所以它叫寒疝。但病情也很复杂,例如小肠疝气、肠梗阻、肠套叠等,有时也有中气不足、四肢厥逆(气血不达四末)等寒疝的证候,其实它们主要还不是寒而是气虚,就是机能不振、组织松弛的缘故。还有一种虫疝,就是虫积,或者是胆道蛔虫,因疼重,故也以疝(虫疝)名之。这些都需在辨证中做具体细致的分析。大建中汤方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方解>蜀椒辛温、麻辣,为辛辣健胃药。温中暖胃,除六腑寒冷,逐寒燥湿,止痛、杀虫。主胃腹冷痛、呕吐、便泻、蛔虫等。方中以蜀椒、干姜除寒止呕,以人参、胶饴补中缓痛,故治胸腹中大寒痛而呕不能食者。本方针对里寒乃大温大补之剂,故曰大建中汤。没有上冲皮起亦可用之。小建中汤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倍芍药加胶饴,虽易攻为补,但仍兼解外,虽治腹痛,但补而不峻,与上之专行温补的大建中汤绝然不同,故曰小建中也。另外大建中汤有呕,小建中汤无呕。“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这是指小建中汤而言。本方有人参,当有心下痞硬,如果呕而心下痞硬、腹中痛剧烈者,本方亦可用。【《金匮发微》曹颖甫】【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金匮腹满:14)大建中汤方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阳气痹于上,则阴寒乘于下。心胸本清阳之位,阳气衰而寒气从之,因而作痛。寒入于胃,则呕而不能饮食。寒入太阴,则腹中满。寒气结于少腹,一似天寒,瓶水冻而欲裂,于是上冲皮起,见有头足,上下俱痛而不可触近。此病于脾胃特重,故用大建中汤,干姜以温脾,人参以滋胃,加饴糖以缓痛,饮热粥以和中,特君蜀椒以消下寒,不待附子、乌头,便已如东风解冻矣。【鉴别】附子粳米汤和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同属脾胃虚寒,但前者偏于水湿内停,故重用半夏以化水湿;后者偏于寒甚,故重用干姜温中散寒。从后者用人参、饴糖来看,大建中汤较附子粳米汤证更虚。附子粳米汤治腹痛、呕吐,虽似大建中汤证(本条之后文),但大建中汤痛在上腹,上及心胸;而附子粳米汤方证痛在下腹,上不及心胸。若上下腹痛剧而及于心胸者,宜两方合用,有奇效。 赞 (0) 相关推荐 大建中汤证究竟是实是虚?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言"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同篇又言"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 ... 『古方新解』大建中汤证说 <金匮要略>原文说"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手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结合上述和临床所见.本方是由于寒气自里上逆下迫,使 ... 016 大建中汤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16 大建中汤 经典的虚寒腹痛方,传统的温中散寒方,具有止痛.止呕的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改善肠道微循环.促进肠蠕动及肠道吻合口愈合.调节肠道菌群.保护和恢复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等.适用于以脘腹冷痛为 ... 【经方使用手册】半夏厚朴汤 [经方使用手册]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是经典的情志病方,传统的理气化痰方,具有利咽喉.止呕吐.除胀满.止咳喘.定眩悸等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催眠.抑制咽喉反射.调节胃肠蠕动等.适用于 ... 082 薏苡附子败酱散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82 薏苡附子败酱散 经典的肠痈方,具有消肿散结透脓的功效.适用于胸腹腔的慢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以及"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皮肤病. [经典配方]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 ... 087 枳实薤白桂枝汤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87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经典的胸痹病方,传统的通阳宣痹.理气化痰方,具有宽胸膈.平喘咳.除腹胀.通大便等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改善血液凝聚状态.降低血脂.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适用于以胸闷痛.便秘 ... 089 栀子柏皮汤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89 栀子柏皮汤 经典的退黄方,传统的清热利湿方,具有退黄疸.除身热的功效.适用于身热烦躁.目赤红肿.或分泌物多而发黄为特征的疾病.[经典配方] 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 ... 077 续命汤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77 续命汤 古代风痱病方,传统的祛风散寒方,具有振痿.转舌.松肌肉.治麻木.止咳喘.活血通脑的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保护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等.适用于以四肢瘫痪.麻木以及失语为临床特征的突发性疾病. [ ... 066 温脾汤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66 温脾汤 古代的止痛方,传统的温下寒积方,具有止腹痛.通大便.去寒积.提食欲的功效.适用于脐腹冷痛.大便不通的疾病,多用于肠梗阻.肠粘连等疾病而患者体质虚弱时. [原书配方] 当归.干姜各三两, ... 062 十全大补汤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62 十全大补汤 古代虚劳病方,传统的气血阴阳俱补方,具有长气力.悦颜色.提食欲.退虚热.长新肉等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促进造血.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抗肿瘤.抗衰老.抗应激.抗骨质疏松.促进放射 ... 061 生脉散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61 生脉散 古代的暑天保健方,传统的补气养阴方,具有止汗.固脱的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促进机体耐缺氧.抗应激.保护心肌.维护心肺脑肝功能等.适用于以脉弱.多汗.气短.头昏眼花为特征的疾病.[原书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