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潭坠钟

宋代段子:异事也好,超自然也好,总归是不同的名词。人们对习惯的事情感到安全,对没遇到的事情产生恐慌,这正常不过。但说到的圆潭,这地名是真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探访,看宋代是否发生过什么超自然事件?

【原文】

福州长溪县境有圆潭者,水深叵测,左右有径路,通商贾往来,而变异靡常。曾有荷担而过者,见一径颇广,砖甃整洁,且多金银器物,弃掷于地。人争趍之,则没于潭中,不可得。

绍兴三年,近居村民姚叟,当秋夜,闻钟声铿訇,响振山谷。偕二子乘月往观之,正见一钟坠于潭,潭之侧三寺环绕。僧知其异,明旦,各持诵经咒,投牒请祷,冀得钟。左右二寺皆邈然弗应,惟中寺才掷牒,水即涌高丈馀,钟随而浮上。僧具威仪梵呗,迎以归。其重三千斤,双龙蟠结,精巧特甚。安奉于寺楼上。继此一潭帖然,不复有异。

数岁,寺遭火一空,独钟楼屹然不动。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程佛子||聂伯茂钱鸽||支友璋鬼狂||星月之异||阁皂大鬼||熊雷州||孙福异禽

【白话语音文字版】
福州长溪县(现福建霞浦县)境内有一处叫“圆潭”的地方,潭水深不可测,周边有些小路,很多生意人常走,但这些小路不知什么原因总会改变路径,变的跟往常不一样。曾经有人挑担从这儿经过,他看到一条路挺宽的,路面砌着的砖瓦,很整洁,路上还有很多金银器物,不知谁扔的,很多过路者都争着往里跑,去捡那些金银器,结果都沉没在潭水中,最后人也没捞上来。
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住在附近的村民姚叟在一个秋夜,忽然听到钟声铿锵,轰响声在山谷里振动。他带着两个儿子乘着月色去查看,正见到有口钟掉到了潭水里。圆潭旁有三座寺庙环绕,三寺的僧众得知了这件异事。第二天,他们都围着潭水持诵经咒,还往潭水里投牒,请求、祷告神灵,希望得到这口坠钟。左右两座寺庙僧人的祷请都静悄悄的没反应,惟独中间寺庙的僧人刚向水中投牒,潭水当即涌起一丈多高,那口坠钟也随着涌起的潭水浮上来,于是中间寺庙的僧众穿戴齐整,列队而出,口诵梵呗,把这口钟迎请回寺庙。
这口钟重达三千斤,上面铸造有双龙蟠结的造型,极为精巧。僧众把这口钟安奉在寺庙钟楼上。从此以后,圆潭及周围地区都踏实了,不再有其他异状出现。几年后,这座寺庙遭了一场大火,其他建筑都被焚毁一空,唯独钟楼屹立不动。
【祥宏点评】:这个圆潭的地名还有;听起来,圆潭这里像有个时空之门,挑担的客商进入了“异境界”;故事描述了人们按现在常识无法理解的情况,比如重达三千斤的钟从潭水中浮出,僧众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把这么重的钟运回寺庙,再运到钟楼上?想来这些都是艰巨的任务;投牒,向水中投掷奏章、文告,目的是请求神灵得到大钟;看来有关圆潭的各种异事,都跟这口钟有关,大钟被安奉了,一切都平静了;梵呗,僧人们以唱颂的方式念诵经咒。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6-《夷坚志》里的“超自然事件”)

参考音频来自“祥宏谈夷坚”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