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山:走进旷朗无尘的冰雪世界
过乌鞘岭,出古浪峡,在诗意而辽阔的河西走廊,祁连雪山像一幅千秋高悬的画卷,静雅,肃穆,连绵不绝。
一路向西,一路文学的结缘,让我熟识了许许多多的文朋诗友,那些古道热肠的人们。十多年的你来我往中,他们文字搭建的世界、命运中的沙尘暴以及花花草草,总会令人发生一些感念、感想和感动。
我是在不经意间走进贺雪忠旷朗无尘的冰雪世界的。
雪水河唱着裕固小调
浸入万物心田
山下的帐篷
童话世界里喷烟的小火车
憋足了气力
要冲上那祁连雪巅
山顶的积雪
被晨光映成金黄的酥油
我的心思,早已挂在了
担雪的松塔尖
这是我从裕固族诗人贺雪忠的诗集《梦回雪山》中读到的句子。促使我一气读完这本集子的原因,是我对诗中冰雪和草原意象的珍爱,和对诗人情感的认同。
诗中深情地吟咏了草原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反复书写草原之子对于雪山的眷恋、牵挂和难以割舍。透过雪山的孤高、坚硬、冰冷,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淡定、从容和温情。贺雪忠笔下的自然风光是独异的,人们的生活也是独异的,因而精神世界的感受也是独异的,毕竟他着意表现的是祁连山下肃南草原那片神性而美好的土地,力图展示的是裕固民族祥和安在的生活。而这一切又是自然的不加修饰的,是灵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一条衰草纷披的路径。一座白雪覆盖的帐房。父母妻儿、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的情形。吸引我的不是奇花异草、怪石猛兽,而是歌舞饮食、日常劳作等生活常态。打动我的不是丽词妙句、奇思异想,而是直抵心灵的质朴纯正。
我是寻着那些清新明快的句子进入作者营造的诗意世界的。“一位年轻的牧羊人/在圈栏出口处/用牧鞭的鼠标/点击着羊群的文字//一群羊像潮水/纷纷涌向百度圈外//我担心那些木制的防护栏/能否抵得住/汹涌浪潮的冲击”。这首《年轻的牧羊人》构思精巧,短仅十行,从中可以见出古老中的新异,原始中的现代,颇可玩味。同样短小精炼的还有《牧场的黄昏》:“慢慢褪去的霓裳/披在了雪山美人肩头//瀑布的腰带/勒紧了牧场的羊群//牧人将一天的疲惫连同心事/堆放在帐篷一角/顺手,点亮东山头挂着的月色马灯/开始唱起深情的草原牧歌”。诗歌意象丰赡,意境优美,自然亲切,给人以美的享受。《梦回雪山》中这样的精短之作还有不少。尽管作者强调自己写诗只是情感寄托、业余爱好,事实确也如此,但他忠于内心情感的书写、在习见的事物上捕捉诗意的能力已见端倪。诗中对裕固民族生活的那片神性土地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地理元素的开掘,显示了不容忽视的某种特质和气象。
贺雪忠的诗中不缺少大爱。2008年,中华民族经历了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诗歌契合了时代精神,大悲大喜的情感找到了喷发口,产生了一批张扬大气、吐抒真情、直抵人心的优秀作品。贺雪忠以其诗人的良知和热血情肠,写下了《感动,中国大爱》等诗篇。此外,他歌颂和缅怀红西路军浴血奋战悲壮历程的诗作《永远的红石窝》、《丰碑高台》等,也显示了诗人的某种责任和担当。
数年前,贺雪忠即有诗文集《燃烧的雪》问世。内中“祁连雪忆”一辑,倾情蓝色故乡,将那里的雪写得“鹅毛纷飞”。沿着这一脉络和情感走向,作者一往情深,带着他久历人世的悲辛、沧桑和感恩、热望,一次次——梦回雪山。
来源:张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