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二胡要避免的四个问题
靠印象练琴
每一位音乐爱好者都在儿时接触过很多歌曲,听过的、唱过的,都会让人产生一种种印象,而这样的印象,是在没有与歌谱对照的情况下产生的,简单的说,别人怎么唱,自己就跟着哼,长期下来,便以为歌谱的音符与节奏便是如此,是正确的。
所以在教授他们学二胡的时候,必须带着他们多次击拍看谱唱,重新培养乐谱的正确印象,并把容易混淆的地方列出来,让他们明确并记住,乐谱未必与他们印象中的旋律一致,印象与现实的差别在哪里。
我们知道,音乐的表达,有时候可以“放宽”要求,根据表演者的情感去抒发,可是这样的放宽,需合理,不能影响音乐的流动。特别初学二胡,节奏的精准很重要,直接影响对位与协调,所以这样的放宽不能让学生养成自由发挥的习惯,要纠正好这样的混淆,才能拉好、拉对,才能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不能偷工减料啊。
急于求成
成人学员都喜欢浏览式的练琴,总喜欢跳过练习的步骤。除了在老师的引导与监督下,按照老师给予的练习步骤练琴之外,他们在家自行练琴,都讲究一个“快”字,家务事多,他们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歌曲练习下来,急于求成,就可以给老师“交作业”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在双手还未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前,直接练,花再多的时间,还是很难解决一些问题。如:对节奏的把握、歌曲的连贯度、总是出错的地方、小节间连接不够紧凑的地方、反应不过来的地方、指法等等。
长期以来会形成惯性,这些恶习会变成草草了事,还会让部分学生认为,我比其他人强,很快拿下全曲。我们知道,惯性是不容易改的,而当老师每一次指出都是你的那些惯性错误时,你不一定会静下来好好思考,你也许会因为老师的多次点评,而让自己的学习信心逐渐减退,因为那个时候真的很难改了,自己一个人练的时候更无从下手。当然,还有极个别学生,根本就不听取老师的点评,意识不到错误,依旧信心满满的这么拉下去,乐在其中。
良好的练琴习惯是很容易做到的,可这是不容易坚持的,精品是需要时间与耐性耗出来的,中老年人学二胡,绝非易事。
节奏不准,是很多老年学员犯的通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跳过了视唱的环节,对旋律的熟悉度不够。除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老师给予的练习步骤练琴之外,他们在家自行练琴,都朝着“捷径”走。节拍、节奏都是陌生的,可为了急于求成,就把音符一个个拉出来,拉对拉准为主,所有的延长拍、空拍、音符原有的时值都不足拍。
简谱,看到“—”,也就是没有音,就直奔下一小节,4/4变3/4,心中没有节奏感,没有把握住音符的时值,拉之前更没有好好的视唱。唱谱,可以让大脑对旋律及伴奏产生记忆感、音准感、节奏感,便于避免出现拉错了也不知道的现象,也避免一开始练就错,老年学者一旦错成了惯性,就不容易改了。
学习二胡,我们会要求学生放慢速度练习,这样才能把连贯性、连接紧凑的地方拉好。
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几乎是每一位老年人的通病。对于基础班的学员来说,课堂的掌控是最好的,他们几乎都从零起步,二胡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要踏出第一步去学,大多都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他们不希望这个乐器,最终成为一件家居的摆放品。
零基础的成人学员,踏入课堂开始,信心薄弱,自尊脆弱,只要老师尊重他们,耐心细致的教,他们都会遵循老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去学,不管付出了多少时间,他们都会乖乖的听老师的。
可是随着年月的流逝,一年一年的学习,即使由始至终坚持下去的,不代表程度跟上进度,水平很高。有些学了五六年,还在原地踏步,他们不是高校生,生活比练琴占的时间要多,身体的各种因素也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求学目的不仅仅是学会,原因很多,甚至还有只喜欢课堂的教学氛围而学的。不管学习程度如何,他们和同学熟悉了,和老师的情谊也不浅了,便对老师有了要求,学习的要求,“我要学《…》”、“我想学…”、“老师,你教《…》吧!”……
学员能和你说出求学意愿本是一件好事,可对于老年学员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反应力、动脑能力都是一些很实际的大问题,他们喜欢的歌曲大多与他们实际的水平不符,甚至超越了自身程度。有时他们只为了喜欢,忘记了一些真实的因素,导致很多老年学员练总是不连贯、不流畅,但我最佩服的是,他们大部分都乐在其中,没有音乐应该连贯自如的意识性。当然,练琴的步骤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我记得老年大学专修班(学琴五年)的一位学员曾在期末的时候提议,下学期学《XXXX》。该班级刚学完《梁祝》,耗时半年多了,也是他们喜欢的,但几个能练流畅?为什么他们总喜欢挑战非自己能力范围的作品呢?眼高,追求音乐素养。
耗时长、难度大的曲子,能拉流畅的人不到5%,练来练去断断续续,一是练琴的时间不保证;二是练琴的步骤从基础课开始缺乏细的惯性;三是为了完成任务浏览式的练;四是盲目的练,把音拉对为首,其余的忽略;五是自我要求低,老师给什么,拉了就算完成;六是年龄决定真实的能力等等。
集体课,程度不一,那是最普遍的现象了。歌曲选择太难,难教,歌曲过于简单,学生觉得没意思,适中的选择配合班级的名号(如:基础、提高、专修、研修、演奏班),还是能让部分学员把歌曲基本拿下的。所以选曲时,不能考虑每一个人的爱好,只能考虑大部分人的能力已经很难了,学生不理解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考虑问题的,站在讲台的前面,只有老师能看清很多东西。
和成人上课,每一个方面都要尽力,高效率的练习方法与演奏时的慢速维持,都是良好的练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得更多,才能把歌曲拉得好,若他们能把歌曲拉得稍微像样已经很棒了。不管有多少人听你的,你都要在课堂上不断的重复,只要他们都能够听进心里,程度才能赶上进度,学员才能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看一音、拉一键
老年学者是手脑能力最弱的群体,在二胡初学的阶段,他们一定会形成看一音、拉一键的惯性。老年学员学二胡,他们会认为,年龄决定能力,所以缺乏自信,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是,能力是可以逐渐改善的,关键在课堂中不断的给予他们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
老年学员几乎都有老花,而老花眼镜就像放大镜一样,戴上后眼前看到的东西都变大了,“蝌蚪文”放大了,才能看清楚是什么音,可是同时手指触觉就脱离真实感了,视觉与琴弦的距离也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从视觉上来看:各琴弦之间宽度也变得更大,所以他们认为,找弦要一个一个的找,并且用眼睛看着,才能保证准确度高。
我们知道,最好的演奏方式肯定不是用眼睛一根一根找弦位、音位,用脑子去记才是最正确的。但老年学员不一样,这些你认为“自然就懂了”的东西,他们偏偏就不懂,哪怕你告诉了他们,他们还是生怕会拉错音。拉错了音,耳朵能最直观的感受到音准的变化,可是他们大多数认为,只有用视觉才能判断对错。
所以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改变以及训练老年朋友练琴的方式的,当经过这样的训练后,才能减少在合手练习时不断伸长脖子两头跑、抬头低头望琴谱琴弦的频率。
以上四点是成年朋友以及老年筝友都可能会犯的四个错误,你中枪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