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雀梅盆景掉枝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后续干货,记得读完点一下“赞”和“在看”,圈主谢谢啦!设置为星标你将在第一时间收到更新内容。
作者:赖锦来
雀梅根干奇特,姿态苍劲古雅,非常可人,素有“七贤”美称,是我国树桩盆景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盆景展览上的“常客”。但是,如果雀梅老桩养护不当,易掉枝(一枝一枝慢慢枯死,又称掉尾),着实让人心痛,导致有些盆景收藏爱好者望而生畏。
笔者现有几十盆养了20多年的老熟雀梅盆景,年年生长旺盛,没有一盆出现掉枝现象。下面简单谈谈养护方法,供盆景爱好者参考。
1.充分了解雀梅的习性
雀梅非常喜欢阳光、水分,要选择光照良好、通风、湿润的种植场所,有条件的可选择在水池边、小溪旁养护。
土质一定要疏松透气,可用含沙量较高、无污染的山溪冲积土,也可用充分腐熟的阔叶树木屑、山泥、粗河沙各三分之一混合作为培养土。
如果在楼顶上养护,花盆不能直接放在楼板上,可使用高度60cm以上的盆架,确保花盆四面通风透气,便于散热。
夏秋烈日暴晒时,要用高密度薄海绵或旧毛毯围于花盆四周,以免高温灼伤根系。早晚多喷叶面水,增加环境湿度。
2.换盆修剪
长势良好的雀梅根系非常发达,几年时间根系就会布满盆底,如不及时换盆,肥水不易渗透,会严重影响长势。
雀梅换盆的最佳时间是大寒前后10天左右,中小型盆景每年换一次(最迟不能超过2年),大型盆景3年换一次。换盆的主要工作是剪除老根、腐根,调整根系,更换二分之一以上培养土,换盆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雀梅有“各管各”的特性,也就是说哪边的水线负责哪边枝条的养分输送。许多盆景爱好者认为雀梅萌发力强,耐修剪,就不管长势、不分季节地乱下剪,导致某处的水线中断,养分供给系统遭到破坏,这是造成掉枝的原因之一。
正常情况下,长势良好的雀梅盆景每年修剪三次,第一次修剪结合换盆,在大寒前后进行,此次修剪非常关键,要把无用枝一次性全部剪除,剪后及时在剪口处涂抹凡士林,既可预防病菌侵入,又可防止水分蒸发。
第二次修剪在6月底至7月初(小暑前)这个时间段进行,此次修剪的主要任务是保形,确保树桩光照良好、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第三次修剪在9月底至10月初(寒露前)进行,此次修剪的目的既是保形,也是为雀梅过冬积累养分打好基础。
雀梅平时易发不定芽,每次修剪后又会萌发大量的枝芽,要及时抹除无用芽,特别是长在主干、隆基上的不定芽,要即见即除。
雀梅的愈合能力特别差,如果让无用芽长成枝条后再剪除,就会人为的形成伤口,既影响美观,又会破坏水线。
在此要特别说明两点,一是为什么第一次修剪要在大寒左右进行?因为雀梅萌芽早于其它树种,立春后修剪偏迟;二是为什么第三次修剪要在9月底至10月初(寒露前)进行?
因为此时修剪后发的芽当年还可以成枝老熟,浓郁的枝叶光合作用后使树桩储存了大量的养分,为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做好准备。如果在深秋或者立冬后修剪,会影响其养分储存而越冬困难。
长期以来,很多文章介绍冬季是盆景修剪的最好时机,因为这时大部分树叶掉落,看得清楚而便于下剪,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老熟盆景冬剪极易造成枝条枯死,特别是雀梅这一树种。
3.浇水施肥
雀梅特别喜肥喜水,浇水一点不能马虎。只要盆土不积水,除雨季隆冬外,每天要浇两次透水。夏秋高温季节,还要坚持早晚喷水,增加环境湿度。
笔者通过长期对比发现,放在同一场所的雀梅盆景,坚持早晚喷水的长势明显优于没有喷水的。施肥要用有机肥,用含氮量高的腐熟的饼肥、人粪尿或者禽粪,兑水比例为18倍以上,坚持薄肥勤施,让其疯长。雀梅盆景绝对不能怕走形而采取控肥控水措施。
4.病虫害防治
雀梅的病虫害防治要讲究科学,坚持“病防虫灭“的原则,不能无目的地濫用药。病害是要以防为主,等到发现盆景已经有病了再用药,就为时已晚。
雀梅一年喷两次杀菌药即可,春初刚刚萌芽时喷一次石硫合剂(不可与其它农药混合),端午前后喷一次多菌灵或托布津。害虫主要是钻心虫、红蜘蛛及食叶性害虫等。
钻心虫主要危害是蛀入树干、根内,造成植株被蛀空而枯死,发现有钻心虫时, 可根据排泄物判断其所在部位,用铁丝插入虫孔刺死,或用棉花球浸湿敌敌畏液(200倍)后塞入蛀孔内,将其毒杀。
红蜘蛛体小,以口器吸取叶片液汁,使受害叶片变黄逐渐败落,发现有红蜘蛛及其它食叶性害虫时,可喷洒广普性农药,如敌敌畏或乐果1000倍至1500倍液喷雾。
此外,要注意观察盆面,看是否有新鲜颗粒土出现,预防蚂蚁掏空盆土,造成毛细根系枯死。平时没有见到害虫出现时不必用药,长势良好的雀梅盆景每年最多用药三次,每次修剪后20天左右新梢疯长时喷施。
以上介绍的养护方法适用于老熟雀梅盆景,新桩放养另论。岭南地区气候特殊,换盆、修剪的时间可能有异。
更多的实操内容:
“点赞,在看与转发是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