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莲柳画意碧波情
“万泉河畔引清流,白舫蓝舆作治游,六月莲花三月柳,醉人风月似杭州”。
美啊!读罢此诗,谁能不为这销魂荡魄的画卷所陶醉!吟之兴起,真好似徜徉在西子湖畔。我真为沈阳骄傲。她既有“大雪满弓刀”,“风嘶铁马白云霄”的雄劲,亦不乏三月的妩媚,
六月的温馨。不是吗?一湾清澈河水,两岸婆娑柳丝;水中彩舟与荷花斗艳,陆上花车与百戏争奇;暗香阵阵,爽风习习…景幻情痴,不饮自醉。没有对家乡的一往深情,没有对家乡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执着的爱,就不可能写出这浓情厚意的诗作。
《沈城杂咏》为清末辽东三オ子之——刘春烺(1850-1905)所作。刘春烺,字东阁,沈阳人,自幼聪慧好学,23岁入选贡生,32岁考取举人,博览群籍,特别注重钻研济世实用之学,如天文、地理、军事医药等等。光绪初年,沈阳郊县的柳河、辽河每逢汛期即泛成灾,迫使百姓流离失所。刘春娘遂精研治水之道,经左宝贵推荐,先后率众修堤清淤,治伏了辽、柳洪害,为万民所称颂。
诗人中年至晚年长期居住在省城,对浑河及其大小支流(如万泉河、五里河等)考察甚细,对家乡风物充满眷恋之情。1905年冬,他在沈阳绘制沿河水系图,昼夜兼做,积劳成疾。刘春烺弥留之际,仰天长啸,神游乡土,挥笔题就游仙诗五首,抱卷而逝。
也许因为诗人是制水专家,与水有不解之缘之故,所以这首咏万泉河的诗作格外含情,流传百余年,至今仍为沈阳人民所酷爱。但万泉河也正如诗中所记,确是沈阳的佳景。
清末时,万泉河畔即已成为天然公园,尤为中下层市民喜好。春夏时节,游人除可领略这野趣天成的自然景观外,尚可在沿岸遍尝盛京风味小吃,欣赏集聚在这里的民间艺人所表演的“莲花落”、“变彩”(戏法)、“蹦蹦”(二人转)等充满地方色彩的文娱节目。自清初至民国,沈阳先后评有“旧八景”、“老八景”和“新八景”,万泉河均以“万泉垂钓”、“花泊观莲”和“万泉舟莲”入选,历届不落。1987年沈阳市评选十大景点,万泉河不负重望,再次当选。可见,“沈城杂咏”之为人民所厚爱,亦与所咏景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文从景生,景由文显”,此范例也。
宋代大词人柳永曾作“望海潮”词,极誉江南佳境,穷平生之才气,唱出“重湖送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千古绝句。据说金主完颜亮见到这首词后,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整日叨念“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终至起兵南侵,掠去了徽、钦二帝。后人有诗叹道:“谁把苏杭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当然,说金兵南犯是由一首词引起的,未免过于牵强,但依此可见词境之美,词情之切了。当时的大学士范镇曾惭愧地说:“镇在翰苑十余年,不能以一语歌咏,乃于耆卿(柳永字)词见之”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的内阁大臣们是否见过“沈城杂咏”这首诗,是否因“六月莲花三月柳,醉人风月似杭州”而引起对我东北的垂涎,笔者无从考证,亦不敢妄加推论。但在沈阳,至今仍未有咏万泉河水的佳作问世,恐怕就不能说是与刘春烺无关了。
作者: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