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67

肾癌概述及偏方
概述
肾癌是指发生于肾实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45~6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有三大主要症状,即无痛性血尿、腰部或上腹部肿块和腰痛。无痛性血尿呈间歇性。触及肿块显示病变已非早期。晚期患者也可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
现代医学对肾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除,可能与致癌物质长期刺激有关,如吸烟、长期服用止痛解热药非那西汀药物等,肾癌发病率较高。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一些必要的检查。尿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必要时通过膀胱镜分别收集两侧肾盂尿作细胞检查,膀胱镜检查还能排除膀胱肿瘤所引起的血尿和细胞学阳性。X射线腹部平片可观察到肾形大小、形状和位置。静脉或逆行泌尿系统造影,对肾癌诊断有重要要义,应用静脉内注射显影剂作CT扫描断层摄影,可提高肾癌的确诊率。
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需与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结合,采用综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本病属于中医学“血尿”、“腰痛”、“癓积”等范畴。一般认为其发病原因是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或外受湿热邪毒,入里蓄毒,内外合邪,结于水道所致。临床常分为肾亏余毒,湿热瘀毒、气血双亏等型辩证施治。
总方
主治:肾癌。
方药:猪苓30克,苡仁60克,汉防己12克,八月扎20克,石上柏15克,夏枯草30克,石见穿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百病良方》第二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195。
主治:肾恶性肿瘤术后久不愈合。
方药:阳和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化裁:生黄芪30克,炮附子10克,薏仁30克,败酱草20克,白芍20克,生甘草20克,熟地60克,鹿角霜30克,白芥子6克,麻黄3克,肉桂3克,炮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病例:患者,男,45岁,工人,1985年4月,因右肾肿物,行剖腹探查术,活体组织病理报告为恶性肿瘤,术后切口久不愈合。面色晄白,消瘦,神疲乏力,创口周围皮肤灰暗塌陷,肉芽苍白,挤压有脓液,浊稀均有,臭秽。经上药治疗,服药10剂,创小,痛轻,脓去,原方去败酱草、鹿角霜,加桔梗10克,鹿茸2克(研冲服),继服5剂,创口愈合,皮色近正常,随访至今疗效巩固。
来源:天津中医 1988;(1):43。
辩证分型方
主治:肾阳虚衰型肾癌。
方药:肉桂6克,制附片30克(先熬),熟地15克,山药30克,山萸15克,茯苓30克,淫羊藿30克,三七粉6克(吞服),人参10克(嚼服),丹参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百病良方》第二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195。
主治:心肾阴虚型肾癌。
方药:生地30克,山药30克,山萸15克,茯苓30克,寄生30克,鳖甲30克,三七粉6克,阿胶12克,小蓟12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百病良方》第二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194。
主治:气血瘀结型肾癌。
方药:大黄12克,水蛭3克,莪术15克,土鳖虫6克,生地30克,红参10克(嚼服),黄芪30克,甲珠15克,赤芍12克。
加减:疼痛剧烈加玄胡、郁金、乳香、没药;出血多加炒蒲黄、阿胶、三七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百病良方》第二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194。
主治:肾亏余毒型肾癌,或肾盂癌(手术切除后患者)。
方药:生熟地各12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10克,补骨脂10克,生黄芪3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太子参20克,海金砂15克,瞿麦20克,土茯苓20克,半枝莲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宜长期服用,以期获效。
来源:《中医肿瘤学》(上),科学出版社,1983:342。
主治:湿热瘀毒型肾癌,或肾盂癌(中、晚期患者或手术后复发者)。
方药:龙蛇羊泉汤加减;白英30克,龙葵30克,蛇莓30克,半枝莲30克,瞿麦20克,黄柏15克,玄胡10克,土茯苓30克,大、小蓟各30克,仙鹤草30克,竹茹,竹叶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中医肿瘤学》(上),科学出版社,1983:342。
主治:气血双亏、毒热瘀结型肾癌,或肾盂癌(晚期恶病质者)。
方药: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云苓10克,猪苓20克,干地黄2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女贞子20克,地骨皮15克,干蟾10克,僵蚕10克,半枝莲6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中医肿瘤学》(上),科学出版社,1983:343。
膀胱癌概述及偏方
概述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1~70岁为多。临床表现最常见为首发症状为血尿,多数为肉眼血屎,以间歇性无痛性全血尿为主。如合并有尿频、尿痛,则表示浸润较广、较深、或并发膀胱炎。晚期常见可见尿中有腐肉样物质排出,或排尿困难,突然中断,甚或出现急性尿潴留、尿毒症。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化学致癌物尤其是芳香胺类燃料、内分泌色氨酸代谢异常,以及吸烟、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膀胱癌的病理分类常可分为移行上皮癌(包括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型癌)、鳞状细胞癌剂腺癌等。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上述临床症状与检查。凡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出现间歇性无痛血尿时,应疑为膀胱癌。膀胱镜检查及钳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常能确诊。泌尿系统X射线造影检查、尿脱落细胞检查及膀胱双合诊检查,对本病诊断有一定价值。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及电烙术、冷冻术、温水疗法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溺血”、“血淋”等范畴,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心火下行移于小肠或湿热下注膀胱;或为肾虚气化不利,水湿不化,瘀积成毒,阻于膀胱所致。临床常分为湿热下注、淤血阻滞、阴虚火旺等型辩证治疗。
总方
主治:膀胱癌。
方药:三金汤合石苇散加减:金钱草60克,海金沙30克,鸡内金20克,石苇12克,冬葵子12克,滑石25克,瞿麦20克,萹蓄10克,赤芍15克,木通12克,泽兰12克,甘草梢10克。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病例:常某,男,58岁,腰痛,尿痛,偶有尿赤或尿中痛近1年,加重半月。经镜析诊断为膀胱癌伴结石。服上方4剂,排出小枣核状结石。改用活血化瘀,消肿利湿药:生赤芍30克,泽兰15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紫草20克,归尾12克,坤草15克,王不留行30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滑石25克,鸡内金20克,生甘草6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丹皮12克,共服20余剂而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来源:中原医刊 1987;(6):45。
主治:膀胱癌。
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建曲。
加减:清利湿热加知母、黄柏、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凉血止血加大小蓟、藕节炭、蒲黄炭、贯众炭、生地、阿胶;软坚消症加半枝莲、琥珀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病例:宁xx,女,63岁,患血尿4年,1966年3月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癌,于3月24日就诊。主诉血尿不止,并伴有血块,臀部作胀。治疗后血尿即止。4月31日膀胱镜复查及活检,又发现右侧输尿管上方有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自膀胱镜检查后,血尿又作,继服上方,服药19日后血止。坚持治疗,迄今已14年11个月,一般情况好。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1981;(12):542。
主治:膀胱癌。
方药:干蜀葵40克,或鲜蜀葵全株100克。
用法:煎汤口服。
疗效:共治2例,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无炎症,无异物,均已正常工作,随访2年未复发。
病例:牛某,女,53岁,滨州市干部,于1983年6月开始腰痛,尿痛,尿频,尿中带血且淋漓不止,经某医院确诊为膀胱癌。曾先后做过3次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经常复发。以鲜蜀葵100克,煎汤口服,日2次,1月后血尿消失,尿痛,尿频症状稍有减轻,尿量加倍,继服2月后,症状明显减轻,3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后又改用干蜀葵花10~20个泡茶饮,服2月后,身体复原。1984年四月十日经医院膀胱镜检示;无炎症,无溃疡,无异物。现已正常工作,迄今未复发。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0;(2):50。
主治:膀胱癌。
方药:
广豆根浸膏片,200%广豆根注射液。
喜树碱。
扶正抗癌1号基本方(适用于体质较差,正气不足之患者):党参15克,黄芪,女贞子,桑寄生,白花蛇舌草各30克。
扶正抗癌2号基本方(适用于体质较好,正气不虚的患者):沙苑子、光慈姑各15克,桑寄生、猪苓、白花蛇舌草各30克。
用法:广豆根浸膏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每片相当于生药1.5克。200%广豆根注射液肌注注射,每日2次,每次4ml。喜树碱膀胱灌注;剂量及次数因反应大小而不同,一般为10~2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40ml,每周3次;或15~3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50ml,每周2次。采用改进的甘油灌肠器自尿道口直接注入膀胱,经常变换体位,保留2~4小时以上。膀胱灌注25次左右为一疗程。部分病例给予瘤体或根部喜树碱注射治疗。方(3)、方(4)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二方辩证选用。
疗效:本组40例,经联合治疗肿瘤完全消失临床治愈2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5例。显效和有效的33例中,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治愈者27例。
病例:朱XX,男,68岁,1976年3月12日膀胱镜检发现基底部有5X4cm范围之乳头状肿瘤,颈部有多发乳头状瘤。病理报告为移行上皮乳头状癌1级。广豆根、喜树碱及中药汤剂联合治疗2个月,同年5月12日复查,全膀胱粘膜清晰,颈部光滑,肿瘤全部消失。
备注:患者被治愈后,应继续服用广豆根浸膏片及抗癌扶正中药汤剂3~6个月,以防复发。喜树碱有恶心、食欲下降、头昏、乏力等反应,个别病人有轻度白细胞下降,暂停或减量灌注治疗后即可逐渐恢复。药液灌注后嘱患者注意局部清洗。
来源:新医药学杂志 1977;(7):12。
主治:膀胱癌。
方药:党参、沙参、玄参、土大黄、苦参、茅根、萹蓄、瞿麦、枳实、芦根、苍术、大黄、生地、熟地、萸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其中茅根日用量可至100克,苍术、枳实、芦根、土大黄日用量可至50%。
病例:赵XX,男,57岁,1982年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1983年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癌。服上药40天后血尿消失,一般情况较好,1983年上班工作至今。
来源:吉林中医药 1986(6):6。
主治:膀胱癌。
方药:半枝莲、大、小蓟、六一散、五苓散、蒲黄炭、藕节炭、贯众炭、知母、黄柏、生地、车前子、槐花炭。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
来源:新中医 1980;(3):37。
主治:膀胱癌。
方药:新丹膀胱汤。
(1)、膀胱汤:当归15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滑石15克,海金沙15克,半枝莲30克,二蓟炭30克,茅根30克,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3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炒木鳖子仁12克,银花24克,天花粉12克,乌贼骨24克。
(2)、新丹:蜈蚣240克,地龙96克,蝉蜕96克,蛇蜕96克,象牙粉96克,杞子96克,全蝎174克,僵蚕48克,乌贼骨48克,蕲蛇肉48克,金钱草48克,滑石48克,松香48克,苡仁48克,雄黄48克,制马钱子48克,炒木鳖子仁48克,鹿角霜48克,赤小豆48克,白芷48克,黄药子48克,黑芝麻48克,山甲24克,蜂房24克,铁甲军24克,炮姜24克,土贝母24克,杏仁24克,枳壳15克,云苓15克,萆薢15克,海金沙15克,乌梅肉15克,木通15克,川军15克,斑蝥6克,防风12克,柴胡9克,青皮9克,樟脑9克,炒巴豆(带皮)4.5克,炒蟾蜍(焦)15克。
用法:方(1)水煎服,日1剂。方(2)各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约10克,每次半至1丸口服,每日1次。
备注:服用煎剂以后,如有腐烂组织由尿排出或有尿血时,不宜止血,可以因势利导,使膀胱内血污排尽。服用丸剂时部分病人可有恶心反应,不必停药,继续服之。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0。
主治:膀胱癌。
方药:加味桃仁承气汤:桃仁9克,芒硝9克,大黄9克,桂枝7.5克,甘草15克,栀子12克,当归9克,灵脂9克,犀角6克,海金砂6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此方服6剂曾治愈1例膀胱癌。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编《中草药验方选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72:164。
主治:膀胱癌。
方药:复方二蓟汤。
半枝莲30克,大蓟30克,小蓟30克,蒲黄炭30克,贯众炭30克,槐花炭30克,知母12克,生地12克,车前草30克,赤苓12克,猪苓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生地12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蒲黄炭12克,大蓟12克,小蓟12克,象牙屑12克,木馒头15克,半枝莲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车前子30儿科,蒲公英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二方辩证选用。
疗效: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以方(1)治疗膀胱癌多例均有疗效,在全部病例中存活3年以上者15.33%。该医院又用方(2)治疗膀胱癌6例,显效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66.7%。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81。
主治:膀胱癌。
方药:龙蛇羊泉汤:龙葵30克,蛇莓15克,白英30克,土茯苓30克,灯芯草30克,海金沙9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用于治疗膀胱癌多例有效。
病例:张XX,男,40岁,确诊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分化2级。服本方7剂后,食欲改善,体质增强,膀胱刺激症状消失,连服3个月后膀胱镜检:癌块基本消失,膀胱粘膜恢复正常,随访1年多无复发。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2。
主治:膀胱癌。
方药:蜣蛇汤:蜣螂虫9克,白花蛇舌草60克,河白草30克,金茶匙30克,半枝莲60克,野葡萄藤60克。
加减:血尿加无名异15克;小便不利加石蟹30克,小茴香9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路地段医院用本方配合化疗小剂量穴位注射,治疗膀胱癌42例,有效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1.4%。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2。
主治:膀胱癌。
方药:
鲜天芝麻90克,鲜黄花刺60克,半边莲30克,沙氏鹿茸草15克,败酱草15克,山佩兰9克。
藤梨根90克,仙鹤草60克,忍冬藤60克,白毛藤30克,虎杖30克,半枝莲30克,半边莲15克,凤尾草15克,川楝子12克,乌药9克,苦参6克,白芷6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二方辩证选用。
病例:诸葛X,男,68岁,确诊为膀胱癌经用方(1)30多剂,血尿停止,癌症改善,一般情况良好。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3。
主治:膀胱癌。
方药:
蛇桑汤:党参15克,黄芪30克,茯苓30克,女贞子30克,桑寄生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沙苑子15克,山慈菇15克,桑寄生30克,猪苓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1)适用于体虚者;方(2)适用于体质较好者。
疗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以本方为主,中西医结合,共治疗膀胱癌40多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3。
主治:膀胱癌。
方药:土茯苓、灯芯草、白英、龙葵各30克,蛇莓,海金砂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并配以蟾蜍煎汤和白花蛇舌草代茶。
来源:《抗癌本草》,20。
主治:膀胱癌。
方药:金银花30克,藕节15克,泽泻6克,黄柏12克,猪苓9克,车前9克,毛菇9克,萆薢12克,甘草9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生贯众15克,栀子9克。
加减:尿血多加茅根12克,二蓟炭12克;尿中有紫色血块加桃仁9克;疼痛加乳没18克,甘草9克;尿道刺痛加海金沙9克,竹叶9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编《中草药验方选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72:164。
主治: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小蓟3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5克,炒蒲黄10克,栀子10克,藕节10克,紫草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山慈菇30克,射干30克,夏枯草3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治疗1例,服药10剂尿血止,精神饮食好转,形体渐复,后用知柏八味丸巩固治疗。随访8年,病情稳定,劳力恢复,未见复发。
来源:四川中医 1985;(9):14。
主治:膀胱恶性肿瘤。
方药:太子参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9克,淡竹叶6克,白花蛇舌草9克,薏苡仁30克,黄柏4.5克,六味地黄丸(包煎)30克。
用法:日1剂,水煎服。
病例:黄xx,男,58岁,1978年5月8日初诊。患者于1977年12月因无痛血尿在浙医一院作膀胱镜检为膀胱肿瘤。行膀胱癌部切除术,病理切片为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2级。半年后复发,并作电灼处理,疗效欠佳,转中医诊治。按上法治疗3个月后,作膀胱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半年后再次复查亦未见复发。以后隔日服用上方,并每日煮食薏苡仁不间断,已恢复全日工作。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85;(1):2。
主治:膀胱恶性肿瘤。
方药:枯痔液:砒石、明矾、雄黄、乳香、3%稀盐酸。
用法:经膀胱镜行瘤体内注射枯痔液3ml。
病例:初XX,女,47岁,因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于1980年6月14日入院,经膀胱镜活检剂膀胱造影诊断为膀胱乳头状癌1级,于6月25日进行瘤体内注射枯痔液3ml,4天后又在此临近的瘤体再注射枯痔液3ml,于7月24日出院,以后每3~6个月复查膀胱镜一次,仅于原肿瘤基底处留一粘膜凹陷区的2.0x2.0cm大小,粘膜表面光滑,随访4年,未见肿物新生。
来源:中西医结合 1984;5(2):104。
主治:膀胱恶性肿瘤。
方药:龙蛇羊泉汤:龙葵30克,白英30克,蛇莓30克,海金砂9克,土茯苓30克,灯芯草9克,威灵仙9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每天1帖,水煎分两次服。治疗2年未复发,可改隔日1帖,3年以上未复发,可停药或每周服2帖。
疗效:观察21例,5年以上16例存活。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2;(4):11。
主治:晚期膀胱癌。
方药:加味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生黄芪各15克,泽泻,海金沙,海藻各18克,桂枝10克,生地榆,生薏米,白花蛇舌草各30克。
加减:血尿不止加琥珀、仙鹤草;小便混浊加萆薢、射干;小便滴沥不尽加杜仲、菟丝子;小便坠胀疼痛加元胡、香附、乌药;小便时痛不可忍加苍耳子,并加大海金沙用量;淋巴转移加黄药子、泽泻;肺转移加鱼腥草、瓜蒌;直肠转移加半枝莲、穿山甲;宫颈转移加农吉利、石燕子;其他可随症加减。
用法:每剂煎汁600ml,分3次服,每日1剂。40天为一疗程。疗效不满意者坚持服汤剂,疗效较好者原方加五倍量改为散剂,每服10克,早晚各1次,白开水送服。
疗效:共治疗31例晚期膀胱癌患者,症状好转,癌肿得到控制或稍有发展,存活5年以上者3例;症状减轻,癌肿发展较慢,存活2年以上18例;症状时轻时重,癌肿发展较快,不满2年死亡者10例。
备注:治疗期间忌食无鳞鱼、各种动物头蹄肉。
来源:四川中医 1989;(4):26。
辩证分型方
主治:膀胱癌。
方药:
黑山栀9克,小蓟炭12克,炒蒲黄3克,生地12克,淡竹叶4.5克,生甘草3克,木通3克,当归9克,藕节炭30克。
蒲公英30克,泽泻9克,金钱草30克,瞿麦9克,萹蓄9克,黄柏9克,木通3克,肥知母9克,车前子9克,粉萆薢12克,甘草3克,川楝子9克。
生地12克,丹皮9克,泽泻9克,肥知母9克,黑元参12克,麦冬9克,川黄柏9克,白芍9克,怀牛膝12克,制龟板12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1)适用于有尿血者;方(2)适用于湿毒滞留膀胱,小便赤黄,腹部有隐痛者;方(3)适用于湿毒邪毒未净,肾阴亏虚者。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82。
主治:血瘀毒结型膀胱癌
方药:土茯苓30克(炒存性),百部30克(炒存性),蜈蚣30克(炒存性),斑蝥10个(炒存性),蝉蜕15克(炒存性),滑石15克,银花20克,薏米15克,苦丁茶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砂10克,牛膝15克,干姜15克,肉桂15克,附子15克,小茴香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丹参15克,水蛭15克(炒存性),大枣5个,生姜5片。
用法:水煎2次,早晚分服。
来源:《癌症的治疗与预防》,春秋出版社,1988:124。
主治:湿热毒结型膀胱癌。
方药:土茯苓30克(炒存性),百部30克(炒存性),蜈蚣30克(炒存性),斑蝥10个(炒存性),蝉蜕15克(炒存性),滑石15克,银花20克,薏米15克,苦丁茶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0克,牛膝15克,生地15~30克,元参15~30克,麦冬15~30克,山豆根15克,苍术15克,黄柏15克,大枣5个,生姜5片。
用法:水煎2次,早晚分服。
来源:《癌症的治疗与预防》,春秋出版社,1988:124。
主治:寒湿毒结型膀胱癌。
方药:土茯苓30克(炒存性),百部30克(炒存性),蜈蚣30克(炒存性),斑蝥10个(炒存性),蝉蜕15克(炒存性),滑石15克,银花20克,薏米15克,苦丁茶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砂10克,牛膝15克,干姜15克,肉桂15克,附子15克,小茴香15克,大枣5个,生姜5片。
用法:水煎2次,早晚分服。
病例:张X,男,37岁,于1967年开始出现血尿,时多时少。北京XX医院膀胱镜检查并作活检,诊为乳头状癌(多发性),4月份手术切除肿物。同年9月又出现血尿及血块,小腹疼痛,XX医院镜检发现膀胱内有10几个小肿瘤,决定膀胱根治术,患者拒绝。于1968年2月24日来诊,诊断为寒湿毒结型膀胱癌。用上方加莪术、二丑、槟榔、木通、去蜈蚣、银花、薏米、苦丁茶、金钱草、海金砂、附子、小茴香。服药后自小便中排出很多烂肉状物,至3月16日到XX医院复查,肿瘤明显缩小。5月20日第二复查,原有的10数个肿物基本消失。继续用中药治疗,1968年7月23日及1971年分别进行第3次、第4次复查,均未见异常。经追访,患者至今健在。
来源:《癌症的治疗与预防》,春秋出版社,1988:123。
主治:阴虚血热型膀胱癌。
方药:生地30克,山药30克,山萸12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紫草30克,芦荟6克,小蓟12克,蒲黄炭12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百病良方》第二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196。
湿热下注型膀胱癌。
方药:猪苓30克,汉防己12克,大黄6克,芦荟6克,茯苓30克,虎杖30克,龙胆草12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百病良方》第二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197。
主治:气虚血瘀型膀胱癌。
方药:黄芪30克,白术24克,茯苓24克,菌灵芝30,莪术15克,龙葵15克,蛇莓15克,白英30克,土茯苓24克,白花蛇舌草30克,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百病良方》第二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197。
简易疗法
蟾蜍2只,纱布包,煮成肉酱取肉汁内服,每日1剂。
香蕉、大枣适量常服。
生苡仁30克,赤小豆20克,熬粥晨服。常服。
斑蝥烧鸡蛋,常服。
5、地榆炭100克,加食醋500ml,煎至300ml,每日1剂,分次服完,每次量不限。
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搐溺,项背反折
葱涎丸
【处方】 蚰蜒(大者)7条,天南星1分(生为细末,掺在蚰蜒身上,用竹篦子刮下,不用蚰蜒),蜈蚣1条(涂酥,炙黄),全蝎7枚(去毒,用薄荷叶裹,慢火炙了,去薄荷),巴豆5枚(取霜)。
【制法】 上为细末,生葱涎为丸,如黍米大,用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搐溺,项背反折。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壁尘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七
润肠。主产后水血俱下,肠虚津液不足,大便秘涩,5-6日不解,腹中闷胀
葱涎丸
【处方】 麻仁、枳壳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葱涎调腊茶为丸。
【功能主治】 润肠。主产后水血俱下,肠虚津液不足,大便秘涩,5-6日不解,腹中闷胀。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葱茶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四
首风
葱涎丸
【处方】 芒消1两,生明硫黄1两。
【制法】 上为细末,葱涎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首风。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葱茶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六
前列腺癌概述及偏方
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腺体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常有短时的尿频及夜尿。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尿流变细,尿成延长,尿痛及尿潴留。晚期则可见血尿和疼痛。如有背痛,则常标志者已有转移。晚期前列腺癌可沿淋巴道和血道转移播散,侵及骨骼如盆骨、腰椎、股骨等及内脏,如肺、肝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发病同体内雄激素与雌激素之间的平衡紊乱有关。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直肠指诊。早期可触及到腺体某些部位硬度增加,且有坚实边缘;晚期可触得肿大、坚硬及固定的结节状病变。疑诊为早期前列腺癌的病例,可作活体组织检查,这是唯一可靠的诊断方法。尿液、前列腺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可帮助诊断。X线摄片、同位素骨扫描有助于骨转移的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手术切除和放疗为主,药物治疗常用抗雄激素内分泌治疗或化疗,但更多采用的是综合治疗。早期病变的治疗目标实治愈,晚期病变则只能做姑息疗法。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血淋”、“劳淋”和“癃闭”等范畴;多由肾气亏虚,气滞血瘀,湿毒蕴郁下注所致。
(二)前列腺癌方
1、主治:前列腺癌。
方药:生黄芪15克,潞党参12克,仙灵脾12克,甜苁蓉6克,巴戟天6克,枸杞子12克,制首乌12克,穿山甲15克,牛膝12克,制大黄6克,炒黄柏10克,知母10克,土茯苓15克,七叶一枝花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杭白芍12克,炙甘草6克。
加减:血尿加重加小蓟草、旱莲草、生地、阿胶等;小便不畅加沉香、郁金、台乌药等;小便疼痛加重加延胡索、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等;小便黄浊加车前子、萹蓄、瞿麦、金钱草、滑石、萆薢等。
用法:水煎,日1帖,分两次服。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1):2。
2、主治:老年前列腺癌晚期。
方药:生黄芪、穿山甲、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15克,潞党参、仙灵脾、枸杞子、制首乌、牛膝、七叶一枝花、杭白芍各12克,甜苁蓉、巴戟天、制大黄、知母、炙甘草各6克,炒黄柏10克。
加减:血尿加重加小蓟草、旱莲草、生地、阿胶等;小便不畅加沉香、郁金、合乌药等;小便疼痛加重加延胡索、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等;小便黄浊加车前子、萹蓄、瞿麦、金钱草、滑石、萆薢等。
用法:每日1帖,水煎粉两次服。
来源:上海中医杂志 1988:;(1):4。
子宫体瘤
概述
子宫体癌是指发生于子宫体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组织学上分为腺癌、棘腺癌和鳞腺癌三个类型;子宫内膜腺癌约占90%。临床表现特点是阴道出血,约1/3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子宫增大时可于下腹部触及肿块。晚期由于肿瘤压迫神经干,可引起下腹、腰、腿等疼痛,也可出现附件或子宫以外的盆腔肿块。
子宫内膜腺癌的病因尚不够明确,可能与月经失调,增生性子宫内膜病变、肥胖症、高血压、放射线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对于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需对其病史、临床检查和病理检查等,作全面的综合分析。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是确定诊断的依据。其他某些检查方法,有助于辅助诊断,如细胞学涂片检查,阴性率可达90%左右;子宫碘油X线造影可了解内膜浸润情况;动脉X线造影可显示动脉的走行或分布异常;淋巴管X线造影可了解盆腔有无转移;宫腔镜可直观子宫内膜情况,并准确地采取活体组织。
现代医学目前治疗本病的根治手段主要是手术与放疗,或二者综合治疗。其他如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方法也有一定效果,尚在不断探索中。
本病与中医学“五色带”、“崩漏”等相似。是由于冲任受损,或外受湿热,毒邪凝聚,阻塞胞络;或情志所伤,气滞血瘀;或脾胃受损,湿蕴化热,久遏成毒,湿毒下注,阻于胞宫所致。
子宫体癌方
主治:子宫体癌初期。
方药:大黄2克,芒硝3克,牡丹皮、桃仁、瓜子仁、苍术各4克,薏苡仁8克,甘草1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抗癌本草》,25。
主治:子宫体癌。
方药:大蓟根30克,白英30克,蛇果草15克。
加减:出血加地榆炭30克,芒种草30克;黄水加贯众30克,火鱼草30克;白带加石见穿15克,三白草15克,龙葵30克,竹节草15克;腹痛加香附10克,川楝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肿瘤的防治》,314。
主治:子宫体癌。
方药:党参10克,白术10克,丹参10克,山药10克,甘草3克,漏芦12克,瓦楞30克,石燕30克,半枝莲30克。
加减:出血加茜草15克,地榆炭12克,陈棕炭15克,侧柏炭15克,白带多加山药10克,湘莲10克;黄带加黄柏10克,土茯苓10克,苍术10克;腹痛加乌药10克,玄胡索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肿瘤的防治》:314。
主治:子宫体癌。
方药:酒大黄30克,重楼90克,赤芍30克,当归30克,黄芪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早晚各服1丸。
来源:《抗癌本草》,25。
主治:子宫体癌。
方药:桃仁9克,红花6克,赤芍9克,当归尾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桃奴五个,苏木9克,玄参12克,茜草根15克,枳实9克,沉香0.3克,蒲公英9克,虾鼠粪(公鼠粪)十粒。
用法:水煎,以白颈蚯蚓7条化白糖开水兑服,连服数剂。
来源:《湖南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第一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70:138。
主治:子宫癌。
方药:四叶葎60~120克,大枣60~1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剂。
来源:《湖南中草药单方验方选集》第一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70:138。
主治:子宫体癌。
方药:白英60克,大枣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剂。
来源:《湖南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第一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70:137。
小儿囟风伤寒
葱涎膏
【处方】 猪牙、皂角、天南星、赤小豆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囟风伤寒。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钱,用生葱自然汁调,涂囟上2次。其鼻孔开,即愈。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三
婴儿初生,肺壅鼻塞,乳食不下
葱涎膏
【处方】 牙皂、草乌。
【制法】 上用葱涎捣成膏。
【功能主治】 婴儿初生,肺壅鼻塞,乳食不下。
【用法用量】 贴囟上。
【摘录】 《得效》卷十一
婴儿初生3-5日,鼻塞气急,饮乳之时啼叫不止
葱涎膏
【处方】 葱叶7条,猪牙皂角(为末,去皮)7条。
【制法】 上烂研,用皂角末成膏。
【功能主治】 婴儿初生3-5日,鼻塞气急,饮乳之时啼叫不止。
【用法用量】 贴在囟门上。
【摘录】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吉氏家传方》
脾不好,醒的早
今天这篇文字,我来和你聊聊“早醒”这个事儿吧。
说起来,人要是睡不好觉啊,可以分为多种情形和表现。其中,醒得早,醒来以后无法入睡,导致整个睡眠时间很短,这个现象是相对普遍的。
说起这个来,我就想到了自己在早年学习中医内科学时,我们老师给我们列举的一张医案。
当时的我,用潦草的文字记下。现在呢,我用尽量精细的文字,给你讲一遍。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俞慎初(下图右)。
这个人啊,可不得了,号称当代杏林的“太史公”。此人名谨,字慎初,号静修,1915年出生,2002年离世。此人的老师,是秦伯未,以及著名的经学家、气功家蒋维。它本身精于中医内科临床。同时,他也是一位医史学家。他的著作《中国医学简史》、《中国药学史纲》等,都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曾几何时,人们将其誉为当代中医学界的司马迁,堪称国宝。
有一次,俞慎初接待了一个男性患者,年76岁。
这个人啊,主要的问题就是失眠。躺下以后,脑子里头一团糟,迷迷糊糊睡不着。等好不容易入睡了,很快就醒来。睁眼一看,才两三点钟。醒来以后,就再也无法入睡了。整个睡眠时间,也就是三个小时左右。
其实,他这失眠,是渐进形成的。最初的时候,此人的问题是头晕、吃不下饭、没食欲,四肢倦怠。这个现象持续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失眠了。而闹了失眠以后,上述问题愈发严重。
这个人,也曾经用过许多汤药,养心安神之法,清热去火之法,交通心肾之法,都用过,效果一般。
等找到俞慎初的时候,整个人都瘦得不成样子了。刻诊,见两寸脉沉细,两关脉弦急,舌淡,无苔。
看到这里,俞慎初心中有了定数。他提笔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太子参15克,白术6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酸枣仁12克,远志肉6克,五味子3克,珍珠母15克,麦冬15克,北沙参12克,枸杞子10克,生龙骨和生牡蛎各30克(先煎),莲子肉15克,水煎服,一共是七剂。
结果,患者用药以后,头晕乏力之感减轻,睡眠见好,但是食欲依然不好。
这时候,俞慎初变了方子,药用党参12克,白术6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陈皮5克,怀山药15克,扁豆仁12克。水煎服,6剂。
到最后,患者诸证悉平,睡眠安好,食欲如常,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好。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来,我们可以从患者的舌脉角度入手,来进行探析。
这个人啊,舌头淡,无苔。舌淡,说明气血不足,舌体失养。舌苔没有,考虑阴津亏少、胃气不足。舌苔,中医认为是胃阴、胃气上潮于舌形成的。
再看脉象,患者两侧寸脉沉细。寸脉,候的是上焦啊,主心肺。寸脉沉细,表明心气心血不足。同时,患者两侧关脉弦。弦脉,主的是肝郁。肝郁,就会影响到脾土。由此可知,患者当前处于一个肝强脾弱的状态。但是,患者又没有肝郁的其他症候,故而可知,患者的弦脉,还是由于脾太弱,使得肝木乘土所致。
好了,从舌脉来看,我们已经分析出来了,患者的心气心血,一定是不足的。与此同时,患者的脾胃,还特别虚弱。
那么,这两方面,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从患者的病史来看,应该是脾虚在前,心虚在后。
为啥这么说?你看,患者在出现失眠之前,陆续出现了诸如头晕、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脾虚气弱的表现。可见,这是脾虚在前啊。
由此,我们就缕出头绪了。患者的根本问题,在于脾虚。由于脾虚,导致心气心血不足。心气心血不足,日久则心中气阴两虚。心神由此而受扰,这就导致他失眠、早醒。
好了,理解到这里,我们就能读懂俞慎初先生之前开的方药了——
太子参15克,白术6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酸枣仁12克,远志肉6克,五味子3克,珍珠母15克,麦冬15克,北沙参12克,枸杞子10克,生龙骨和生牡蛎各30克(先煎),莲子肉15克。
这里头啊,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是四君子的化裁,健脾益气,进而补养心气。这些配上莲子肉,健脾之效更好。酸枣仁、五味子、麦冬、北沙参、枸杞子,可以补养心阴心血,安神益智。远志、珍珠母、龙骨、牡蛎几味药,可以重镇安神。这就是基本用方意图。
等后来,患者睡眠见好,唯有胃纳不佳。俞老先生就变方子了,用的是异功散加减。异功散,就是二诊开方时用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有健脾行气之效。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山药和扁豆,让健脾之功更显著。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俞老先生除了重视滋补心阴心血、安神潜镇之外,还特别照顾到健脾益气这个事儿。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患者的睡眠状态。
我这样的一份解释,不知道你看懂了多少。
简言之,这就是以健脾为主,以养心为辅,治疗失眠早醒的案例。
其实,这样的治疗思路,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深和中医理论之妙的。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它就是人体大树的根。睡眠,就好比树梢的果实。果实不好吃了,根源在于树根,未能供给营养。同样,睡眠不好,也要考虑是不是脾胃虚弱,不能供给心血、心气和心阴。这是心的养分不够所致啊,根儿就在脾。
我之所以要和你讲这番道理,原因是,在我看来,有很多老年人,以及中老年人,他们的睡眠之所以不实,之所以早醒,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脾胃虚弱,心神失养,使得心气、心阴、心血不足。这类人,往往伴随四肢乏力、懒言、食欲不振、头晕、健忘、脸色白、脉细弱,舌淡苔少等问题,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久而久之,患者自以为是年纪大了以后的必然现象,随波逐流,不去调治。这到后来,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当然了,俞老先生的治法,是值得借鉴的。它和一般的滋补心脾的方剂不同,更注重滋补心阴和潜镇安神。这是此方的主要特色。专业读者,不妨认真揣摩,日后用于提高临证效果。非专业读者朋友,你最好也收藏此方,日后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我觉得,如果用得好,效果是可以期待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最后,让我们再次缅怀俞慎初这样的中医老前辈。他们留下的医案、验方,有太多值得学习和吸取的闪光之处。就看我们,能不能用心体会了。如果我们弯下腰来,认真学习,你会发现,前人留给我们的,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