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土大唐的哪些凡人与取经行动密切相关?他们可分为哪几个类型?
(博士论西游第七五四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84)第十章――太宗年号之谜)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为了突出玄奘大师的伟大贡献,《西游记》在很多数字上做了改变,不仅让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以表明玄奘大师历经苦难,终成大道,还让唐僧行走了十万八千里,以表明玄奘大师祛除了一百零八种烦恼,悟道成佛。
《西游记》中最为重要的数字改变,则是修改了唐僧取经的天数,以及其取到的经卷数量,使之都等于5048的“一藏之数”,借此来表明,玄奘大师求法经历在人心教化方面的强大贡献,以及大师所取经卷对丰富汉文佛经数量的贡献。
我们已经知道,两个重要的凡人与取经行动密切相关,一个是派人前往西天取经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另一个就是主动请缨前去取经的唐僧。那么,除此二人之外,在大唐朝廷之上和东土民间之中,其他人就与取经行动无关了吗?
当然不是!本人认为,在推动取经行动实施方面,还有相当数量之人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他们也与太宗皇帝的年号之谜关联度较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人物的历史原型进行了解和分析。
这些人可分为几个类型:一是王室皇族。他们分别是唐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是朝廷大臣。他们分别是魏征、殷开山、崔珏;三是反隋义军。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
第一个类型的王室皇族。我们知道,唐高祖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太子李建成是李世民的长兄,原本是法定的皇帝继承人;齐王李元吉是李世民的弟弟,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争夺中,他支持太子李建成。
上述三位皇族成员中,在玄武门之变中,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被李世民所杀,唐高祖李渊先是被李世民软禁,立李世民为太子,后禅位于李世民,称太上皇,后郁郁而终。也就是说,他们三人的死都与李世民密切相关。
正是他们与李世民有夺命之仇,所以,当李世民进入地府时,在其父李渊的注视之下,李建成、李元吉“就来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着实把李世民吓得不轻,为其后来寻唐僧做“水陆大会”,以及派唐僧取经打下了心理上的基础。
第二个类型的朝廷大臣。没有魏征的梦斩泾河龙王,李世民也不会被请入地府;没有殷开山将女儿嫁给陈光蕊,就不会生下唐僧到西天取经;没有崔珏增加李世民阳寿,就不会有水陆大会和派唐僧取经。
第三个类型的反隋义军。作为“不得超生”的“枉死的冤业”群体,正是他们在奈何桥边对李世民的一番索命,进一步增强了李世要做“水陆大会”想法。而在水陆大会上听到观音说唐僧所讲的“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才让心魂未定的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那么,这些在西游中对取经行动关系极为密切的人物,他们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又是如何,与西游中的描述又有何差异呢?我们将在后面按类别对他们进行一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