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大体原来是这样—“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四十八
识大体原来是这样
话说太后少子梁王曾因汉景帝在酒后说百年后帝位将传给他,因此心里面一直有期盼。栗夫人与王美人争宠失败,太子荣被废。梁王觉得机会来了,满怀期待得想被立为太子,结果被太常袁盎直言劝谏作罢。
梁王怀恨在心,派刺客刺杀袁盎。后来汉景帝派田叔查案子,田叔没有一查到底,而是找了两个直接的经办人公孙诡和羊胜做电焊工,而且结案后田叔非但没有将案册呈给景帝,自作主张将其销毁。
这不但没有受到景帝的处罚,反而遭到严重表扬,被景帝认为能识大体,提拔为鲁相。太后也因为田叔处理得当,对其心怀感激。我们知道项目经理如果能识大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本事,但往往做起来不易。探讨一下,如何才能像田叔一样识大体?
所谓识大体、顾大局,是要考虑相应的衡量标准的。通常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事业环境因素。事业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条件、风俗习惯等。比如东亚文化中大多要求个人或企业要有社会意识,修身、治国、平天下就是这样的意识习惯的体现。所以要从这些约定成俗的事业环境因素中找寻如何定义什么是大体?什么是大局?
第二、关键干系人诉求。在这个案例中,窦太后和汉景帝是关键干系人,因此需要识别和分析他们真正的诉求是什么。梁王是窦太后少子,汉景帝的弟弟,所以汉景帝怕承担不孝之名,实际上不愿意真正地惩罚梁王,只不过惩戒一下,让梁王打消要继承帝位的念头;而窦太后是袒护少子的。
第三、注意风险。大体和大局的目标有时候会与直接的项目目标会有冲突,因此可能会有相应的风险。所以要注意因此带来的风险,以及小目标和大目标的平衡。
总结来说,大体和大局要考虑相应的衡量标准的,这些标准可以从环境、关键干系人和相应风险及目标平衡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请思考:现在90、00后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而不是所谓的组织大局观。识大体、顾大局是不是一定要服从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