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权谋:小人政治的由来与实质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指出重用“小人”对国家政治运转的危害,正式提出“小人政治”概念。

出师表

实际上,“小人”并不单指道德败坏,耍弄阴谋的狡诈之徒。诸葛亮生活的两汉三国时期,从学理上说,更加强调“小人”出身的卑微,乃至于囿于出身造成的社会竞争劣势,不得已实施的卑劣伎俩。两汉时期的小人,主要指“寒族”或者“庶族”出身的官员或者宦官。比如,曹操的父亲就是太监的养子。与“四世三公”的世家袁绍相比,在陈寅恪眼里曹丞相就是名副其实的“寒族小人”。

曹操出身寒族

在这个意义上,诸葛亮所说的“小人政治”意味着从东汉开始,汉家朝廷开始重用寒族出身的官员、宦官制衡所谓的豪族或者士族。那么,东汉皇室为何要重用庶族,与豪强士族离心离德呢?这还得从我国社会权利架构的秦汉转型说起。秦汉前,国家的政治制度是贵族分封制。周天子对各个诸侯国施行较为松散的“畿服”(朝贡前身)体制,各诸侯国在臣服周天子的前提下拥有独立的行政、经济,乃至军事权力。各诸侯国和天子少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即使诸侯争霸,也以“尊王攘夷”为主,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韩信称齐王

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高度集中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资源。如此,中央政府的资源垄断就和源自分封制的世家大族,以及新贵族的利益产生直接的冲突,皇权利益和豪强利益矛盾变得不可避免。秦朝短命,刘邦、项羽灭亡秦朝皇室,秦帝国的封疆大吏没有救援,听任赢氏国破家亡。两汉四百年,并没有解决皇室与豪强的利益矛盾,倒是催生了“小人政治”这个顽疾,一直困扰着秦汉以来两千年的家国政治。汉初,高祖刘邦也曾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分封制,以巩固世家大族和中央的情感关系。为了帝国的建立,刘邦曾分封韩信、英布等为诸侯王。建政后,为了帝国安全,一一剪除。为避免秦朝亡灭命运,分封同姓诸侯,却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伏笔。

盐铁会议

有历史学者认为汉朝豪强士族的崛起源于汉武的北征匈奴,而“小人政治”却是两汉皇权应对强势豪族威胁的不得已选择。西汉之初的“文景之治”积累了相当的物质财富,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基础。然而四十几年的北征耗尽了民财国力,武帝不得不通过横征暴敛,乃至于抢掠维持强大的军费开支。掠夺民众带来两个后果,一个是豪强的崛起,一个是小人政治的出现。武帝中后期,为了支撑北征匈奴的靡费,国家通过“平准、均输、盐铁专卖”,乃至于“算缗、告缗”剥夺民间财富。普通民众不堪重负,不得以变卖家产,投靠豪强,进一步造成国家财政税收的流失。同时,掠夺民众也导致政权的合法性危机。为了挽救政权的危机,小人政治便在这个时候粉墨登场了。

酷吏张汤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小人主要包括宫廷之内的宦官,以及朝堂之上的酷吏。“酷吏” 政治是否始于汉室无从考证,但张汤却是有名的酷吏。皇室任用酷吏打击不配合的豪强士族,自此开始了专制王朝的皇权、豪强、酷吏的制衡乱局。汉武帝之后,豪强得到长足发展。民间土地、财富,以及与之相随的人口加速度地向世家大族集聚,国家财政无以为继,政权岌岌可危。王莽改制被戏称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穿越,其本意应该是打击豪强,维护以皇权为代表的国家利益。

王莽改制

积重难返的西汉豪强政治埋葬了王莽这个幻想重建贵族共和的理想主义者。刘秀的东汉政权本身也就在地主豪强的支持下建立,所以东汉的豪强对中央的集权利益的挟持力量也就更为强大。在开国领袖强势不在的情况下,皇某代们为了应对士族豪强的挑战,小人政治大行其道。宦官是小人政治的首选,因为宦官多出身贫贱,没有政治背景,只能依靠朝廷赋权才能生存、发展。东汉后期的宦官政治积重难返,所谓“十常侍”乱政直接导致国家的衰亡。重用寒族出身的奸雄、酷吏也是小人政治的核心内容。因为宦官尽管便于控制,却无法做到政治正确。而重用寒族出身的官吏则意在制衡,乃至于将世家大族取而代之。如果说小人政治始于汉代,其在之后的两千年历史中却从未断绝。武则天重用周兴、来俊臣,明清两代尤甚。小人主要被君主用来制衡豪强,其本意在于维护专制君主垄断利益。只要专制政治存在,小人政治便不会灭绝。

春秋五霸

小人政治一般出现在专制王朝的第三、四代领导以及其后,一则豪强士族有待发育成熟;再有,后世的专制统治者往往缺乏创世者的智能强势和功德影响。此时,往往是豪强挑战专制集权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小人政治的登场。其本意在于应对专制统治垄断利益不可合理化分享导致的矛盾和危机!

(0)

相关推荐

  •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他们最该感谢的是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从黄巾起义到董卓进京,再到诸侯混战,最后到三国形成,东汉灭亡. 东汉的灭亡不是因外敌入侵而亡,而是内部的一种自我调整,这和最终调整出来的晋朝被外敌消灭掉不同. 东汉朝廷的灭亡始于朝 ...

  • 刘备请诸葛是拯救百姓吗?

    在隆中对中有这么句话,孤不自度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然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君计将安出? 这句话被央视三国中加了一句,如君不出,如苍生何?那么诸葛出山真的是拯救苍生吗?非也! 刘备一代枭雄,被 ...

  • 曹操:本是地方豪族,何必法家寒族?

    好了,这是个拖更许久的部分,主人公曹操,字孟德,最近文章不出意外应该都是以他为主题,不排除心绪来潮的时候. 写在前面,时常有人提及曹操是"法家寒族",一个源自陈寅恪的说法,本文就此 ...

  •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纵有千军万马,也不得不依附于门阀士族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创造了以个人名义统一北方的奇迹(其余统一北方者都是大一统王朝或者割据政权).但曹操也是很可惜的,就是到了曹家的第四代,苦苦打下的基业,被司马氏篡夺了.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被后来称帝的 ...

  • 「四维中国通史」第二十六讲:汉武帝为什么喜好任用酷吏?

    大家好,今天要讲一个问题,那就是汉武帝为什么喜好任用酷吏?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酷吏是个偶尔出现的角色,并不是所有的朝代都会有,最为知名的就是汉武帝和武则天喜好任用酷吏. 那么,酷吏是如何产生的呢?而酷 ...

  • 后发陷阱及超越|卷五 十九节 中华专制帝国周期性轮回的汉晋周期

    人类社会演进导论·"后发陷阱"及其超越·社会共治 --个人及联合及社会化产权·社会自治·省县扁平自治体制 王延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创千秋之绝学,开永世之太平. " ...

  • 三国权谋:被“绑架”的魏文帝

    从表面上看,曹丕是三国时期少有的人生赢家.事业上,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走向人生的巅峰.论家庭,迎娶曹植笔下的"洛神"甄宓,成就一段佳话. 洛神图 曹丕三征江南 ...

  • 三国权谋:吕布的英雄迷途

    人们常言三国英雄数马超,可马超在关羽面前噤若寒蝉.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刘关张在吕布面前也没讨得什么便宜.可见吕布身手了得,难怪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但是,吕布怎么就没有赢 ...

  • 水浒政治:宋徽宗的“小人政治”

    中国的世家大族经历汉唐两代皇权的打压,加之五胡乱华和安史之乱的冲击已经支离破粹.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为寒门庶族子弟进入统治阶层大开方便之门.及至北宋时期,中国进入平民社会,出身低下的寒门子 ...

  • 三国权谋:是非、恩怨华胡经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诩为华夏正统.炎黄子孙,将居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或者外国人称为夷.狄,或者统称为胡人.狭义的胡人主要指居于我国西北边疆的,以游猎为生的少数民族.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三国时期,魏蜀吴 ...

  • 三国权谋:姜维的对手与队友

    人们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很不幸,倒霉事都让蜀汉三国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同志赶上了.也即他不得不同时面对"神"一样的对手和"猪& ...

  • 三国权谋:杨修的“聪明误”

    曹操,作为一代奸雄.僭主.虽则以"唯才是举"相标榜,笼络天下贤才.但对于敢于冒犯虎威,唐突主上的文人士子也从不手软.裸衣骂曹的弥衡被曹公借刀黄祖斩杀于江夏,孔融因讥讽三曹争夺甄宓而 ...

  • 三国权谋:士族的嬗变与衰亡

    中国的士族社会,或者说士族政治在魏晋两朝达到高潮.据统计从东汉末年以来,士族在官场所占比例从建安年间的29%上升到东晋的80.8%,达到高峰. 嵇康弹奏广陵散 所谓士族,其前身都可追溯到依靠战场杀伐起 ...

  • 三国权谋:个人英雄主义者的悲歌

    三国英雄多以悲剧终结似乎并不值得什么大惊小怪.英雄如威震华夏的关羽关云长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甚至西蜀亡国之时,连累满门家小尽被屠戮.相对而言,马超马孟起的悲剧似乎更加凄凉.关羽结局不好,生前毕竟扬名华 ...

  • 三国权谋:假痴不癫刘阿斗

    虽然刘禅说不上是一个有为的君王,但也并不像民间所说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也许他没有古来所谓大皇帝的文治武功,但就其所处的蜀汉国家的状况而言,他的所有作为可以说都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