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圣杜甫之诗文家国(之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四
与李白告别之后,杜甫又回到了自己那个清寒的小山村,度过一个冬天。
曾经的杨小姐,现在的杜夫人,堂堂中央领导的女儿,这时间一直在农村跟他受苦,虽然贤惠,虽然没有怨言,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家庭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竟然一时难以维持生计,甚至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整抻展。
妻子说:“不如赶紧托关系弄个低保?”他答:“简直天方夜谭,大唐哪来的低保制度?更何况你我乃官宦之后,有何脸面吃低保?”
然鹅,艰难日子还是要继续。靠什么?靠的是理想和信念。杜甫一直相信,这辈子不可能就这么交代了。
好不容易熬到大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上头传来消息,终于有了机会。
这一年,已经上班36年的唐玄宗突发奇想,决定搞一场“达人秀”(钦定诏试)。游戏规则是,只要你是业余选手(尚未考中进士),且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来参加,共同为大唐帝国的建设尽一份力。
理论上讲,这是一件大好事。最高执行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必须的备受老百姓欢迎,收视率暴涨,所以杜甫义不容辞地参加了。
皇帝的初心肯定的好的,这个事情搞成了,绝对的千古佳话。但下面的具体执行人员,那是相当的日龙。这场“达人秀”的主评委是李林甫。
对,就是那个获得“诺贝尔十大奸臣”大奖的李林甫,他曾经发明了“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个人十分有自知之明,一旦这些民间“达人”上位,还没有被收买的他们,凭着耿直的性格,在首席执行官那实名举报咋整?所以他创造性开展工作,果断开创了厚黑评委先河,一个也不通过,全部淘汰!
掌握权力就是特么的爽!但皇帝那咋交代呢?李林甫所谓百年难得一见的优秀奸臣,才华是必须的。他用“野无遗贤”四个字,解决了全部问题。
高明在哪呢?领导,在您的英明领导下,全天下的贤才都通过科举考试收到帐下了,绝对没有漏网之鱼(贤才)。皇帝心里也爽:想当年,曾祖唐太宗曾宣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操得多好,现在我也不差!
尼玛又骗我?狗日的。上层玩游戏,百姓伤不起。所有的参考学子意见高度统一,一道把李林甫家里的雌性问候了一遍又一遍。
这下日子彻底混入低谷,彻底变成贫困户了。咋搞?杜甫学习广大落魄学子的普遍做法,投靠熟人朋友,辗转介绍,去官绅豪门作宾客。一些官二代富二代土豪,喜欢附庸风雅,经常摆酒席吟诗作赋,然后宾客们就充当帮闲,接受款待(蹭吃蹭喝)。而杜甫是不屑于白吃白住的,他觉得还是要付出才能有收获,于是发挥特长,去采集草药,献给人家。他在《进三大礼赋表》中用八个字描述自己的这段经历: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还好,杜甫的人品和文采,还是有很多人欣赏的。比如汝阳王李琎、驸马郑潜曜、上述左丞韦济等。杜甫心存感激,特意写了一篇《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感谢韦济(全文22句,220字),开头几句写的是: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写了自己的优越条件。顺便,还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必胜的决心: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然鹅,日子是凄惨的: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眼看这辈子就真的要这样交代了,杜甫都几乎已经灰心。但机会终于来了。这次不再是假消息。
大唐天宝九载(公元750年)冬天,玄宗皇帝下令,要在第二年春天举行三个规模空前的祭祀大典,隆重祭拜玄元皇帝、太庙和天地。
杜甫觉得机会来了,立即加班加点,通宵熬夜,写了三篇大文章。第一篇是《朝献太清宫赋》,1230字;第二篇是《朝享太庙赋》,1197字;第三篇是《有事于南郊赋》,1610字。写完这些,顺带写了一篇《进〈三大礼赋〉表》,投入了当时特别设置的“延恩匦”。
这里顺带普及一下相关知识。杜甫“投稿”的东西,实际是当时的举报箱,这是武则天时代发明的,取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匦”(读鬼)。基本造型,就是一个四方形的盒子,四面漆以不同颜色。东面叫延恩匦,南面叫招谏匦,西面叫伸冤匦,北面叫通玄匦。其中延恩匦是为怀才不遇有意求进者所设,说明书上写的是“怀才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之”。
果然这个“投稿箱”没有忽悠群众。杜甫不久就收到了消息,说是皇帝看了后,感觉非常好。特别要求宰相亲自出马,到集贤院出题,“面试”一下杜甫。这件事情,引发了大批学子前来围观,十分荣耀。杜甫后来在《莫相疑行》中回忆说: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可惜,“面试”过后,并无下文。杜甫表示绝不死心,又加班加点,写了《封两岳赋》(貌似失传了)和《雕赋》(874字),顺带还写了一封介绍信《进<雕赋>表》(486字)。他在“表”中大倒苦水:
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今贾马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惟臣衣不盖体,尝寄食于人,奔走不暇,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伏惟明主哀怜之。
文章很感人,结局然并卵。这些文章投出后,一时间毫无音讯。
又遭狗吃了!
在天子脚下逗留了一段时间,杜甫才有机会得知了一部分政治的真相。自己的两次考试失利,全都是因为宰相李林甫从中作梗。这个土贼根本容不下人才。还好,他后来居然被另一位同为“奸臣”的“亲密战友”杨国忠揭发谋反,被死后拖出来鞭尸,也算是报应了。杜甫为这个事情,在《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中发表了各种不爽。其中几句是:
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
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
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
经历了考试的打击,加上经济的贫困,杜甫算是真正的贫病交加。他在《投简成华两县诸子》里描述了自己的悲惨境遇:
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
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廷故旧礼数绝。
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穷到这种地步,哎……各种老火,各种心焦。
废话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