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紧张,慢性病井喷式上涨:明天谁来当医生?

01

医生和患者不是对立面

前两天,一起医闹在人民日报强势刷屏。

四川乐山,一位醉酒男子深夜闯入医院,没有挂号,也没有他人陪同,径直对值班医生邢锐施暴。

那么重的椅子和显示器,就这么砸在医生的身上。

男子的同伴随后赶来,邢锐这才知道,这名男子喝醉后摔倒,在眉骨上磕出了7厘米长的伤口。

出人意料的是,感觉身体并无大碍,邢锐决定先给他动缝针手术。

事实上,邢锐自己已经浑身多处受伤,背部淤青,鼻子骨折,牙齿都被打缺了一块。

一般人都受不了委屈,他却选择宽容。

看到患者流血,他上前紧急处理。那一刻,他忘了自己是个受害者。

邢锐事后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医生和患者不是对立面。”

02

医生的医德

白岩松在2017年发表的演讲《医学与医德》,值得所有人思索。

正如白岩松在视频里所说,如果要问什么是医德,用任何理论解释都是苍白的。邢锐的行为,无疑是对医德最好的诠释。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职业带“德”字,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容易育人难,在教书和育人中间,产生了师德。

医生的职责不只是治疗人们的肉体,还要抚慰人们的精神。医德就在这其中产生。

100多年前的协和医院招生考试中,一名考生晕倒,另一位学生放弃了考试选择对其救助。

这位考生叫林巧稚,最终被协和破格录取。她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每次使用听诊器之前,都会先把它焐热,以防病人不舒服。

还听说过一位医生,明知病人已经死亡,依然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无用抢救,只为了给家属精神缓冲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接受这一事实。

03

为什么对医生的抱怨这么多?

然而与医生的努力不成正比的是,在全民满意度调查中,对医生的满意度却是最低的。

为什么对医生的抱怨这么多?

因为作为人们最需要的、与人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行业,医护人员被赋予的期望太大了。

人们希望自己只要找到医生,医生就能把他治好。

你治好我,是应该的;你治不好,就是你的错。他们不能理解医生的难处,也不能理解现代医学的局限性。

现在的病人常常抱有一种幻觉:医学是无所不能的。

电视上一般讲故事的套路都是这样: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病人出院了还会谢谢医生。

但是这绝非医学的常态。医学的常态正如加拿大医生特鲁多所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04

为什么病人有增无减?

著名医疗新闻纪录片《人间世》里经常有这样的故事,24岁的小伙子,就因为吃了一顿海鲜而中毒,全身大出血,最终没能留住;

患有马凡综合症的27岁男青年,需要把其体内的主动脉全部换成人工血管。手术成功了。然而第二天他出现急性肾衰竭,没有活下来。

如果病人缺乏最起码的疾病认知,到了关键时刻,再高明的医生都没法亡羊补牢。

豆瓣上有人抱怨,所有的矛盾,都归结于医院人太多了。能造那么多地铁高楼,能办奥运、世博,为什么没有办法造足够多的医院?

这样的问题需要用反问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病人?

中医科学院的花宝金教授因擅长治肿瘤,病人趋之若鹜。但是她并不开心。她说:“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也没有。”

美国心脏协会做过一针见血的比喻:现在医生都扎堆在一条泛滥成灾的河流下游,手握大笔经费研究打捞落水者的先进工具,同时苦练打捞落水者的本领。

结果事与愿违,一大半落水者都死了,被打捞上来的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与日俱增,越捞越多。

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高达70%。专家更是预言,未来十几年,慢性病在中国将呈“井喷式”爆发。然而这些疾病,大多都可以通过干预避免。

05

要拥有正确的健康观、疾病观

身为一名医生,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

正如邢锐所言,医生和患者不是对立面,医生和患者是合作方。

但是,这种合作绝不能止步于简单的指导与配合,也不能仅限于医院的病床与诊室。

医学的任务不是起死回生,更不是消灭疾病。医学的对象是人。

医学是高度专业性的职业,中医和西医都是如此。让每一个人都能掌握大量医学知识,这是不切实际的。

但可以实现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拥有正确的健康观、疾病观,包括医生自己,都要从源头上解决疾病产生的原因。

回溯中国古代,虽然医生没有高科技设备,但是每一个人都有最起码的医学常识。他们知道小孩子感冒,把炕烧热,捂一觉就好。他们也知道感冒与发烧最基本的原理。

现代医学需要追本溯源。

2400年前《黄帝内经》就讲:“上医治未病。”

《希波克拉底誓言》,是一封向医学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议书,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

医学,本身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态度。医生不只要去治病,还要带动患者及其家人参与到健康事业中来。

只有病人越治越少、只有人们认识疾病,才说明医生的本领越来越强,民众的健康水平越来越高,医学才能充满希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