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
职场中,很多人都想知道,怎样做才能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培养全局视野的能力。对此,专业高管教练高琳分享了她的看法。
高琳说,“战略思维”简单讲就是:在决定怎么做之前,有战略思维的人会先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高琳给了几点建议。
首先是学会“老板思维”,就是像老板一样去思考问题。你需要真正了解自己的老板是怎么工作的?他们的挑战和痛点是什么?什么让他们晚上睡不着觉?他们在讨论工作时的高频词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才具备老板思维,你才能想他所想,做他所做,甚至想到连他都没想到的事儿。
其次是多维度思考。高琳说,当你想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只想一步,那就是缺乏战略思维。而当你在做决策的时候,能多加一个思考的维度进去,从更广、更深、更高的维度来看问题。每次都能推演一下,你现在的决策引发的下一步、再下一步的结果,你就知道要如何取舍了。比如,下次再做自己部门工作总结的时候,多考虑一下相关配合部门,甚至是关系不太好的部门的感受,想想怎么说能更好地调动这些部门一起合作,那看在老板眼里,你就开始有一点战略思维了。
第三,深刻理解公司级的目标。目标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目标会写在纸上、老板们也会不断强调,比如增长数字、市场地位、公司愿景等,好理解。而隐性目标往往是分散在各个部门里,你是要通过去了解各部门的目标,才能整合出来的。只有把目标体系梳理清楚,才能用“老板思维”去看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第四,挖掘老板的想法。具体怎么做呢?高琳建议,就是要趁老板相对空闲的时间,直接与老板沟通、交流、请教。多问好问题,用问题推动结果。提前想好问题和节奏,比如问部门目标怎么优化,问自己的工作方向是否正确,问自己该多学点什么。
第五,日常多练习换位思考,而且是真的在头脑中演练这个换位的过程。比如,公司开会的时候,在老板还没表态之前,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老板,从老板的?度看,想想该怎么决策、怎么反馈、设立什么样的目标才合理。然后,等老板真的发言了,你就可以和你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来印证一下,看看哪些一致、哪些不一致。正确率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果经常这么练习,你会越来越有全局意识,正确率也会越来越高。而且,这个练习还有个很好的附加价值,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更加自信,更敢于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六,你可以试着从第三方视?看待公司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读书的时候多研究梳理一下产业发展史,工作的时候积极地去与行业专家建立个人关系,参加行业会议时多与同行聊天,多听听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这个行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如果你还能把这些信息带回公司,找机会和老板聊聊,再听听他的反馈,那你就更容易打通思考了。
导致企业遭遇危机的5个因素
伊恩·米特罗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灾难性风险管理中心高级研究员。他在一篇文章里分享了容易导致企业遭遇危机的5个因素,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公众号“商业评论”做了整理。
第一个因素是,太多早期成就。彼得·德鲁克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说那些短时间内获得极大成功的企业,往往紧接着就会遭遇失败。米特罗夫也表示,“接踵而至的好消息会蒙蔽企业的双眼,使它们看不到隐藏在基本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背后的重大问题。”
二是,成功应对小型危机后的过度自信。米特罗夫以脸书为例,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在公然宣扬网络霸凌的事件发生后,成功化解了公众对此事的愤怒。公司也因此相信,一旦出现问题,自己有能力及时应对,而不用特意制订一个正式的危机管理计划。这种被动应对方式在早期是挺有效果的,但会在公司内部造成战无不胜的危险信念。
三是,自以为企业管理比技术工作更简单。很多科技公司认为,企业管理,甚至危机管理,都比技术工作要简单。但米特罗夫说,若不严肃对待管理实务,危机就可能在毫无防备之时给公司当头一击。
四是,对重大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手段不足。为随时应对危机,有些公司时刻准备着,一旦出现问题,便立刻担负起责任。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系中,小危机也能引起大麻烦。最初出现的危机通常是引发连锁反应的导火索。
五是,对可能存在的技术滥用视而不见。在社交网络中,技术开发人员和技术支持者或许都会以为,“这只是一个与人交流的平台而已”。所以,他们要么无法认识到问题的发生,要么错误地认为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
那么,科技公司如何更好的应对危机呢?米特罗夫说,以下四个步骤最为关键:
首先,任命一个由知名专家组成的企业外部小组,完成企业领导与员工都不愿思考的任务,专门针对公司技术发明被滥用、误用的可能及其带来的危险,预设出最坏情形。
其次,尽快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的危机管理团队。这个小组的基本工作就是根据外部专家团预测的潜在危机,找到符合潜在危机特征的早期征兆。同时,危机管理团队还应自行识别出一系列的潜在危机,并定期开会,评估公司应对已感知风险和未知问题的意愿。
第三,不管是公司CEO还是一线员工,都应把危机管理纳入个人工作的一部分。应向公司所有员工明确传达此项指令,并建立执行情况的评估机制。
最后,与政府机关合作,制定公司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在一开始就要向大家证明,公司认真对待顾客,并将顾客利益置于比公司利润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