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名楼晴川阁

楚地名楼 ( 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湖北晴川阁古建筑艺术之美 张引娣 武汉 4 3 0 0 5 0; 2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湖北武汉 4 3 0 0 5 0 )

摘要:古建筑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体,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古

建筑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美学价值在旅游活动中显现出来。楚建筑发源于长江中下游和江汉平原,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楚建筑的表现最具综合性,表形方式独树一帜,表现效果道劲有力。睛川阁古建筑群就是具有明显的楚建筑原型特征。是湖北古代建筑中对楚建筑特征继承和延续的典型。 关键词:古建筑;武汉睛川阁;楚建筑;特色;高台筑屋

建筑是艺术和空间的生活载体,是技术和艺术的结晶。作为楚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楚式建筑代表着瑰丽多彩而又独具风格的建筑文化,它发源于长江中下游和江汉平原,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楚文化艺术的各种表现中,楚建筑的表现最具综合性,表形方式独树一帜,表现效果遒劲有力。长江流域自古就是楚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如果论楚文化的遗传基因楚建筑的真实写照。“台”是中国早期建筑历史的主角,建造台的目的就是一种希望达到往高空伸展的意图。楚人高台建筑就与楚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紧密相连,他们将建筑选址在多湖多 泽之地,不仅有地理条件之故,更有形胜风水之因。楚人筑台追求高峻,以纵目远望,楚人修榭追求空灵,以澄怀远目。庭院深邃,殿堂高大、长廊围绕、流水曲折、富有诗意,层台累榭后来为南方园林所继承。楚建筑雕画栋的装饰观念,览观四极的恢宏观念,崇尚自然的和谐观念,人神杂处的浪漫观念,造就了斐然在湖北的分布,那么,长江流域所传承的楚文化楚因较其它区域更典型和集中,其建筑总体特征是具有当地或南方的建筑风 貌,较多地保留了楚地建筑特色。晴川阁古建筑群就是具有明独特的城市建筑风貌,是我国古代建筑当之无愧的代表。“层台 累榭”成为楚文化建筑的显著特色,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里程碑。 以晴川阁为代表的楚建筑以“间”为基本单位,形成单体, 再由单体围合成“群”。“群”是中国建筑的基础。“间”和“群”是体显的楚建筑原型特征,高台之上,建筑林立,错落有致,相互呼应,既跌宕玲珑又主次分明,是湖北古代建筑中对楚建筑特征 继承和延续的典型。

晴川阁古建筑艺术受到荆楚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地域、民俗文化的艺术特征,来自民间的艺术家们以独特的思维 方式和造型意识,造就了晴川阁古建筑群充满丰富想象力的艺现和谐之美的所在。这些“间”、“群”与自然山水结合,丰富了城 市的内涵。从历代晴川阁的选址来说,都是建在江涛击岸,矶石壁立的禹功矶上,它就像一只巨鳌将头部伸入长江之中,临江术特征和精神风貌。置身于这座具有浓郁楚风楚韵的古建筑群中,仿佛一幅散发着淡淡的油墨清香的精美中国画在眼前徐徐 翻动。

近水,居高临下,体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树阁的雄 奇风貌。数百年来,晴川阁都是因地制宜,上望云天一片,下窥浪花飞溅,地点绝胜,从未更移。整个建筑群“飞甍绮疏,层轩曲檐,宏敞骞峙”,三大主体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层台楼阁,厅 堂庑榭,参差林立,带有典型的层台累榭楚建筑浓重烙印。晴川晴川阁古建筑群矗立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它北望 汉水,东眺长江,与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形成长江流域仅见的龟蛇锁大江、楼阁对举的壮美景观,自古以来就有“三楚胜境”、“千古钜观”、“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美誉。它以晴川阁、 禹稷行宫 (禹王庙 )、铁门关为主体建筑,及楚波亭、朝宗亭、禹碑亭等附属建筑,配以牌楼、石阶、亭台、诗词碑廊,依山就势,阁很美,尤其是它所占据的地势是其它名胜无法相比的,它就 好像直接从江中间长出来一样。站在楼阁之上,滔滔江水在身边奔流而过,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可以看见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直入长江的汉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分区组景,形成主次分明、以幽曲与开朗卡 H结合的风景式园林 古建筑群,体现了“高台筑屋”的楚建筑基本特征。 “高台筑屋”虽然是春秋战国以及秦汉诸地普遍采用的建筑形式,但被楚人发挥得淋漓尽致。“九重之台,始于累土”就是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因唐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之句意而 得名。中国古代楼阁起源于中国独有的高台建筑,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按照其类型和功能意义,可划分为民居楼阁、文化 楼阁、宗教楼阁、军事性楼阁和游赏性楼阁。而游赏性楼阁依据

作者简介:张引娣( 1 9 6 7一 ),女,湖北武汉人,文博馆员,从事文物博物研究。 一

1 1 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