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忠告:四年级前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
升入四年级以后,不少同学开始觉得语文更难学了,走过“兵荒马乱”的“三年级现象”,本以为能够稳妥地来到四年级后,在语文学习成绩上再努努力,结果发现,课文更长了、理解更难了、老师的要求更多了、家长更烦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也会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开始自主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但通常很难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原则。老师反复强调阅读,家长天天盯着学习,孩子的学习意识仍然无法很好地建立。其中有辅导方法的问题,也有孩子自身的问题。
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也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愿意在阅读这件事上为孩子投入时间和经济成本。但大量的阅读,不是靠读了多少本书来考评的,文学素养、丰富的词汇、语文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决定语文素养好坏的重要元素。多看书,勤思考,才能把各个学科打通。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很难提高。没有阅读积累,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在四年级以前,可能在语文成绩上的差距不是很大,到了四年级,问题来了,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同学,语文学习得心应手。没有养成习惯的同学,可能他的一生,都无法和文字建立紧密联系,在阅读理解上是非常弱的,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去形成专注度和耐心。小岛老师想和家长朋友们分享:四年级以前必须培养好阅读习惯,四年级以后建立语文思维,否则你疏忽的,就是影响孩子一生阅读能力的原因。
1、不爱看书的小学生,家长怎么引导
四年级的学生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平时的表现就很糟糕。阅读理解看不懂,不愿意去看,尽管老师教给你方法和技巧,学生也不愿意去尝试。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认读文字的后果就是无法建立良好的语感,词汇量贫瘠。一到考试,就更看不懂阅读理解了。而且在题目读不准确,语文考试几乎就是靠瞎猜,这样的学习态度肯定不行。不爱阅读的学生,家长该怎么引导呢?从幼年的阅读启蒙开始,家长就没做好引导,导致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文的时候,就没有建立阅读文字,捧起书本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习惯了玩手机、看电视,缺乏对文字的理解。
家长在早期阅读启蒙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帮助孩子树立阅读意识。告诉孩子读书是什么?不是考上大学,迎来人生高光,这些愿景和处于阅读启蒙的小学生来说很遥远,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考上名牌大学才是人生高光。也不懂读书为什么就能找到好工作,家长需要把阅读和生活相结合,引导孩子们去了解,阅读改变的是什么?是让我去超市的时候,看懂零食包装上的文字;是让我学会坐公交车;是让我看得懂电器说明书,会使用家用电器。这些实际的生活指导,离小学生的生活很近,在阅读中受益,才能体会到阅读真正为我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什么,学生才愿意去阅读。
2、改掉坏习惯的辅导方法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部分孩子都沉迷手机和电视,家长一定要减少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需要你反复和孩子进行磨合。因为电视带来的信息量是最大的,手机的使用亦是如此,获取信息上非常方便,孩子自然不愿意看书。看书还有不认识的字,还要结合上下文来猜测意思,看书还要和语文学习挂钩,看了以后又说不出所以然,还会被家长批评。阅读都是学霸喜欢做的事,我们普通学生无法达到那个境界。一旦建立这些阅读意识,就很难培养阅读习惯。
家长觉得难以和孩子进行沟通,主要还是家长不会阅读。没有在阅读上帮助过孩子,没有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阅读的内容。阅读是一个持续积累生字词的过程,孩子在四年级以前,没能养成阅读习惯,家长没有带着孩子看书,甚至家长只是一个布置作业的“助教”,孩子是很难去建立正确的阅读意识的。这样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就不会有阅读积累,也很难去看完一本完整的书,甚至在他们一生当中,阅读理解都是有问题的。看不懂说明、无法快速理解邮件、甚至基本的表达能力也有问题,这就是阅读没建立好的原因,影响了孩子一生。
3、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有多重要呢?我们看学霸们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家长重视学习,家庭的阅读氛围非常好,阅读就是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在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中,他就喜欢看书,自然形成的阅读习惯。不需要家长引导和指导,这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阅读是随机行为,不是有目的的,家长不引导和激发,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的话,孩子是很难沉浸在阅读状态中的。这样的学生,在四年级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能就终身都难以形成阅读的耐心和习惯了。
作为语文老师,见过了太多不喜欢读书的成年人,他们的成长方式雷同,在工作中也经常因为阅读理解的问题出差错,表达能力也弱,即使是成年人,在学生时代的阅读总量也非常少。而作为成年人,想认认真真看一本书,基本很难,总有很多借口和无奈,阅读习惯有多重要,大家知晓了吗?四年级的同学,还没建立阅读习惯的,一定要抓紧了,这可真不是危言耸听的建议。你同意小岛老师的看法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