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华‖我的同学三平小英

(一)
东塬是个大村庄,南北有条巷道,长约五里地,巷子正中有棵老药树,据说是贾家先祖,从山西大槐树迁徙来时栽的,树龄大约有三五百年,三人搂抱不住,树冠遮荫处有半亩地,十里八乡人称之药树巷子。三平爷爷去世前曾叮嘱后人,保护好古药树,家族才会兴旺发达,文革前日子过不下去,三平父亲不信邪魔,砍伐后做了几副方板,卖了些现钱补贴家里,伐的枝稍柴禾烧了一年,但接二连三家庭变故,噩运倒霉事情不断……
三平初中毕业的那年,文革运动刚刚开始,学校乱成一锅粥,红卫兵全国大串联,揪党内大小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学校和街道上、大字报铺天盖地、认识不同就辩论,各说各说有理,到后来形成两大派别。城市和乡村武斗硝烟弥漫,枪炮声不绝。中共中央及时发布七三,七二四布告,支左部队介入,大规模的武斗才停下来。
一九六七年六月,那段时间是三平一生最黑暗的日子,一张奖状式的毕业证书,三平回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生产队从事的都是重体力活,个子矮、力气怯、身条嫩。夏收大忙里,割麦子每人五尺宽,别人早到地头休息,三平还在地中间。插秧是技术活,行家、里手速度快,且行行距离均匀换苗轻,看是一条线,三平弯不下腰,插的歪歪扭扭,换苗重。生产队管稻田的春林叔,在田里经管水,三平插的那几行,灌水后秧苗全漂起来。队长按妇女对待,男劳十分他八分。三平晚上腰膝酸痛,翻不过身子,傍徨迷茫,不知何年何月才是个头。
祸不单行。父亲兄弟四个,三平父亲是老幺,爷爷奶奶,弟兄三个供应父亲读书,师范毕业后刚刚解放,在州城中学教书十几年。父亲一生胆小怕事,生怕柿叶落下把头砸了,文革时期,造反派从档案里查出,父亲加入国民党三青团员。细问本人不知,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回家劳动。文革后期,落实政策平反时,才知是校长按学生点名册上报,本人不知无组织活动,这为后话不提。父子二人抱头痛哭,哀叹命运坎坷,事已至此无可奈何,痛哭只是发泄情绪,于事无补。全家六口人,日子还得朝前过。父亲那里割过草打过柴,一百多斤重的背笼柴担,下坡时两腿哗哗颤抖,压得肩膀腰部红肿溃烂,晚上母亲和三平,用淡盐水为父亲清洗伤口,母亲眼泪长流,两年重体力劳动,腰椎变形直不起,落下病根子。人经历了苦难,才懂得珍惜,三平突然长大懂事了,长子是该为父亲分担些责任;要说苦难是筆财富,它可以催人奋进,改变生存的环境,和我同龄的伙伴,有几个儿时家庭条件好,从来没吃过苦,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日子,父母相继过世后,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生活的担子一下子压在肩上,没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有个位大哥,想不开走上绝路,让人十分惋惜。有的在父母的庇护下,高傲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当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放不下架子。没驾驭生活的能力,又挣不来钱,房子破了没钱盖,儿子大了无钱娶媳妇,老婆儿女吵闹,家无一日之宁,在悲愤痛苦中无力挣扎,怨天怨地怨社会,不从自身找原因,朋友劝说听不进去,到头来害了自己,也害了几代人。
(二)
白沟在古镇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方圆几十里称之白菜心。田姓在村子是大户,后迁徙此地的有张、吕、王、巩、许姓,田老六在古镇是个人物,两米高的个头,站着像尊黑铁塔,威风凛凛,声音宏亮,做事洒脱,不拖泥带水。父亲去世早,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小时给地主家放牛,拜武师许麻子,学会几招武术拳脚,好抱打不平,爱结交江湖朋友。解放前在南北二山打游击,去陕北马栏受过训,给巩司令当过警卫员,跟随中野大部队渡黄河,在山西晋城休整,编入陈谢兵团,参加过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解放后任界岭第一任区长。他的女儿小英,个子不高不低,性格活泼开朗,爱说爱笑,面色白净漂亮大气,留两个小辫子,父亲月月有工资穿戴的时尚洋气,跟男同学不搭话,像个骄傲的小公主,与三平分在一张桌上,开学的第一天,桌子中间划条白线,楚河汉界。那年月不象现在开放,男女一般不说话,除非搞活动排节目。三平个子矮,言短木纳,父亲虽说教书,但姊妹多日子苦焦,穿的粗布开襟袄、大档裤,且破破烂烂,小英嫌弃不理。一天班主任吕老师,带领同学去三十里外的陈家村,参观大地主陈栋生庄园,回校后布置每个同学写篇作文。几天后三平的文章,老师做范文在全年级宣读,并张贴在专栏里,三平成了学校名人。郎才女貌,自古是男女择偶的标准,从此小英对三平刮目相看,有了好感,桌子上白线不见了。偷偷往三平口袋塞颗水果糖或白馍馍。小学毕业考入三中,虽不在一个班上,但星期天回家常常相伴。
(三)
时光老人的脚步匆匆,毕业在家的这几年里,虽说辛苦艰难,但熬过开始第一年,往后的日子仍艳阳高照。圣贤孟子曰:“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平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学会干各种农活,晋级男劳力行列。他始终坚持学习,熟读经典,博览藏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同龄人中渐露头脚。小英几年不见,也出落成亭亭玉立大姑娘,是他们村子人梢子。村业余剧团排演《红灯记》,小英主演小铁梅,声音宏亮,唱腔优美,表演自如,博得场场喝彩。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几年追小英的小伙子,少说也有十几个,没一个让小英拾上眼动过心,开过年小英过二十三岁生日,父母唉声叹气愁眉不展,鬼女子莫不是有心上人吗?
(四)
我国是个农业传统的大国,尤以北方多数地方,十年就有九年是旱灾,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央苏区工作会议上,毛主席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当予以极大重视”'。解放后从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兴建了大批水利枢纽工程,极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一九六九年,县委把修建苗山水库摆上工作议事日程,委派水利技术员陈大斌亲自设计并组织施工,县委周书记亲临指挥,各大队民工纷纷来水库会战,三平小英从所在小队也来工地。三平文笔好,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常常给领导写发言稿,也给县广播站投豆腐块文章,小英人长的漂亮,说一口普通话,他俩分配在水库指挥部,三平采访负责给水库简报写稿,小英负责宣传广播,苗山水库简报每期办的生动活泼,民工人人爱看,受到领导表扬。
七情六欲是人的本性,日日耳鬓厮磨,形影不离。青春热血的少男少女,哪有不动情的,何况同学几年里。小英早喜欢上三平,只是女娃羞涩罢了,话一旦挑明,二人无忌讳大胆来往。两家大人先前关系就好,不久三平父亲叫阴阳徐先生,报了两个娃娃生辰八字,老先生掐指算了会,说无不犯忌讳,正月十三是好日子。男女双方亲属在一块吃了顿饭,咱这里就叫定婚仪式,两家皆大欢喜不表。
(五)
一九七三年是个暖冬,几个月没下一滴雨雪,晴空万里,蓝天白云,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年前腊月里下了几天大雪,麦子被盖上层棉被,瑞雪兆丰年。农家人兴高采烈,肥膘猪肉比往年多割几斤,三平的父亲延叔,经县革命委员会,政法专案组审查核实,是学校当年为了应对上峰,统一填报的,属寃假错案,涉及到一批知识分子,当问题调查清楚后,接着落实政策,平反昭雪,补发几年工资,全家人高兴舒心,是这几年春节里最愉悦的一年。父亲又回到学校,担任毕业班语文老师,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把这几年眈误的损失补回来。
人生有很多机遇,可欲而不可求,有的人把握住了,事业顺利前程似锦,文革十年曾眈误一代人,致使各项各业停滞不前,七十年代初,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以及五届人大会议精神,党中央在政策上做了些大的调整,根据当时的情况,从有实践经验的初高中毕业生中,推荐一批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中专。三平经水库领导,大队民工推荐,在商中考试被录取,政治审核合格,翻过秦岭有幸进入西京大学学习,从此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踏上一条辉煌的道路。
(六)
西京,十三代王朝在此建都,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古都之一,西京又是我国重要的科技文教中心,解放后囯家在这座城市设置几十所高校,三平踏进南郊这座著名学府,和众多莘莘学弟学妹样,十分诊惜这难得的机会,恨不得把一天时间当一年用。三平除了吃饭,三点一线成为习惯,星期天泡在图书馆里,饿了啃口干馍,渴了喝口热水,年级成绩考核,每次均名列前茅,在校期间就勤奋写作,有几篇文章陆续发表在西京晚报,百花刊物上,让老师同学刮目相看。
三平上大学后,小英日日思念,夜里常常失眠,回忆在一块点点滴滴往事,泪水打湿衣衫。猜忌不自信随影相伴,担心环境的变化,文化层次高低,产生距离,有时心神不宁,惴惴不安。那时电话不象现在方便,书信成为他俩爱情的使者。
大约半年后的一个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芦花飞扬,稻田一片金黄,池塘的鱼虾膘肥体壮,山坡上瓜果飘香,小英的父亲是个老革命,为新中国建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解放后全家转为商品粮,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母亲和兄妹下放农村。取消商品粮户口,七十年代国家对这些人照顾,优先招工招干,公社有两个招工指标,小英招工到县水泥厂,另一个去铜城煤矿。小英因工作出色,两年后提拨为厂革委会副主任。
(七)
三年的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毕业,好前程永远属于早做准备的人,领导善用器重是那些有本事吃苦的人,三平被分配在H市报社任记者,工作飘迫不定,生活没规律,常常晚上写稿,白天睡觉或采访,典型的工作狂、书呆子。小英高兴的去H市几次,热脸贴上冷屁股,三平不是去外地采访,就是蒙头呼呼大睡,气得小英号啕大哭,要说婚姻是缘分,有的男人女人别人看不般配,但男欢女爱日子过得幸福,鞋子只有脚穿上才知道合适。小英闷着满肚子气回家,一怒之下拿着三平家,这几年给的衣料钱款退了婚。
岁月如江河缓缓东去,暮然回首往事,留下是无尽思念和回忆,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当年青春激扬的少年,如今都鬓己染霜。三平直到三十多岁才结婚,妻子小芳,漂亮贤惠,知书达礼,气质高贵典雅,儿女成双。三平一个农家孩子,几十年耐得住寂寞,凭勤奋努力,笔耕不辍,成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高级记者,书法家。十年前在北新街上碰见小英,得知他后来与一个军人结婚,家庭合睦婚姻幸福,儿子在清华大学读博,丈夫早转业于泉城,小英在济南一所技校任校长。老六叔十几年前离休,晚年大病小灾不断,常邀我经常去他家诊疗,小英春节探亲时来我家几次,自小六叔病故,再也没有见过小英。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曾经有过,借用电视剧《渴望》这首歌,祝愿我的同学三平和小英幸福快乐!

  作者简介:叶永华,男,陕西丹凤棣花镇人,商洛市丹凤棣花乡土文学研究院院士,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喜欢文字文学,有十多篇医学论文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刋。有百万字小说散文结集整理,记述故乡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名人名流,歌颂家乡热土。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自媒体支持: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松风阁语

                  华文月刊     陕西文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叶永华‖消失的彩虹桥

叶永华‖铁匠雷叔

叶永华||冬月 。腊月

叶永华‖席匠铁劳

叶永华‖游览棣花小学旧址

叶永华‖故乡地主和他的后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