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六年了,我还是个新教师
新,是还在犯错。
新,是还有进步的空间。
英语课结束了,我和孩子们说,今天这节课上完了,这个学期的英语课就结束了。
带着孩子复习了这个学期学习的内容。
从单词到句子。
从fruit到date。
从What's this?到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满满的两个黑板的内容是我们又一起走过了一个学期的痕迹。
孩子们的作业本,写满了单词和句子,有四个孩子已经用到了第二个英语本。
如果说到这里,我是一个英语老师的骄傲与炫耀,那么后面我要说的就是一个老师的成长与收获。
我不知道怎么用教材。
我会翻开教材看看里面讲了哪些内容,然后去教孩子们。教材之间的内部联系我没有去探究。
我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知识的特点,看到他们的优势,看到他们的不足,可是怎么用教材,我还是不知道。
为了让孩子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为了让孩子们有说的机会,我会一对一地和孩子们进行对话。
我会教孩子们我认为他们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句子。
我会在西方庆祝的节日时,教他们一些表达。
可这些与教材没有什么关系。
Jack很用心学,每次见面都和我用英文打招呼,虽然他会在下午的时候也用Good morning和我打招呼,虽然他不会说的他会小声地蒙混过关。他用心学,我就想用心教,越想教好他,越不能容忍他学不好的每一点。
有一天上课,我每个孩子都说一遍的对话,到Jack的时候他还是不能说出来,我特别生气:“1234567。”我从前往后指着刚才说过的每一个孩子,“你听了七遍还不会!”
下课的时候邓老师说:“我都觉得你累!”我问她缘由,她说,你以为Jack听了七遍他就会了?你刚才那样和每个学生对话,对于他们来说是和自己没关系的,他根本没听!你很卖力地教,但是没有效果。
她建议我听一听张老师的课。
正好这个时候张老师进来了,于是她开始给我讲应该怎样利用教材。拿到教材要先分析每个单元讲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再从中挑选课文,挑选出课文后要分析用多少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每个课时的重点是什么。她用语文教材举例,我在想我的英语如何实行。
在和张老师的交流中,她是反对我一对一的练习对话,她说那不是集体教育,不应该是你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
我听了他们的话,尝试着站在前面,和每个孩子对话。
让大家齐读单词,以前我会叫每个孩子到黑板前面读,但我尝试之后,我站在前面指着黑板让孩子们读,他们不仅开口读,而且注意力很集中,效果比我一个个叫上来读还明显。那一刻,我理解了他们说的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一节课,一个小契机,又教了孩子们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让孩子们练,我一个个说Thank you very much!每个孩子都可以对上来,只有Jack犹豫了一下。那一刻,我理解了他们说的智力障碍的孩子和自闭症孩子的不同。
这学期的英语课,不仅是孩子们有所收获,我也有所成长。特别好,当我还能成长,我就是个新教师,保持自己的求知欲,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然后我就想,张老师说的分析教材的方法是我可以学习的,在张老师的班里尽量面对集体授课我也看到了这样做的好处。随之而来的思考是都可以这样做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张老师和邓老师带这个班七年了,班上自闭症孩子比较多,他们接收的就是这种教学模式,我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他们,他们很难适应我的方式,所以我可以改。但是如果没有这样训练的前提,或是孩子类别比较分散,复杂,是否适合这种模式呢?不一定。
和一个小伙伴在讨论像我们这种教授几个班级的老师怎样协调教学模式,提到了教师的适应性。教师应该适应不同的孩子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一个班的孩子,有的是偏听觉为主的,有的是偏视觉为主的;有的孩子爱说,什么都说,一提问就回答,也不管自己说的对不对;有的孩子则不爱说,问什么都不说,会也不说;有的孩子突然间出现了情绪问题,有的孩子情绪不稳定……作为老师,我们需要适应这些孩子的不同,然后寻找对策,而不是试图用一个方法教所有的孩子。
张老师说她每天的乐趣就是让这些淘气的孩子们听她的话,喜欢她。
我每天的乐趣就是看着孩子们表现的小动作,然后想他们为什么这样。
上课的时候让孩子们做题,浩浩先做完了,我让浩浩数数字,数到50的时候同学们就不能写了。他从20接着我的数。数着数着,就发现他时而快时而慢,快慢交替的时候还拍一下桌子。正奇怪他的动作,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让孩子们这样做过游戏,但是我今天没有提这个要求,他却在那里自娱自乐,也让我忍俊不禁。
每天都有新的发现,这也是新的含义。
工作六年了,我还是个新教师。教学理念还在更新,教学技能还可以提升,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成长,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