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钟芳蓉:676分考入北大,却选冷门考古专业,如今怎样了

2021年的高考还有一天就将要结束了,紧接着学生与家长们要面对的,就是如何选择大学专业,以及什么专业对孩子的未来“有好处”。可选择专业只看是否有前途吗?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学子,就是因为高考专业选择而冲上热搜,从而引起了全民议论。

她是一名留守儿童,她是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

顺着心意选择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专业,却因为生于贫困,爱好也成了他人口中的笑谈。就读于国家一流学府北大,却遭“千夫所指”,通过高考跨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她却进入了在外人看来,纯属精神追求的考古学。

喧嚣的时代不放过任何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什么时候“贫穷“成了一个人的“原罪”?

本期子牙童趣学生观察,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留守女孩钟芳蓉因高考志愿而引发众怒的故事。

留守女孩与外地父母 相隔两地的爱

在中国广大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为了维持生计,不少为人父母的夫妻选择外出务工,他们养了家,但也缺失掉了自己本应参与的孩子的年少时光。

而这群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怀与引导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村留守儿童”。2002年出生在湖南耒阳余庆街道同仁村的钟芳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钟芳蓉7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母再也不愿面对当地贫瘠的土地,以及种田得来的微薄收入,为了给孩子以及老人更好的物质条件,他们毅然加入了南下广东的打工大军

为改善家庭条件而奋力拼搏的父亲进入家具厂,母亲则进了制衣厂,钟芳蓉也就跟着爷爷奶奶开始了留守的生活。

靠着父母的辛勤努力和日夜操劳,家中的经济条件开始好转,不再一贫如洗。

物质生活的改善替代不了亲情与关爱,孩子独自成长,父母双双缺席,双方渐渐成了陌生的亲人。

尽管父母每天通过天气预报,操心女儿的衣食冷暖与人身安全,钟芳蓉通过电话和书信向父母诉说生活的点滴,但毕竟相隔两地,鞭长莫及。

随着年龄的增长,钟芳蓉也越发的思念父母,父母又何尝不想回到家乡承欢膝下享天伦之乐,但人只能屈就于现实。

有一次,父亲看到网上流传的一段话,心生感触,改编了两句:抱起了砖就没法抱你,我放下了砖却又没法养你。其间有几多辛酸苦楚,又有几多身不由己。

理解父母的孩子 在努力中成就了自己

钟芳蓉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父母能为她提供的仅仅是一些物质上的满足,但她却没有任何抱怨,更没有让父母为自己的学习操心。

从小到大,钟芳蓉展现出极强的自律和学习能力,面对这样乖巧懂事的孩子,父母老怀安慰,同时也总想为孩子做点儿什么,以补偿内心长久以来的愧疚之情,于是钟芳蓉进入了一所寄宿制的私立高中。

在高中,她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展现,同时也异常的努力。

洗脸、吃饭、上厕所……凡事都要争分夺秒,因为她知道,在高考的战场上,一个人自身的天分固然必不可少,但若没有后天的巨大努力与付出,也是枉然。

毕竟成功没有捷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轻而易举地实现理想,所有“梦想成真”的背后,必然是拼尽全力的努力与煎熬。

如果非要说通往成功的路上真的有什么“捷径”,那恐怕就是榜样的力量。

钟芳蓉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座灯塔,迷茫时为她照亮前方,疲惫时给她无穷的动力与支持,让她迸发激情与力量。

很多人的榜样远在天边,而她的榜样却近得似乎触手可及。那就是钟芳蓉的学长,2013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刘凡犁。

以这样优秀的学长为榜样,钟芳蓉觉得在学习中有用不完的动力,甚至觉得“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觉得快乐”。

好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凭借这样的力量,钟芳蓉砥砺前行。终于在2020年高考,钟芳蓉考出了676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

一切都发生得那么自然而然,顺风顺水。

刚有转折便遭“群嘲” 底层孩子不能选择理想吗?

就在我们本应为这位“寒门贵子”鼓掌喝彩之时,她就遭受了意想不到的否定与质疑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其实,面对这样优秀的学子,顶尖大学毫无悬念地纷纷向她抛去了橄榄枝,她也心满意足地选择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而就是这个选择,让整个网络沸腾了。

一切只因为考古专业是所有人刻板影响中的“大冷门”,不仅就业面很窄,以后收入也不高,即便有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加持,以后的发展亦是十分有限。

一时间千万网友“冷嘲热讽”的有,劝她赶紧“回头是岸”的有,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所谓“大热门”“最挣钱”专业的也有,甚至有网友隔空喊话钟芳蓉的父母,让他们对自己的女儿在这件,关乎前途命运的人生大事上加以干涉。

但钟芳蓉的父母是深明大义的,他们虽然不知道学了考古的女儿将来能干什么,但他们知道,考古学是女儿打心底里喜欢的,也想为止付出努力的,如果这时候连父母都不支持信任自己的孩子,那么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网友们对钟芳蓉的选择争论不休的背后,当然不乏许多人是出于对她前途命运的关心,但如此好意的背后到底是怎样一种心态呢?

试想,如果钟芳蓉的家境殷实,或者出生于考古世家,出于兴趣爱好选择考古专业,也许就不至于这样让人“大跌眼镜”了。

可她偏偏是个农村的留守儿童,穷人家的孩子,好不容易“逆袭”成功,居然不思报考那些容易赚钱的专业,而是选择注定清贫一生的考古,是否对得起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

乌鸦尚知反哺,羔羊亦懂跪乳,受过12年教育的天才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清贫难道不是对家庭与命运的辜负

这样的心理逻辑很简单也很粗暴:对于穷人,赚钱是第一要务,兴趣是奢侈品,为爱好而放弃生活水平的改善,无异于挥霍才智与青春。在这样的“普世观念”下,钟芳蓉怎能不被推向风口浪尖?

坚持心中所想 考古大佬纷纷打CALL

钟芳蓉是个有主见的女孩,自己的生活与旁人无关,心灵的选择也终归不是他人所能任意更改的。

对于人们的热议,她没有在意太多。而此时考古界的专家前辈们纷纷现身,为“小师妹”送出祝福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0余家考古单位联动,为这位优秀的女孩集体发声。大家不但对她予以祝贺,还赠送纪念品和礼物作为他的入学“大礼包”。

北京大学更是在公众账号上勉励钟芳蓉,希望她寻根求真,在书斋学理论,去田野求真理。一时间,钟芳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消息炸开了网络。

而随后一封敦煌的来信,更是让钟芳蓉信心倍增。

她的偶像樊诗锦先生在信中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把樊诗锦视为人生导师的钟芳蓉,在欣喜之余也不无感慨地说:“樊锦诗先生给我的最大感动就是她为国家、为敦煌奉献一切。”

对于考古专业的选择,她在不意他人的“微词”,并表示“喜欢就够了”。这位为梦想而信念坚定女孩,一瞬间,值得我们仰望。

愿意遵循心中所爱的钟芳蓉 值得被夸赞

热爱胜过一切,人们眼中不懂行情的钟芳蓉听从内心的召唤,去追寻真正的自我。正因为出身寒门、一路苦读、金榜题名,她的初心和勇气才难能可贵。

而那些习惯用“有用”和“钱途”衡量一切的人们,看似聪明,实则浅薄。

2020年9月,钟芳蓉来到北大,和同学一起摸索着开启了报道之旅。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这位北大毕业的才女,拿着洛阳铲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那时有“先见之明”的人们也许会再次奉上冷嘲热讽,但钟芳蓉内心的充实与宁静,定是这些芸芸众生所无法企及的。

让我们祝福这位考上北大的穷孩子,能够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里,尽情绽放。

你愿意支持钟芳蓉的选择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次鼓励,都将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