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买了9份保险,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不动
大家好,我是喵叔。
今天看到一个数据,《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的投资意愿,去年还大热的基金退到了第五位,保险成为了投资榜首位,大家的避险意识占主流。
其实也不难理解。绝大多数朋友的收入来源非常单一,一般就是那点死工资。收入虽然单一,但是消费却是五花八门,吃饭、出行、养娃、娱乐、还房贷等等。
收入单一的朋友,一旦因为某些情况丢了工作,或者收入被打折,那么我们的生活品质一定直线下滑,毕竟收入没了,而支出却还在继续。
当然,这个时候我们或许可以暂停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比如娱乐,但一些刚性开支是没办法避免的:每月固定要还的房贷、一日三餐、其他生活日常开销;如果还有点信用卡,那每个月还得还一笔钱;如果遇到疾病或者意外,又是一笔医药费支出。
这也是当前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存不了什么钱,却很能花钱,稍微遇到一些计划外事件,资金链就断了。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除了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外,还得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起码别因为一场意外或者疾病,轻易击垮自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保险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至少能确保我们的基本生存保障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如果收入稳定,且基础保障类险种已经配置足够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不妨给自己开始规划储蓄型保险,为未来理想的生活提供一个充足的保障。
也有很多朋友在咨询喵叔,不清楚自己到底该不该配置这类产品。今天我们通过两个真实的案例,给大家看看储蓄型保险的配置过程。
2个月买了9份保险
W女士今年34岁,从今年3月份开始配置保险,到目前为止一共买了9份。虽然买了这么多,但是她对于自己买了的保险,分别有什么作用,一直处于不太清楚的状态,所以她把自己的保单都发了过来,让我们帮忙看一下。
最开始,自然是按顺序把每一份保单做一个检视并解释对应的保障内容以及理赔标准。保单检视不过半就发现了几个尴尬的问题:虽然W女士买了不少保险,但其中有2份都是属于一年期的重疾险,还有2份都属于百万医疗险。
众所周知,医疗险属于报销型险种,需要我们用发票去报销,没法重复报销,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会建议百万医疗就配置一份就够了,没太大必要多买。
9份保单检视完毕,W女士基本上清楚自身配置的保障情况,也从她那里了解到,之前自己有买过一份储蓄型保险,不过当时因为家里人生病急需用钱,退掉了。
现在健康险也已经买齐了,她还想要配置一份储蓄型保险,当做未来退休养老金的补充。结合W女士的需求,喵叔介绍了当前市面上性价比非常高的储蓄险——金满意足。
金满意足是款兼顾“身故保障+理财”的保险产品,每年利益在3.5%左右,保障期间可以灵活取用账户里面的钱。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每年固定时间交钱,交多少,并和保险公司约定一个保障期限。接下来会有三种情况:
W女士今年34岁,我们建议她配置保障期限20年的金满意足。保障期间,如果需要用钱,她可以随时向保险公司申请减保取现。如果没有动用这笔钱,那么等她54岁的时候,可以一次性拿到30万的满期金,作为退休后的养老金补充。经过详细的介绍,W女士最终决定一次性买入15万的金满意足。
每年交10万,就当“存钱”
Z先生联系到喵叔,想要给孩子配置一份重疾险,他觉得保障期选择到70岁,貌似比保终身的划算很多?我们的观点是,保终身的产品可以保障孩子一辈子,不会出现保障的空档,防止在疾病最高发的时候裸奔,而且相比成人来说,小朋友的重疾险便宜很多,每年两三千块钱就可以配置上50万的终身保障,一般建议选择终身。
最终Z先生选择了保终身的妈咪保贝新生版。
重疾险配置以后,Z先生也有提到自己之前有了解过一款储蓄型保险,但是自己对那款产品的整体利益和功能不是特别满意,最终也没有选择配置。Z先生想要买这类保险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给自己积累一笔钱。
因为自己平时有很多项目投资,也给家里人买了大量的健康险,每年的保费支出都非常高,Z先生希望自己能每年放一笔钱在储蓄险里面,不到必要时刻,尽量不去动它。
了解完情况后,我们同样推荐了金满意足,并进行了利益演算。因为Z先生之前了解的储蓄险是款养老年金,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每年固定领取养老金,他觉得很不方便,万一自己真碰到了需要用钱的时候,怎么办?
相比于养老年金,金满意足优势非常明显:1. 利益会更高,金满意足的年利益在3.5%左右;2. 领取方式更加灵活,如果中途急需用钱,可以随时向保险公司申请减保取现。
进行了长时间的对比后,Z先生选择了这款产品,每年交10万元,累计交10年。
写在最后
其实不难看出,前面两个客户朋友配置保险的顺序,都是选择先把健康险配齐,确保自己有对抗疾病和意外的能力以后,再考虑带给自己“确定性”的储蓄型保险。
喵叔觉得,只要我们能明白保险的价值,就能利用好保险,让它为我们所用,而非听信“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谣言以讹传讹,盲目去抵触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