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书之于内家拳的最大贡献之一,即是古传“...
洛书之于内家拳的最大贡献之一,即是古传“九宫图”步法。孙禄堂先生武学集注将其慨然公之于众。
——《陈氏太极拳图说》研读009
前几天,和拳友们聊了聊洛书。陈鑫先生说,太极拳的曲折旋转,皆源自洛书。
洛书之于内家拳的最大贡献之一,即是古传“九宫图”步法。孙禄堂先生武学集注将其慨然公之于众。遗憾,自己一直没有充足条件长期练习九宫步法。
孙禄堂先生说:
余蒙老农先生所授之九宫图,其理亦出于此,而运用之神妙,变化莫测。
其图之形式,是飞九宫之道,一至九,九还一之理。用竿九根布之,四正四根,四隅四根,当中一根,竿不拘粗细。
起初练之,地方要宽大,竿相离要远,大约或一丈之方形,或一丈有余,或两丈,不拘尺寸。练之已熟,渐渐而缩小,缩至两竿相离之远近仅能容身穿行往来,形如流水,旋转自如,而不碍所立之竿。
绕转之形式,用十二形:或如鹞子入林翻身之巧,或如蛇拨草入穴之妙,或如猿猴纵跳之灵活。各形之巧妙,无所不有也。
拳经云“打拳如走路,看人如蒿草。武艺都道无正经,任意变化是无穷。岂知吾得婴儿玩,打法天下是真形。三回九转是一式”之理,亦皆在其中矣。
此图明数学者,能晓此图之理;练八卦拳者,能通此图之道也。此图亦可作为游戏运动。
走练之时,舌顶上腭;不会练拳术者,行走之时,两手曲伸,可以随便;要会拳术者,按自己所会之法则运用可也。
无论如何运动,左旋右转,两手、身体,不能动着所立之竿为要。此图不只运动身体已也,而剑术之法,亦含藏于其中矣。
此九根竿之高矮,总要比人略高。可以九个泥垫或木垫,将竿插在内,可以移动。
练用时可分布九宫,不练时可收在一处。若地基方便,不动亦可。若实在无有竿之时,砖石分布九宫亦可。若无砖石,画九个小圈走之亦无不可。总而言之,总是有竿练之为最妙。
此法走练,起初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路,反之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此图外四正四隅八根竿,比喻八卦,当中一根,又共比喻九个门。要练纯熟,无论何门,亦可以起点,要之归原,不能离开中门,即中五宫也。
走之按一至二,二至三,至九,返之九至八,八至七,又还于一之数。此图一圈一根竿也,一至九,九返一,即所行之路也。名为飞九宫也,亦名阴八卦也。
走练此图之意,九竿如同九人,如一人之敌九,左右旋转,曲伸往来,飞跃变化,闪展腾挪,其中之法则,按着规矩;其中之妙用,亦得要自己悟会耳。
学习拳,下手处是自强不息;练好拳,成就处是至诚无息。——自勉
——允升园记之太极篇(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