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金文篆书欣赏
宰甫卣铭
器盖同铭,铭文各3行23字,为一人所书。铭文结体严谨,字迹丰腴,
线条粗壮有力,有的字加以突出,气势雄伟,如“
、光(赏)”等。
行气茂密,气韵凝重,是股商晚期金文书法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腹壁铭文4行24字,合文1('二百”)。腹底铭4字。
铭文线条瘦劲,高有弹性,起收笔呈尖形。布局简静,末字“(”置于4行铭文的正下方以及艘底铭文4字组成的近似商代族徽的图案,章法纯熟。这种章法安排可追溯到股商晚期的《小子鼎铭X见下图)
叔作彜器铭
下图。铭1行4字,是弔氏所作集体公用的祭祀礼器。铭文缺乏明确的时代标志,然风格判断,当作于西周早期。铭文字势开雄伟至极;结体随意自然,不拘小节;线条精劲,宛如银钩虿尾,堪用杜甫“书贵瘦硬始通神”句形容。
杏簋器铭
铭文3行26字。从字体风格、书写用笔及铭文内容看,大概为西周早期金文
铭文字迹雄壮,笔力厚重,线条虽肥硕但骨雄强。章法布局设计精密,气息畅通。不尽完美处是“永”字左移至行外半边,似是不得已而为之。
保卣铭
器盖同铭,铭文各7行45字。传为河南洛阳出土,后藏上海博物馆。
西周早期的铜器铭文因袭商代作风比较明显,其原因大概为:殷人的工匠为周人服务,按照原有的习惯,继续展示他们的铭文加工工艺;效法段人文化。所以,《保自》的书法笔力沉实定,锋芒通人。但它的章法布局有些零乱。尽管如此,它能给人以鮮明的印象,即书作者着重在精神的表现上,没有计较形式的精巧。同时,它也反映了商周文化的交融、神突和裂变。创作斗方或中堂类金文作品可借鉴此作布局特点。
大盂鼎铭
也称《盂鼎》、《全盂鼎》。铭文19行291字,合文4(“一人”、“六百”,“五十”)。
盂鼎为康王时期大型铜器,铭文字迹较大,字体庄严凝重,古朴浑厚,既表现出了书写的酣畅淋的气韵,又表现出了浇铸和捶拓所造成的古朴雄浑的气势,是西周金文中的代表作之一。
此作结字完美,无论是连接、避让错落、平衡、硫密、轻重、府仰、曲直、险夷等,都恰到好处,无懈可击。笔力的雄强、线条的苍劲亦令人拍案叫绝。用笔极富变化,既有简捷果断之笔,又有精心修饰之笔起止处或圆或尖,变化莫测。
其铭文近三百字,属金文书法中的长篇巨制,除少数字有残缺漫损外,绝大多数字迹清晰,笔画完整,是学习金文书法的极佳范本。但需要提请临习者注意的是,不要被众多的装饰笔画(如方块、圆刀状捺笔等)所迷,应尽量避免呆板僵死。
麦方鼎器铭
又名《麦鼎》。传清光绪年间初见于渐江永嘉。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铭13行29字。铭文对手书迹有所修饰,它表现为两种可能:一是书写时的刻意描摹,二是制范时受工艺影响而修整。铭文光洁如新,字迹清晰完整,对探索金文书法的真实面目颇有价值。铭文为横幅式,章法布局密集如乱石铺路,别具一格,是创作金文横幅作品的参考模式。
鲁侯尊器铭
又名《明公簋》。铭文4行22字。现藏上海博物馆。梁诗正等(西清古鉴》著录。此铭已经具备西周金文首尾粗细如一的风格,但古形尚未脱尽,转引之美也有些不足。作为西周金文规范的笔意形势,也多有未臻之处。也正因如此,其自然生动的意态,亦为后世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