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计划|《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第148天】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现存词作有六百多首,风格多变,除了抒发壮志难酬爱国之情的豪迈之词,也有细腻清新之作。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用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妙的乡村图景,明月清风,鸣蝉蛙声,点点星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活泼美好的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其中描写上饶黄沙岭的词大约有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词。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风景优美。这首词写的就是夏夜黄沙岭的景象。
上片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幽静中写出了动感,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说法与此类似,鹊因月明惊飞不定,从一枝跳到另一枝树。两句话写出了夏夜既安静又有声音、有活动的景象。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蛙声似乎在预报丰年,稻花的香味也说明了这一景象。这两句话透露出词人欣喜之情,可见词人挂念民众生活的大爱。
下片的开头显得非常新奇,用了一组对仗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不是满天繁星,不是阵雨密雨,显得轻松清幽,这与上片的景象是和谐统一的。然后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两句话是说,这社庙旁边的茅店,我本来是知道的,来过的,可是不大认识,转过小桥后忽然找到了想起来了,写出了一种旧地重来,恍然惊喜的感觉。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不假雕饰,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我们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诗君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能否再深入解读一下?
诗君
这种景象是活用典故,除了在曹操诗中有,在方干《寓居郝氏林亭》也有:“蝉曳残声过别枝”,苏轼《次周令韵送赴阙》也有:“月明惊鹊未安枝”。这里“別枝”的“别”字,应该是形容词,作“另一个”的意思,如果作动词解释为离开,似与下句的“半夜”对仗不起来。
诗宝
“旧时茅店社林边”中的社林是指什么?
诗君
社林是指社树,社是土地祠庙。古代立社,都会在周围种跟当地土地相适应的树,是一种礼,比如《论语.八佾》中宰我对鲁哀公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诗宝
谢谢诗君,受教了!
秋游婺源
肉食何曾见猪跑,
城居终日厌风尘。
而今暂入桃源里,
做个挑柴割稻人。
乙未夏至即事
一搦纤腰共啖瓜,
芭蕉分绿雨如麻。
遥猜白鹭枝头歇,
广玉兰开碗大花。
乘索道
嚼杉拈竹御封姨,
岚壑烟峦青目披。
庶免犹然荣子笑,
身轻一鸟此方知。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今天要晒的是学诗四班和十四班诗友的作品。
赏灯归来
天使城堡
春来冬去一年销,
安可蜗居负此宵。
青竹辉星几多翠,
花灯衬市万分娇。
冰寒飞凤翅犹舞,
水冷淘鹅颈乱摇。
夜色如斯何忍睡,
铺笺提笔谱新谣。
比邻
思逸
同住茅檐下,近邻犹比亲。
遮冬身上冷,送炭雪中频。
来往非生客,访投皆贵宾。
茫然栖一所,恍若隔三春。
蛛网守方寸,霜蹄踏露尘。
高楼鳞栉盖,不识久居人。
预告
明天要学的是《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