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寻踪(一)
水井正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在古代,水井在很多地方都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设施,在古城、在古镇、在古村,在古宅,常可见古井,相对古建筑,古井被破坏和改变的可能性更小,也更易被保存。在中国的大地上,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古井,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古井也不鲜见,这些古井犹如闪亮的明眸,充满着灵性,写满了故事。
行走中国的这些年,我并没有专门去拍古井,只是有时顺手把那些沧桑而质感的古井拍了下来,后来发现还不少,心想着搜集整理在一起,应该也挺有意思,于是便在历年照片中找出古井照片,以40张古井照片为一篇,让这些古井述说他们自己的故事吧。
关于古井的故事还是从江西鹰潭市龙虎山上清宫伏魔之殿的镇妖井开始吧,因为《水浒传》的故事就是从这口井开始的,传说中“一旦现形地动山摇”的水浒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洪太尉到来之前,就被关押在这口井中。
江西有好几口著名的井,位于瑞金市沙洲坝红井景区的红井,也是上镜率极高的一口,小学课本中《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毛主席1933年带头挖的一口井,我喝了一口井水,至今甘甜。
古宅有古井,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乌石围中的一口古井,有了这口井,围屋瞬间就灵动了起来。
龙南县是江西赣州最南部的县城,客家人聚居之地,被誉为“中国围屋之乡”,现存376座围屋,古老的围屋中大多有水井,这是有200多年历史的渔仔潭围中的一口古井。
同样在龙南县,高墙壁垒的国保级围屋燕翼围,老妇人正在围屋前的水井前洗衣服。
在江西宜春市温汤镇,富硒温泉是上天赋予这里的宝贵资源,温泉古井口不止一处,这是其中之一,后有亭中“温汤”二字。
这是几年前温汤镇主泉眼的场景,如今这里已经被围住,打水需要付费,这般热闹的场面已经不再有,出于保护水源来说是好事,但总感觉还是少了些生活气息。
在长沙,最有名的古井必属白沙古井,你也许没见过白沙井,但不能没听说过白沙烟,其实还有白沙液酒,以前还有白沙啤酒,白沙是长沙的一个标志。
长沙贾谊故居中的长怀井虽然名气不如白沙井,但却是古城长沙最古老的水井之一,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这口贾谊亲手所凿的古井,现在的名字来自杜甫“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谊井依然”的诗句。
1938年一场文夕大火把长沙古城烧个干净,受影响最小的也许就是这些古井了吧,岳麓书院中的文泉,喝了泉水该文如泉涌吧。
城中有山,山上有泉的城市是幸福的,长沙有座岳麓山,山上有7大水源20多处取水点,这是与白鹤泉齐名的清风泉,人称“麓山第二芳润”。
医学史上“橘井泉香”的典故来自湖南郴州市,相传苏仙公得道升天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于是“橘井泉香”成为中医界的象征之一。
湖南醴陵市,国民党中将、解放军上将陈明仁故居良庄前的道路中央,仍保留着一口水井。
湖南汝城县,现存707座古祠堂,被誉为“古祠堂之乡”的山区小县城,精美的朱氏祠堂前并列着三口水井。
湖南茶陵县,有着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工农兵政府旧址所在地是原茶陵州衙,衙门内有一口南宋年间的古井。
湖南宁远县,舜帝陵前的毓秀井,水的源头是一汪清泉,井前有清光绪年间的碑记。
湖南江永县兰溪瑶族自治乡勾蓝瑶寨的蒲鲤生井,被称为勾蓝瑶百井之首,这里是兰溪的源头,井水深不见底,相传古时候井旁蒲树下有只漂亮的鲤鱼精保护勾蓝人,即使有人掉进井里,也能生还。
勾蓝瑶寨的另一口古井,井旁有清光绪十九年的碑记——重修守夜屋路及锦桥并井题名记,百年之后,我们仍然能清晰地看到当时修路修桥修井,谁出了一千文,谁出了八百文。
在云南腾冲县,最有名的井当属这口热海大滚锅了,水温90多度,大概是我见过最热的一口井吧。
同样在腾冲县热海景区,还有两口井被称为怀胎井,据说喝了井里的水就可以怀孕,散发着臭鸡蛋味的滚水,我没喝,反正我喝了也怀不了胎。
说起水井,云南古城建水县不得不提,这座名字带水的城市,仍存128口古井,最有名的当属城西大板井,直径2.7米,建于明洪武初年,在建水有着“先圈大板井,后建临安城”的说法。
常与大板井相提并论的是小板井,大名建水渊泉,俗称也叫小节井,井栏由8块青石板围城,直径1.9米,建于明朝中期,井旁有庙。水味与大板井相似,不过水温却比大板井低,有“大板井甜,小板井凉”之说,
建水的古井前充满了生活气息,这口三眼井叫建水廉井,位于翰林街中段,建于清乾隆年间。
建水新井位于建水县城南桂林街,井旁有一座叫做水晶宫,供奉着井龙王,这口四眼井虽然名字叫新井,年代却很久远,古井建于元代,是建水比较早期的水井。
建水龙井始建于明代,位于朝阳北路,相传为浙江籍移民所建,因其水质、水味与浙江杭州龙井寺中的龙井之水相似,因而赋“龙井”之名,井口是四个大小不一、高低参差的井圈。
位于建水县文庙以北的北正街小巷内的诸葛井,貌似是建水古城唯一有井架的水井,因井原在古诸葛庙中而得名,现庙亡井存。
位于梨园街280号的人家门口的来熏井,井口不算小,但俗名小井,开掘年代不详,地方志有记载“水盛甘冽而洁,较之西关外溥博泉无差异,诚美泉也”,建水的古井非常有生活气息,循着水迹可以找到很多井。
建水著名景点朱家花园中有一口古井与众不同,不仅井内的水从不干竭,更妙的是水位始终比地面高,水即是财,所以被朱家人视为风水井,因为水位极高,无需吊桶,伸手即可触及水面,井缘上有个小洞,据说水位最高的时候,井水就会从小洞溢出,在院中的四个角落流淌,也称“财源滚滚”。
朱家花园过去不远的书院街内也有一口三眼井,叫做竹叶井,得名来源和古井历史尚未查到,从青石井圈上斑驳的绳索勒痕上来看,至少也是明清时期古井。
座落于建水县城东正路太史巷北侧的东井,也叫醴泉,如今已成为公路边的一口井,估计修路时破坏了自然形成的地下水网系统,醴泉水质变差,已荒废。
在古城建水,穿行于大街小巷中,随处可遇见水井,也随处可见打水的人,建水大概是目前最热爱水井的城市之一,不仅古井多,而且大多可用,当然也有少数如同上井,已经废弃。
建水古井井口多为圆形,方形的较少见,这口方井后面一堆堆的就是建水的另一符号——建水紫陶。
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处的团山村的这处围墙井,始建于民国初期,原为族人张国芳的私家水井,1958年张家拆除围墙,成为一口公用水井,因为井在围墙处,所以叫做围墙井。
如果不去团山村,你一定会认为大板井是你见过口径最大的一口井,团山村的大井井口直径4米,水深5米,俗称“拉扒井”,井口比大板井还大,水源丰沛,从未枯竭。
在四川成都熙熙攘攘的旅游景区锦里,有一口不起眼的古井。传说刘备去世后,阿斗每年都来祭祀,累的时候就靠着一口汉井稍做休息,故此井取名为“阿斗井”,这么看来,这也是一口千年古井了。
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上的鸳鸯井,两口井一方一圆,一浊一清,一温一凉,泉源暗通,交相辉映。
重庆合川区钓鱼城,这座在南宋末年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古城中,仍保存有皇井、龙眼井、古军营宋井、石塘口宋井、大天池古井、风火墙古井、凉亭古井、始关门古井、马鞍山古井(2眼)等10眼宋代水井,这是其中一眼宋井。
到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水井与汉族的水井还是有些区别的,这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大利侗寨六眼古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眼,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的闷墩古井,井壁上有石刻纪年,井口前有石鼓一对,井水甘甜,喝了好几口。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从江县高增乡的占里侗寨,就是那个传说中家家户户生一男一女的神奇地方,村里有榕树井男井和女井,井分性别,也许也是唯一。
同样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的堂安侗寨,有一口“瓢儿井”,泉水从山上而来,极为甘甜清冽,我甚至把矿泉水瓶中的水倒掉,灌满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我喜欢古井,因为有水的地方都有灵性,水井在我心目中是有生命的,那些周边环境尚未有大的改变,仍被人们频繁使用的,那是健康的青年水井;那些周边环境有了较大改变,仍能使用的,那是有些小疾的中年水井;那些周边环境不在,也已经无人使用了的,那是身患重疾的老年水井;那些周边环境已经面目全非,已经干涸了的,那是死去了的水井;而那些已经被回填掉的,那是埋葬了的水井。哪怕是50年前,中国的大地上也是遍布着健康的水井,随着自来水的开通,水井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又发现很多甜水井出水比自来水更好,于是在一些古井旁,依旧热闹非凡。
遗存在中国大地上的古井还有很多很多,关于古井的故事我还会继续下去,你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古井呢?可以在留言和我分享,有机会的话,我会去看看。古井寻踪,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