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紫砂四大家

明代是紫砂壶的兴旺成熟期,名手辈出,代有精品。至今有实物遗存并有制作者记载的,当属明正德年间的紫砂壶名师供春,供春之壶,制品很少,留传后世的更是凤毛麟角。自从供春树瘿壶问世以后,继起的名家有董翰、赵梁、元畅、时鹏,称为“四大家”,亦有陈用卿、时大彬、徐友泉、李茂林、惠孟臣等。

明 时鹏款水仙花六瓣方壶
嘴仰略弯,壶身腹为六方造型,腹上渐收敛而成六瓣筋纹圆口,壶盖亦为水仙花六瓣圆条形纹饰,与壶身筋纹栩吻合。
盖钮为六瓣圆条形花蕾,流与把手也以圆的线条作成,与壶身浑然一体,线条挺括,轮廓分明,形制不侈不谢,典雅拙朴。
这是明代早期紫砂壶「筋纹器」造型的代表作品,也是比较罕见的名家传器之一。
明 陈用卿款弦纹金钱如意壶
此为典型的明早期大壶。
盖钮透雕成浑圆的金钱球状,壶盖以浅浮雕刻如意云头纹饰,为整件器皿平添不少生气。
弯曲的壶嘴与弧形的把手分量匀称,壶腹上部以一道凸弦纹围绕一周,为器身增加线条美感。
明 大彬款紫泥大圆壶
时大彬为时鹏之子,也是后世公认的一代紫砂大家,正是他改进了紫砂壶的制作技法,并在明末晚期开创、引导了小壶之风。
此壶作圆珠式,硕圆饱满,气势磅礴,壶身以楷书题刻诗句,并纪年,落大彬款。
明 徐友泉制仿古虎金亨壶
友泉作品,别具一格,各式各样的紫砂壶都能得心应手,特别是自己配制的泥料,泥色多变,别有风味。
他的作品所用泥料都是他亲手配制的上乘泥料这是徐友泉做品最大的特色。
明 李茂林款僧帽壶
此壶呈赤褐梨皮色,器身略扁,嘴短而直,把环而小,腹上丰下削,平肩圆足,口内设堰圈,嵌盖,口盖紧密,钮扁而圆。
壶腹下部有八瓣纹饰,或仿莲花,或代表佛。整体造型端庄,气格高古,韵致清绝,为藏家之珍玩。
明末 惠孟臣铺砂圆壶
此圆壶制作精良,以紫泥铺砂烧成,一望即知其古朴雅致。半圆形盖,上有葵花凸起开光,顶部圆钮。
颈部收,圆肩,底部微微内敛,圈足平底。壶嘴弯曲上扬,颇有挺拔之势,壶把圆转而下,上有一小翘角。
此壶从选料、造型、制壶工艺及刻款书写格式,都是明显的明代风格。
明代的紫砂壶,多为大壶,也多见筋囊器;
明代紫砂壶且底款大多都是刻款,到清时才有印款流行。
▲李茂林制 八瓣菊花壶
▲邵文银制 圆珠壶
▲明 吴经提梁壶
▲大彬款
▲李仲芳款

董翰

号后溪,嘉靖至隆庆年间制壶高手,生卒年不详。多做菱花壶,所造茗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古拙风格,以精巧著称,是最早创造菱花式砂壶的名手。作品以文巧著称,为后人所喜爱,并加以模仿和改造。

赵梁

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宜兴制壶高手。生卒年不详。所制茗壶,多提梁式。以古拙朴实见长。据传,宜兴茗壶中的提梁式壶,始创于赵梁。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正 始》:“赵梁,多提梁式,亦有传为名良者。”

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始创》:“阳羡之作提梁式者,或以赵梁为鼻祖。后之提梁式有硬耳、软耳两种。其制作精美者,硬耳多见,软耳较罕也。”

时鹏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宜兴制壶高手。时大彬父。所制茗壶,以古拙见长。《阳羡茗陶录·家溯》:“时朋,一作鹏,亦作朋”。时大彬之父,与董赵元是为四名家。并万历间人,乃供春之后劲也。

元畅

嘉靖、隆庆年间制壶高手,以古拙见长,是明代继供春而起的紫砂名艺人。作品造型古朴凝重,壶砂朴拙,壶盖厚重,壶身、壶底以及壶盖处均有“元畅”二字。

明代万历年1573~1620师徒三人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

时大彬

(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大彬壶艺在明代就享有盛誉,多见于文人记述。明许次纾《茶疏》︰「往时供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

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制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坚致朴雅。

李仲芳

明朝制壶名手,制壶名手李养心(号茂林)子,制陶名家时大彬高足。万历(1573―1644)间人。善制宜兴砂壶,及时大彬之门为高足第一,所制渐趋文巧。其父督以敦古,芳尝手一壶示其父曰:“老兄,者个何如?”俗因呼其所作为“老兄壶”。亦入金坛,卒以文巧相竞。

徐友泉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 名士衡,他不是陶家出身,但其父深爱当时制壶名家时大彬的壶艺,并与之交往。徐友泉自小拜时大彬为师,他有着造型艺术方面的天才。他对紫砂工艺在泥色品种的丰富多彩方面有杰出的贡献。擅作仿古铜器壶,手工精细,壶盖与壶口能够密不透风。他所制的长爪兽的形态,亦是仿青铜器的形制,所以特别有古拙味道,非同凡响。

紫砂二惠

惠孟臣

明代天启至崇祯间1621~1644制壶名手;继时大彬后又一位陶艺家。荆溪人,著名壶艺名家。壶艺出众,独树一帜,作品以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所制茗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

惠逸公

(约公元1766—1831年),清朝著名紫砂艺人。惠逸公生于清雍乾年间,他大小壶兼制,以工巧闻名,与明朝的惠孟臣并称“二惠”。只是惠孟臣的作品以浑朴精巧出名,比较而言,惠逸公则工巧有余,浑朴不足。 但逸公制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俱备,且长于工巧,而浑朴不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