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平:思维型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该如何有效落实?

通常意义上,一节完整的思维型教学的课堂需要包含六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

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各个环节的优劣直接关乎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素养的形成。

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落实这六个环节,分别要注意些什么?

一、创设情境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需要具备一些标准:

1、情境能够融入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3、能够产生高认知的问题,并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情境和问题

4、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情境与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在情境中会产生疑难,而疑难便会引发问题。问题是在情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5、要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境。情境唯有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产生真实感受;

6、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产生的,并非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7、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以上这些是一个好的情境需要具备的要求。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哪些呢?主要可以分为四种:

1、观察与实验。比如教师想让学生认识鼓,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鼓,最后抽象概括出鼓的概念;

2、模拟事物。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一些观察不到的场景,比如宇宙景观以及分子结构等等;

3、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唤起他们的这些经验。或者,在上节课上已经解决了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结果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在连续的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与课堂之间环环相扣,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很容易就抓住学生的内心;

4、丰富的语言描述。有时候没有情境也可以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情境。

二、提出问题

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思考最重要的一步。

1、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尽量具有思维含量。所以我们提出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性和挑战性,即高认知问题。

2、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尽量不提或少提封闭性的问题。比如历史课上教师问学生“鸦片战争从几几年开始?”,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基本不会提这样的问题了。我们可以分析当时的战争背景,产生的原因,现在如何降低战争再度爆发的风险等等,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才是有价值的。

3、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和条理性。比如学生在一道题上陷入困境,教师应该用问题铺设学生思考的台阶,一步步帮助他解决问题。

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有些问题学生一个人解决不了,需要通过互动来解决,互动中情感互动是基础。

5、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有些时候,教师提问后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给出答案,这个问题就提得没有价值了,要让全体孩子都有思考,不能只是一两个学生在思考。

6、鼓励学生对答案进行评估,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不能简单地对外在表现进行鼓励,更要对内在品质进行鼓励,比如努力、专注等等,要让学生多将好的结果归因为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

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

教师最好能够从小训练孩子从这样两个方面回答一个问题:

第一,让学生回答,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让学生具备证据意识,让每个学生有依据地评价自己答案的对与错,这就是批判性思维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很多学生想到了一个答案就不再思考了,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寻找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三、自主探究

我们很多老师在理解自主学习的时候产生了谬误,以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学,让学生自己看书、做题。

实际上,自主学习有两个基本要求:

1、内在动机的学习,即我要学习,而非要我学习

2、自我监控的学习,即自己能计划、实施和总结反思

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一二年级的孩子很难做到自主学习,而在目前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我想说不仅仅小学生无法做到自主学习,甚至博士生都无法做到。我们并没有培养出学生的这样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在2017年提出一种小学的阶段性学习目标:

一、二年级是指导学习

三、四年级是引导学习

五、六年级才达到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老师可以做的是通过指导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另外,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要让每个孩子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考。

自主探究的方法可以分为六种: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提出假设、 自主制定计划、自主收集数据、自主处理信息、自主得出结论

四、合作交流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适合学生交流的情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具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要创设有利于合作互动的教学情境,教室内桌椅的摆放就是一种情境的创设;

3、要有适合于合作互动的高认知问题

4、面向全体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

5、要有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的相互激发

6、要以情感互动为基础,达到思维互动

除了课堂上,在课堂之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

每一届学生入学,学校都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培训,包括学习小组、小组长培训等,为学生合作交流搭建平台。

五、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在一堂课上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要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

首先,要便于学生建构合理的学科结构,同时要内容全面:既包括知识的总结,也包括方法的总结;既反思探索的过程,也反思探究中的经验教训。

我认为目前有两件事是我们的教师所需要改进的。

其一、是对整体结构的把握,以及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把握,也就是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认识不到位;其二,是对学科的思维方法认识不到位。这两点需要老师们继续完善。

因为学生素养的形成需要具备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掌握方法,唯有老师掌握了学科思维方法才能将它传授给学生。

其二、要引导恰当。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反思能力,立足学生的积极参与,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把问题留给学生,教师只做恰当的引导。

此外,总结反思还要针对性强,必须针对学生特点和内容特点,因人而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总结反思;其次,课堂总结和反思要教给学生探究、总结和反思的方法;最后要预防错误,对容易错误的地方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应用迁移

应用迁移的内容要与这堂课的知识与思维方法具有相关性。

比如说重组思维,所谓重组思维是将两件不相关的事情重新组合在一起,这就是重组思维,它是一种创新思维。

早些时候,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带橡皮头的铅笔就是利用了重组思维,将铅笔和橡皮结合在一起,大大提升了铅笔的使用率。

后来,重组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比如手机的各种丰富的功能就是重组思维。这就是思维方法上的相关性。

应用迁移还要具备典型性、思维型、引导性和实践性。

应用迁移的方法可分为四种:

第一,知识的应用,即解决书本问题和真实情境问题;

第二,知识的迁移,即迁移到本领域、本学科及其他领域和其他学科;

第三,方法的应用,即解决本领域问题;

第四,方法的迁移,即解决背景不熟悉但可以用同一方法的问题。

(0)

相关推荐

  • 以问题为导向,打造灵动课堂

    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 ...

  • 理性滋养:小学数学学科育人的应然视角

    引用本文请注明: 施惠芳.理性滋养:小学数学学科育人的应然视角[J].基础教育课程,2021(12):37-41. 理性精神蕴含于数学学科素养的培育中,理性滋养是数学学科育人的应然视角.数学理性呈现独 ...

  •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

    李浩文 一.要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对教师而言,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而不是相对静止的物,这是教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区别所在.这种专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生活必须面对教 ...

  • 胡卫平: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有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胡卫平教授 本文共4586字,仔细阅读需12分钟  创设情境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各种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改革. 核心素养 ...

  • 胡卫平:学会自主与合作,我们才能有效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自主建构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核心活动,或者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自主建构,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两种方式.同时,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思维型教学中的基本要素. 如何有效落实学生素养?现代 ...

  • 胡卫平——落实思维型教学,你需要着重做到这七点

    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我们老师日常的课堂教学需要遵循怎样的基本要求? 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规划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人的活动,教学是育人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校80%的时间是在学习中度过 ...

  • 胡卫平:为素养而教,我们需要思维型教学

    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生的一部分素养却在下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学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思维型教学的目标就指向核心素养.本文整理自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 ...

  • 胡卫平∶如何通过情境与问题,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共4747字,仔细阅读需12分钟 什么是概念教学? 1 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概念是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或者本质特征在大脑中的反映.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

  • 【转发】胡卫平∶如何通过情境与问题,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共4747字,仔细阅读需12分钟 什么是概念教学? 1 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概念是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或者本质特征在大脑中的反映.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

  • 胡卫平:围绕素养和思维,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如何展开?

    本文共5792字,仔细阅读需15分钟 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对促进学校教学改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发展?首先我们需要把握 ...

  • 胡卫平:学科离不开概念,至关重要的概念教学该如何有效开展?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 概念教学是什么? 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大脑中的反映.尽管形成概念需要个人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实际上,孩子从小就能形成概 ...

  • 胡卫平——如何有效进行概念教学?

    什么是概念? 概念在很多学科中都有,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种概念.教师进行概念教学前,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指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大脑中的反应.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我们认识了它的本质属性,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