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像我们一样走进奥斯维辛,也能走出集中营,是那时多少人的梦寐以求
姓名:驴克和猩克
星座:狮子和天蝎
爱好:旅行
所在地:北京 年龄:80后
今天,我们迎来了两位大咖驴友
——驴克和猩克
他们带来的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伴随着音乐,带着我们在死亡集中营中
走走停停……
直到他们离开了奥斯维辛
记忆的一角却留在了这里:
那些在英勇抗争中逝去的生命……
那些蜷缩在卑微的幻想中
却终究逝去的生命……
那些房间、那些衣物、那些鞋子、杯子……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充斥着无声的嘶喊!
愿逝者安息!
和平,一个沉重的话题!
拥抱着自由与和平的我们,
是幸福的!
没有哪个地名能像奥斯维辛那样具有冲击力,它让你想起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种族灭绝暴行。
参观这座臭名昭著的纳粹死亡工厂,需要一些心理准备和勇气,因为很多场景会让你难受到近乎窒息;还需要一些电影积累,当你带着《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布达佩斯之恋》这些影片中的画面去看、去听、去触摸,会发现历史的痛不再敷于表面。
如果你的英语不足以听懂导游讲解,不如赶早或傍晚自己进去看,那些时候参观者极少,可以慢慢地看,慢慢地感受,集中营的悲哀会侵入身体最深处。
希望世界和平
回忆不要再被碰触
去奥斯维辛的路
从华沙出发,去奥斯维辛,没有直达车,辗转克拉科夫抵达奥斯维辛,已是午后,通往集中营的路,终归不会好走。
每天傍晚5点后可以不需导游免费进入集中营,但我们还是希望明天跟一个tour。很少有人会留宿在奥斯维辛,我们是那少数并且住在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一街之隔的旅馆。夜幕降临,游人散去,只剩寂静的集中营群落,连马路上的车都很少,那时更容易陷入一种情绪。
夜晚,在崭新的房间里,躺在这么舒服的床上,有不安,想着70多年前,就在自己躺着的地方,发生了多少痛苦;
也有安慰,有感受到世界和平真好。
奥斯维辛集中营
第二天一早,报名参加英语团。我们的导游,全程表情深沉严肃,无论是否发自内心,起码专业。
之后的几组图片也许会给你带来不适感,但相信看过后也会更让你珍视和平与自由。
导游在集中营外讲解了行程梗概,还没进门,就已经感到压抑。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很多电影中都出现过,大门上悬挂的“Arbeit Macht Frei”,翻译过来大概是“劳动带来自由”的意思,可实际却是了累死也不会再有自由的意思。
本以为集中营的天空从不会放晴,不想我们参观时却是彻彻底底的大晴天。这不是缅怀那段历史的好天气,将图片变成黑白色远比当时的艳阳高照更能表达一切。
进门后就是一排排红砖营房,如果不是集中营,倒是很像现在流行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可是当这铁丝网进入视野,心会揪得很紧。
虽然之前对参观集中营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走进其中还是难以接受,营房中极其闷热,参观者都在不停补水。
那时被囚禁在这里的人是怎么熬过那一个个春夏秋冬的?也许是在生的希望中。可是面对眼前,哪里有生的可能。
当时纳粹把犹太人驱赶至此的影像画面,那些眼神让人不忍直视。
营房里的展览柜,都是当年犹太人初来被收缴的。行李箱、鞋子、小孩的玩具、女人的胭脂水粉……
最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堆成山的犹太人小辫子,不让拍照,看了让人喘不过气。
当年纳粹为了将犹太人连锅端,告诉他们要带上自己所有的行李,大家都以为带着行李就是还有回去的希望,却不想,纳粹用这样的方法收敛犹太人的财富。
据说二战结束后,一位犹太人后裔从一双皮手套发现了侥幸逃脱惩罚的纳粹士兵,那双手套印有他们家族的标志,而这个标志,是家族里每个人都有的纹身
是的,那个纳粹带着一双人皮手套……
营房里的条件苦不堪言,没有任何隐私可言,犯人们除了被囚禁,每天还要玩儿命干活,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
不过有这样的营房在集中营里已属尚佳条件,之后去了比尔克瑙,震惊更大。
从营房出来,虽然重新呼吸到新鲜空气,但压抑感并未减少,参观继续。这片两座营房之间的区域是一个屠杀场所,具体方式不想描述,导游在这里讲解时的表情更显凝重。
几位参观者正在祭奠前人,此时我发现同一团里,除去我和猩克,还有三位亚洲面孔。三人全程无表情无交流,只有其中的年轻男性偶尔将导游讲解翻译成日语讲给年长的女性。
是的,他们是日本人。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许多建筑物被原样保留下来,毒气室和焚烧炉是最触目惊心的。
纳粹告诉犹太人是浴室,洗澡便成了死亡的代名词。
到今天,墙壁上还留着死亡前痛苦的抓痕。这么多年过去了,毒气室依旧散发着阴森恐怖的味道,站在幽闭的空间中恐惧感陡增,即使我还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只是参观,但电影里那些关闭大门,打开毒气淋浴阀门的镜头一遍遍重演。
经过焚尸炉时,我不敢去看,很怕那种窒息的感觉。
比尔克瑙集中营
虽然统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但集中营参观项目中,比尔克瑙集中营也是重要的部分。比尔克瑙集中营是比奥斯维辛大得多的另一营地,博物馆提供两个营地间的摆渡车。
这看似与普通的乡野郊外没有什么差别地方,在70多年前,经历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屠杀。
每部与集中营有关的电影中出现的集中营大门,就是比尔克瑙集中营的主入口,铁轨从集中营外通到营内,这是有去无回的死亡之路。
为了承载奥斯维辛集中营装不下的犯人,比尔克瑙被建造起来。尽管纳粹在撤离时摧毁了集中营的大部分,但是比尔克瑙集中营的规模仍能让你想象这一令人发指的罪行达到了怎么样疯狂的程度。
对比尔克瑙集中营里的这条铁轨实在印象深刻,《辛德勒的名单》中,辛德勒从这条铁轨救出成百上千的犹太人,虽然这与最后遇难的百余万犹太人相比,微不足道,但他那颗温暖的心早已照耀了所有犹太人的心。铁轨上还停着一节车厢,被推入车厢那一刻,也许就是迎接死亡的那一刻。
比尔克瑙营地里大型毒气室的遗址,规模远比奥斯维辛的毒气室大得多,纳粹在盟军解放前炸毁了这里,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一片瓦砾场。
进入比尔克瑙的营房才发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牢房有多么“豪华”,这里连红砖楼都不再建造,而是单薄的木板平房。
这样的牢房,每间屋子都有冤魂。牢房中间这一排是什么?是犯人的厕所,粪便需要犯人用手往外掏。
当生存已成问题,尊严又算什么!
这样灭绝人性的地方,竟是由人类亲手建造,希特勒才华横溢,但他却把“才华”用在了种族屠杀之上。
走在集中营里,电影中的场景时常浮现,《美丽人生》里圭多的牢房、舅舅即将进入的澡堂,妻子和一众女囚挑拣衣物的房间、犹太人拎着行李箱排队上车……走在集中营里经常也会想,如果我生活在当年,可能一个四季都撑不下来,那是什么支撑着活着走出来的犹太人?就是为了今天的这片蓝天吧。
奥斯维辛和比尔克瑙两座集中营一共屠杀了150万名犹太人,愿他们已忘记过去,安息在这片土地,永远。
集中营里的现代犹太印记
两个集中营都能看到很多这样身披国旗或者佩戴犹太人标记的学生、长者,这段历史的痛对于他们,是不是就如同日军侵华带给我们的痛。这是犹太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式,虽然那时犹太人还没有自己的国家。
我们之所以可以了解这部分历史和往事,最应该感谢的大概是那些优秀的犹太人导演,几部电影,就让历史被铭记。
✄-----------------------------------------------------------------------文章结束,如果想停止音乐,请参照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
找到你要停止的那段音乐,点击“方块”即可停止播放~
方法2:
随意点开文章中的一段音乐(不包括正在播放的音乐),点击播放后再次点击,即可停止播放。
感谢观看~!
猩克&驴克,来自帝都的一对儿漫游旅行爱好者。目前已走遍全球31个国家、157座城市,旅行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