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艺考总结 教学篇
这个篇章应该是更多人愿意读的吧,因为更多会聊到业务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内容。
跟大家来聊聊在今年教学中的遗憾与收获。
教学篇
Part One 稿件播读
大家会发现在我的微博也好,公众号也好,有关稿件播读的内容都非常少。因为我不关注这部分内容?因为不是我擅长的领域?都不是。对稿件的处理依旧是很多院校的必考项目,而我当年在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新闻播音是试音环节的重要考试项目。那么我很少提及的原因在哪?
稿件播读能力来源于长久的训练和积累,当然其中有所谓天生带有的“语感”的存在,而语感常常是飘忽不定时有时无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科学的、持续的训练来进行巩固,成为你现实上的能力。这是提升稿件播读能力的难点。
不能说学生们在这个环节的训练上不刻苦,有些人每天花在稿件训练上的时间会达到一个多小时,不短了,而为什么不见提升?——因为不是带着思考在练习,只是纯粹的为了读而读,为了追求训练量而读。也因此会发生中国传媒大学艺考初试已经结束了,有学生才问我什么是词的轻重格式这样的问题。
对于新闻和文艺稿件——带着思考去读,意味着你要思考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要这么处理。相同的一篇稿件,你录完了拿给爸爸妈妈男女闺蜜去听,你问问他们能一遍听懂吗?明白你要说的意思吗?这也是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听我播完之后常说的一句话:“我听不懂,不知道你要说什么意思。”听不懂这三个字,包含的实际技巧是非常丰富的,在之后的写作中希望有机会能和大家有更多的分享。
在上一个篇章中我也提到了考生在对自备稿件选择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你喜欢并不等于适合于考试。这是心理环节的问题。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们最常会遇到的难题是:我该准备几篇自备稿件,我该准备什么体裁的稿子,哪个学校更喜欢哪种稿件?存不存在一稿打天下的情况?从今年刚刚结束的考试来看,一稿通吃其实是完全存在的,而且学生用这一篇我推荐的稿子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也就是说,关键还是在于“适合”。适合你的考场形象,适合你的整体气质,适合你的表达特点。绝对不是非要哭爹喊娘、妻离子散、咏物言志不知所云才是好稿子。自备稿件辅导上,需要引入专业课教师的意见与辅导,这是毋庸置疑的。
稿件表达中我所不能忍的另一件事老生们都很清楚,就是——请不要读错字!把稿件播准,不出识读的问题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我常跟学生说,台里让你播一篇新华社出的领导人的通稿,你敢错字吗?一个都不敢!可这种能力不是你考场上稍微注意一点,临时紧张一点就能具备的。凡属在识读上有问题的考生,在好学校的初试中都会分外吃亏。用我的话说,这个暗亏吃的太冤了。
Part Two 口语表达
诚实的说,口语表达属于可以突击提高的项目。当然这个突击的意思并不是说咱们上一两个小时的课然后你就得道成仙了,这个能力“臣妾做不到”。
说一说我所看到的学生们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通病。最多的便是模式化套路化严重,能用套路绝不用脑子。像是网上流行的段子——“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我不排斥模版,我在教学中也会开发出形形色色的模版,教给学生去用。可请注意,我用到的词是“形形色色”,这意味着1、数量多;2、差异大。甚至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风格,引导他创造属于自己的专属模版,这里请再注意一个词——“引导”。我不会用我的思维强加给你,因为每个人的思维图谱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喜欢一开始阐明问题的原因,有些人却习惯于在最后才把原因像抖包袱一样去揭开盖子。而我把自己定位的角色是引路人,帮助你找到你的思维捷径,然后和你一起把钉子敲下,把你新的思维路径通过强化训练去固定住最终变成习惯。
所以在我的课上学生们普遍会经历的感受就是:初期——天啦噜,太烧脑了,好累;中期——完蛋了,我明明能想明白为什么就说不清楚呢;后期——能够自己解题的这种感觉真爽,不管学校怎么考我都会说,因为这个话题我弄通了,相比之下其他人都low爆了,一览众山小。
具体说说几个考试项目吧。
即兴评述
套路化思维严重,甚至让我觉得没有思维。看待事物观点陈旧,既无新意更无时代感;
如果再辅以磕磕巴巴的语言表达,这个评述算是完蛋了;
多数学生的语言样态更像是在“背”而不是在“说”,更不要谈在和我“聊”起来了。
模拟主持
对于几种常见节目样态的不了解导致学生们在该环节会出现本质错误,比如看图说话的图评比问题,比如少儿节目的惺惺作态问题,比如生活服务类节目信息量多寡问题,比如给定材料型节目对材料的重组问题等等;
现场报道
千里迢迢的我干嘛要把你派去现场?我不是为了让你去到那把纸上的新闻材料读一遍的,那样的话你待台里演播室就好了,何必劳民伤财的跑过去呢?你看,多简单的一个道理,也是在做现场报道的策划时从头至尾需要围绕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可惜多数人都没明白这点。也因此,最终脱颖而出的也就是屈指可数的那几个少数人。
考官提问
请把考官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待,而不是一个提问的机器,不用过于紧张但也不能过于放肆;
没有准确答案,只有最佳答案。
对于做事,我从来都秉承一个原则——要不不做,做就做好。做到极致,我不敢用这样的词,因为我知道自己做不到。而“做好”二字,是我可以尽量达到的。
那么这里要说到的怎么才能把艺考生教好,在这两年我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一点:把他们当作是大学生去教授就对了,或者更简单的理解,把他们当作是主持人去培养去教就好了。
因为我把学生的目标设定为成为一名准主持人,所以要求高标准高,想在我手中拿到“80分”,想得到一句“做得不错”不容易。因为我明白你的实力,也了解如果你把我说的内容(技巧)完全吸收掉的话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呈现效果,如果你没能做到,那就是存在问题。也因此我有这份笃定——跟学生简单聊一聊就能给出一个中肯的评价,你离你的梦想还有多远,你的中传梦上戏梦中戏梦浙传梦武大梦有戏没戏,现在还差什么应该怎么去提升。
为什么很少有教师愿意这么去教学生?原因特别简单——这样太累了,傻子才会这么去干。“去年的东西改一改今年再教一年就是了,学生考好了是我的功劳,学生考败了是他自己悟性不够或是运气不佳。”一旦学生上到考场发现考的和学的两码事,就会当场露怯了。
因为他并不知道:
徐玉玉死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ATM转账新规,要求通过ATM转账必须24小时后到账,而只限制ATM转账是因为电信诈骗多数都是通过这一手段实现的;
他也不知道:
针对聂树斌案的评述不光是共和国司法改革的重大进步,还要对照呼格案来对这一论点进行补充说明;
他更不知道:
罗一笑去世后,罗尔希望把她的遗体捐献给深大医学院,而这类人的名字叫做“无语体师”。
我会把这些教给学生们。因为这是作为一名关注当下现实的、鲜活的、有思想的、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所必需了解和掌握的。这也是能够帮助学生们脱颖而出,让考官为之一振或眼前一亮的法宝。“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此时此刻,考场中的你,就是我。
借口太多了总归不是一件好事。读书如此、做事如此,做人更是如此。要对得起学生、家长对我的一份信任,也要对得起我自己待在课堂里的一天六个小时。当然,我也会不厌其烦的跟学生们絮叨:要对得起你自己付出的时间,你的选择,以及爸妈辛苦挣来的人民币。
最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