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买入(附中概互联最全答疑)
文丨李大仁
01 定投买入
今天分化行情加剧。
去年“抱团”上涨的创业板指数跌3%,而以传统工业原材料行业为主的500波动、红利指数继续上涨,已经创近3年新高。
同时,在港股市场,以传统行业为权重股的恒生指数仅仅微跌了0.09%,而以新经济为主的恒生科技指数跌了2.24%。
美股市场,以新兴科技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也跑输以传统工业为主的道琼斯指数。
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货币政策有收紧预期的当下,这种“结构性行情”同时在A股、港股和美股上演。
自高点回撤了20%以上、已经处于合理估值的中概互联也受行情影响继续小跌了2%,所以又加了一点点。
中概互联属于场内ETF, 场内ETF免5元手续费、万分之一低费率开户点击这里。
本篇文章的目的并不在于写这个位置应该加仓,多久买、买多少的问题在昨天的文章已经介绍过了。
今天主要聊昨天很多读者在问的,关于定投中概互联过程中遇到的细节问题,比如:
①场外中概互联买哪只
②场内中概互联的溢价问题
③场内和场外哪个更好
④中概互联、中国互联、恒生互联网哪个更好
以前介绍中概互联主要是介绍腾讯和阿里的价值,这些细节问题一直没涉及,但是问的读者比较多,就加更这篇文章做个汇总~
02 中概互联答疑
1、场外买哪只
指数基金的购买渠道有场内和场外之分。
场内是指开通股票账户后,通过股票账户购买ETF,比如中概互联ETF的代码是513050。
虽然是用股票账户买,但它依然是基金,不是股票。
场内交易的优点是交易费率低,只要0.01%,并且可以实时交易,定投起来很方便。
场内交易的缺点是以“手”为单位交易,1手为100股,比如中概互联现在2元/股,那么最少买1手为400元,2手为800元。
再说场外交易。
场外就是支付宝、天天基金这些基金销售平台,比如中概互联的场外基金是:
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ETF联接(006327)
所谓的ETF联接,意思就是这只基金的目的,就是跟踪中概互联ETF的表现,所以场内和场外的涨跌幅是基本一致的。
场外交易的优点是买入金额没太大限制,100元、150元,200元都能买。
场外交易的缺点是交易费率高,以中概互联为例,买入费率为0.12%,持有不满半年卖出收费0.50%,累计为0.62%。
以投资1万元为例,如果半年内买卖一次,费用是62元,场内交易只要2元。
这就是场内和场外的优缺点对比。
2、场内溢价
场内买ETF,是从投资者手里买,比如我以2元/股买进了中概互联,就意味着有一个人以2元/股卖出了中概互联,这样我们的交易才能成功。
这会导致ETF出现折价或者溢价的情况。
比如中概互联涨势如潮时,想买的人多,就可能报高价来买,市场价格高于ETF的实际价值。
同样,在中概互联连连下跌时,想卖出的人,就可能有人报低于基金价值的价格,以求脱手。
那怎么来衡量现在的市场价是高还是低呢?
这里可以参考一个叫集思录的免费网站的数据:
一般而言,中概互联的T-1溢价率在1-2个点左右。
比如我周四以2元买中概互联时,T-1溢价率为+2%左右;而我周五以1.95元买,则折价了1.3%。
就我自己的观点来看,如果是长期定投,有时溢价一点,有时折价一点,对我们最终的成本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你准备一次性买入比较大的金额,就可以参考一下这个网站的数据,选择平价或折价时买入。
当然,如果你嫌麻烦,就直接在支付宝买吧,多花点手续费省麻烦。
不过还要注意一点,在支付宝上买场外中概互联,是T+2交易规则。举个例子,你今天15点前买入,会以明天的中概互联的净值结算份额,后天成交。
也就是说,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购买,都很难以今天的基金净值成交,这是投资海外基金的不便之处。
3、场外和场内哪个好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定。
举个例子:
比如你只打算每周定投100块中概互联指数,那么就只能选择场外来买,因为现在场内中概互联近2元/股,买1手最低200元。
比如你不想去看折价溢价,就想省事一点,设置个定投策略让它自动投,那场外也更方便一点。
如果你定投金额比较多,那就更适合场内一点,长期省下的手续费还是很可观的。
具体选择场内还是场外,就看自己的偏好就行。
投资最关键的是要在合理估值或者低估值时买入,并且长期持有创造足够多的浮盈,这才是最核心、最应该花时间研究的。
4、互联网基金比较
现在市面上的互联网指数基金主要有三类:中概互联,中国互联,恒生互联网科技。
这三只互联网指数哪个更好一点?
我们可以来对比下持仓。
①中概互联持仓:
中概互联指数聚焦海外互联网企业,采用市值加权,市值越大的企业所占权重越高。
可以看到,腾讯占了近30%权重,阿里占了近25%的权重。
②中国互联持仓:
中国互联指数同样也是聚焦海外互联网企业,但在权重分布上更均衡一些。
腾讯阿里各占9%权重左右,美团拼多多各占6%权重左右。
③恒生互联网科技持仓:
恒生互联聚焦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
这和上两只不同,这只指数只选在香港上市的,在美股上市的企业如拼多多、贝壳则不包含在内。
当然,如果这些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以后回港股二次上市,也会被纳入恒生互联。
其次,这只指数不仅有腾讯阿里这类互联企业,更有小米、中芯片和联想这类做硬件的科技企业,持仓更全面一点。
这就是三只互联网指数的异同。
分享下我自己对这三只指数的喜好。
①从商业模式来看,做软件的互联网企业比做硬件的科技企业更好一点,市值也更大一点。
以美国市场为例,微软和谷歌的市值比做芯片的英特尔更高。
以中国市场为例,腾讯和阿里的市值比做手机电脑的小米和联想更高。
因为互联网行业天生具备赢家通吃的特征,用户越多的平台越能吸引商家,越多商家又越能吸引用户,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
②一旦占据市场龙头地位后,互联网企业赚钱也比做硬件的科技企业更轻松一些。
做硬件的企业需要不断研发新技术,且有被同行技术领先而丧失市场份额的风险。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更喜欢腾讯和阿里这两个已经占据龙头地位的企业。
不过,现在互联网企业有反垄断的风险,如果为了平衡风险,也可以考虑软件硬件兼备的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
结合商业模式,以及目前的指数估值,我个人心中对这三只指数的排名依次为:
中概互联>恒生互联>中国互联。
不过,这三只指数近几年的表现基本一致,属于同涨同跌,互相作为替代品也是可以的。
关于中概互联的交易细节基本介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