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啊……
文:胡露芸 聂传安
孩子们写文章要有两个本领:把大事写短,把小事写长。
前者需要高度的概括能力,后者需要细致的刻画功夫。
而对于初中孩子来说,后者更为重要。因为许多孩子少了细致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
一班胡露芸同学就善于把小事写长。
且看她的一文,名为《儿子啊……》。
人生中那么多件事情,总有一件你会知道结局的。(看了这句话,我就是不太清楚这篇文章的结局)
一打开这扇轻盈的门,入耳就是那一下又一下低低的抽泣声。(悬念丛生)
跨出两步远,左眼眼角就瞟到他。我若无其事地拿着毛巾继续走着,走向阳台。就那么十几步的距离,回忆当时的场景绰绰有余。(露芸小姑娘有吊人胃口的本领。就那么点小事,三言两语即可写完,她偏偏放慢节奏,悠悠而来)
暴风雨前的平静。(有些压抑感了)
“嗒。”我轻轻合上了门。(希望能与战火绝缘)
“嘭、啪、咚!”果然,被刻意制造出来的声响真不大好听。(这是谁制造出来的声音?)
“你什么态度!”老妈开始了她的谆谆教诲。(这句话许多孩子太熟悉了)
“每天好吃好喝地供着你,作业不写说一下你你就这样,反了你了!”老妈气都不喘地陈述了一个事实。(点明原因。又是许多妈妈共同的语言)
“你说你想干什么?”老爸也加入了阵营,看来今天是二对一双人辅导,那我就勉勉强强做一个陪读吧。(老爸唯一的立场就是看老妈眼色行事)
“台灯是不是跟你有仇,你那么用力去拍它!”老妈一如既往地细心。(老妈越细心,孩子越痛苦)
“书不用钱吗?”老爸直捅心窝的问题。(书也受到了折磨?)
“唰……”水开,他依旧在汲取二位大人灌输知识。(“水开”的功效还不如“水干”的功效啊)
这一次,他会认为自己听了什么课?爱的教育?恨的养成?(还有心智的磨炼?)
谁知道呢?(这是做为女儿对这种教育方式的思考)
……
在阳台晒好毛巾,一转身,入眼一幅画。(露芸行文细致。刚刚在阳台外,以听为主。“一转身”,视觉内容来了)
他低垂着头、弓着一个身子坐在餐桌前,两只眼睛却上瞟着,盯着桌子的桌沿。前臂搭在大腿上,右手掌看似无力地覆盖在左手手脊上,两手垂于张开的双腿之间。双腿垂于地上,左脚的五个脚趾头趾尖轻触在冰冷的白色瓷砖,右脚的前半脚掌似碰着那瓷砖,又似无,若即若离,看不真切。(这是被教育后的弟弟的动作、神态描写,具体而真切。这段显示出露芸出色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也是许多孩子应该学习的地方)
饭厅的灯关着,我的卧室里亮着柔和的灯光,厕所里也亮着盏灯,冷白的光折射出来。两种不同的光融合在一起,洒在他的右半身,斜射出一个浅灰色的影子。像极了半天使半恶魔,半善半恶,那影子也像极跌倒后的他,无可救药。(不同颜色的光亮含有深意)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句话表明了当姐姐的态度)
明知最后会遍体鳞伤却依旧不顾一切去闯,该说你无畏,还是无知?(最后揭示出弟弟的问题,又照应第1段)
老妈拉开椅,坐在他对面,心平气和地说道:“儿子啊……”(家庭教育,继续进行……)
露芸同学文章很符合“三最”: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空间,最大的容量。
故事仅是自己去阳台晾好毛巾的过程,加上前后的迟疑时间也不足10分钟;地点仅是家里的特定区域。在这么短小的时空内,却包括了父母教育弟弟的全过程以及弟弟被教育的原因。
露芸写法非常巧妙。她没直接写出弟弟“无知无畏”具体细节,而是通过父母的责问间接点出。再加上用心选择的父母的言语以及对弟弟的细心刻画,使得文章“密度”大增,容量大增。
另外,记叙文需要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而露芸此文,短短数百字,父母姐弟四人形象都很突出,让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