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家庭与个人冲突

大学是衔接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一个阶段,学生们除了关注学习,也要为步入社会做准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本文里,职业生涯规划并非特指一份严谨详细的未来职业发展计划,而是宽泛地指大学生对某种职业的选择倾向。根据职业决策理论的三种模型,对各种信息的掌握(包括职业环境、自己的人格特点、价值观、需求和个人能力等),以及对各种选择方案和可能得到

的结果之间的利弊权衡分析,是影响个人职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从信息掌握和利弊抉择两个角度看,大学生个人与家庭可能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以下三种冲突。

一、家庭信息与个人信息的“更新性”冲突

家庭作为个体早期生活的主要场所,提供了大量信息。一方面,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及家长关于职业经历和感受的倾诉,对父母所从事的职业有着更多的了解,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也易以此作为参考借鉴;另一方面,父母对于各个职业的评价和认同感也影响着孩子对于这些职业的态度。但是随着个体年龄增长,步入学校,信息的来源方增多,例如同学、老师和网络等,他们会了解到更多职业的信息,收到对一种职业的不同评价,也能亲身接触观察到更多不同的职业,更新已有的来自家庭的信息,而这些个人收集来的信息也许会和最初来自家庭的信息产生冲突矛盾,例如大多数家长认为公务员是个清闲的“铁饭碗”,可以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希望孩子能考上公务员,但事实是当今的公务员早已不像以前一样轻松。

二、家庭资源与个人爱好的“匹配性”冲突

如果父母从事的是一些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物质待遇较好的职业(例如教师,医生,警察等),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让孩子也从事他们的职业。因为父母在某个职业领域内从事多年,掌握着大量有针对性的信息和一定的人脉关系,能够为孩子进入该领域提供许多便利的帮助,省去一些求职时的麻烦与弯路,而缺乏家庭社会关系的大学生职业发展压力更大,竞争更激烈。如果大学生不想从事和父母相同的职业,而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则很有可能意味着父母无法提供资源,自己需独自打拼。一边是风景乏味的平坦捷径,一边是景色宜人的坎坷小路,这两者是部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需要平衡的冲突。

三、家庭需求与个人需求的“选择性”冲突

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需求也会不同。工作是为了保障人的生存的一种手段,一个家庭条件优渥的学生,往往没有太大的就业压力,能更大程度地不考虑物质待遇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清闲自在的职业。而一个经济条件普通甚至是拮据的家庭会更希望孩子能快速找到工作,并且是一份靠技术手艺吃饭或者十分稳定的工作,能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这部分学生很有可能面临家庭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冲突,从理想上,他们希望不考虑其他因素而从事自己心仪的职业,现实上,他们要选择一份能够保证物质生存的工作,即使这份工作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能会面临信息更新的冲突、资源和爱好的冲突,以及家庭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冲突。面对第一个冲突,个体需要全面收集某种职业的相关信息,积极与家庭沟通共享信息,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信息。对于第二和第三个冲突,则需要个体充分考虑几种选择方案和可能达到的结果,并且进行利弊的权衡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做出自己能接受的最有利的选择和规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