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不可能改嫁,更不可能委身青楼,证据就在这首诗里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这首《乐中悲》是史湘云的判曲。曲子总结了湘云从出生到出嫁,再到丈夫去世的经历。但这之后史湘云如何,曲子也没交代,我们也只能通过前80回去推测她的结局。
有人说,湘云最后改嫁宝玉了,和宝玉“白首双星”。还有人说,湘云沦落风尘了,87版电视剧更是直接把湘云结局拍成沦为船妓。但我认为,湘云绝对不可能改嫁,更不可能委身青楼。我并不是说,说湘云改嫁就侮辱了她,或者说她沦落风尘就侮辱了她。相反,我觉得那种家亡人散的情况下,女人改嫁,或者为了生存而沦落风尘,都不应该谴责。但我依然认为她不会改嫁,更不会忍受屈辱,成为风尘女子,这是从她的性格为人来考虑的。关于这一点的证据,就在三十七回,湘云做的一首诗里。
三十七回,探春发起诗社的提议,李纨和宝玉以及姐妹们都附议,于是大家就先起了海棠诗社。湘云当时还在史家,得知大家起诗社后,就赶紧过贾家来。她一口气就做了两首海棠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这首《咏白海棠》,处处都是孤独寂寞悲伤,这也许就是湘云失去丈夫之后,寡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但“花因喜洁难寻偶”,却说明了她虽然承受着丧夫之痛,也承受着寡居的寂寞和凄凉,以及生活的艰辛,可她坚决不愿意再嫁,就因为她像海棠花一样“喜洁”。
所以,湘云丧夫后,很可能像李纨一样,终生守寡,再也未嫁。但她的处境比李纨难太多,这时候贾史王薛,以及她的婆家应该都家亡人散了,独独留她一人,连生存都是个问题。当时也许有人劝她,为了生计,还是趁年轻改嫁吧。可她就是不依从,情愿一个人孤苦伶仃过日子。她的针线活做得很好,也许后来她就靠着做些针线活来养活自己。脂砚斋也有一句批语,可以作为湘云因“喜洁”而不改嫁的佐证。二十二回,湘云因在宝钗生日宴上,心直口快说出戏子像黛玉,惹得宝玉直向她使眼色。结果本来无所谓的黛玉,因为宝玉这个眼色生气了,湘云也因为宝玉使眼色生气了。
之后湘云就气冲冲要收拾包袱走人,省得在这看人鼻子眼睛。宝玉就过去哄她,湘云不为所动,还和宝玉吵了一架,并讥讽黛玉说:“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她,使不得!”宝玉讨了个没意思,又赶过去哄黛玉,结果黛玉一般也恼了。宝玉原本是为湘云和黛玉好,没想到自己反倒弄了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于是他心灰意懒,就参起禅来。此处就有一句脂砚斋的批语,就说到了湘云“喜洁”的品性: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识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
我想,湘云的这个“自爱”,应该就是她海棠诗里写的“喜洁”吧。她为自爱所误,很可能就是指她丧夫后一直守贞,不愿改嫁,哪怕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凄苦。既然湘云连改嫁都不愿意,那么她可能委身于青楼,靠卖身来生存吗?我想肯定不可能,以她的自爱喜洁的性子,只怕是她被捆到了青楼,也不愿意委身风尘。也许“寒塘渡鹤影”是说她在被逼迫为妓时,无奈之下跳下了寒塘,就像那年和黛玉在凹晶馆联诗时,池塘里那只鹤一样。
当然从脂砚斋批语看来,她应该是活到了白发的年龄。第一回甄士隐解读的《好了歌》里,有一句“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后面有批语说道【宝钗、湘云一干人】。可见湘云并没有早逝,所以就算她真跳入了寒塘,想必也有人救她上来。而这个救她上去的人,有可能是宝玉,之后她和宝玉以兄妹的身份相依为命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