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夫妻买到滞销房:不怕,我们是渣户型魔术师

80后小伙吴成文,

3年前遭遇诈骗,生意一败涂地,

却在人生低谷期,赶上了上海的房价低位,

于是在太太的鼓励下,

用积蓄购入了一套房子,

希望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因为预算有限,夫妻俩不得已

购入了一套户型很“渣”的滞销房:

层高3.6米,做一层浪费,做两层不够,

整体朝东,太阳无法直射。

但他却坚持,自己设计、打磨。

用常人不会使用的工业材料,

省了50%的硬装费;

通过灯光、隔断,

将家里做出了多个功能区:

酒吧、咖啡馆、画廊……

90%以上的家具和饰品都是二手货,

大都来自上世纪中叶的大师经典设计,

一边收藏,一边使用,

吴成文因此也被朋友们笑称为“渣户型魔术师”。

吴成文说:

“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由职业者,

我们的家注定要和上一代人的不同,

要让生活有趣,首先你得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自述 |吴成文

编辑 |庄娅琼 责编|邓凯蕾

18岁那一年,正在准备高考的吴成文突然接到噩耗,父母意外遭遇车祸,双双离世。

这场人生最惨痛的遭遇,迫使吴成文提前独立,从乖乖的80后三好学生,一点点向“比较野”的性格转变。

大学毕业后,他一路打工、创业,改装车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没人管我了,所有的事不得不自己面对,变得敢于尝试。”

呈开放状态的古北社区

然而在2017年,吴成文遭遇合作方的诈骗,损失惨重,做了多年的生意就此暂停。

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沉浸在后悔的情绪中。在朋友和太太的鼓舞下,他想要重新开始,决定先整理自己的生活,于是用全部存款在古北买下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

“在我的人生低谷期,恰巧也是上海房价的低位,我觉得自己还挺幸运的。”

古北住宅区位于上海市中心,1980年代,这里建造了上海第一批外销房,直到今天,仍然住着许多外籍人士。

许多楼房并不以“小区”为单位,没有包围起来的闭塞感,而是呈开放状态,自然地散落在整个片区,既有住户,又有商铺,形成一个大社区。吴成文特别喜欢这种自由的氛围。

吴成文家所在的楼里,三层及以上都是常规户型,三层以下却都是些不规整的户型,有的甚至是扇形的,阳台还需要跟邻居共用,属于房产中介手上比较滞销的房子。

但他却偏偏选中了一套二楼的房子,层高有3.6米,这对痴迷Loft风格的吴成文来说,可以发挥的空间简直太大了。

为了好好装修这套“渣房型”,他狂刷了上百集国内外的老房改造节目。连续几个月,每天上网搜寻好的搭配案例,研究户型图。半年后,他拿着这件日日夜夜打磨出来的“作品”,给了妻子和家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以下为吴成文口述。

朋友们都叫我:“渣户型”魔术师

这套“渣户型”的采光和房型都不好,在设计之初,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

房子的整体朝向是东面,很少能享受到直射的阳光。但我很快发现,对面建筑的外立面有很大块的玻璃,通过光线的反射,家里大部分时间都很明亮。

我把所有的窗都改成落地玻璃型,让更多光线涌入。同时,也在室内增加玻璃、金属这类反光材质。

光线其实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是最大的,光线调节好了,心情自然就好了。

我设计了一套简易的智能照明系统,设置了6种场景模式。阴天下雨的时候,也有人造光源可以帮忙。

这套公寓原先的格局像港剧里的老式住宅,一条走道连着2间卧室和卫生间,一眼到底,感觉乏味又狭小。风水也不太好,大门正对着厨房。

格局需要全部重新规划,所以我把所有的非承重墙全部拆光了,利用剩下的唯一一面承重墙,把整个家分割出两大功能区:社交办公区、私密休息区。

有3.6米的层高,高于一般的住宅,但隔成两层又不够,人站在上面直不起腰,很尴尬。

我就把上层设计成了储物阁楼,从客厅贯穿到客卧区域,大概有15㎡的储藏空间。

平时不太用的东西、工具、快递盒通通都可以扔在阁楼上,配一个可移动的梯子,非常方便。这样一来,下方空间就能保持日常的整洁和美观。

主卧的卫生间干湿分离,洗手台在主卧和客卧之间,淋浴和如厕区域则隐藏在主卧的后方,同时,主卧的床头墙后还藏着一个衣帽间。

通过这样的改造,客厅里的活动很少会影响到卧室区,保持了休息区的私密性。

我太太的父母过来小住时,这个优点就显现出来了,年轻人在客厅聚会时,老人家在卧室前的廊道和内阳台休息,两边互不打扰,非常自在。

省下50%的硬装费,每一分都要花得值

装修一共花了50多万,大部分都是人工费,我用了大量的工业材料,相比一般的家装材料,省了大约50%的硬装费用。

钢结构、铁丝网、红砖切片,这些材料会给人硬朗的感觉,用在住宅装修时就要格外关注细节的精致,把粗糙的地方尽可能打磨顺滑,增添柔和的颜色,营造舒适和安全感。

我们家的天花板几乎没花什么钱,管道都裸露在外面。所有的管线都采用了镀锌钢管,通过整齐的排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秩序美。

地面用了水泥自流平,考虑到家居空间需要温馨感,混合了树脂,这种材料也很适合地暖。

只是它的耐磨度有点欠缺,时间久了,有些地方会有磨损剥落,但修复形成的斑驳感,反而更适合我们想要的怀旧气氛。

新砌的墙都采用了气泡砖,它是采用泡沫小颗粒与水泥凝结而成的,本身比较轻,不会增加建筑的负荷,但坚固耐用,也不易开裂,特别适合用来做室内隔断墙。

客卧是用钢板和长虹玻璃围出来的一块区域,面积不到10㎡,满足一个简单的睡眠功能,视觉上很通透,同时也有私密性。

阁楼的立柱呼应了煤气管道的颜色,统一涂刷成复古绿,整体呈现出有装饰性的家居工业风,也满足了我的Loft情结。

谁还只在客厅里看电视?

这几年,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朋友成为自由职业者,疫情进一步推动了居家办公。

我和我太太70%的时间都待在家里工作,还会接待朋友,所以客厅的设计,必须要与上一代人的客厅不同,要满足各类休闲娱乐的功能。

在户型改造中,从“公共社交区”到“私密休息区”的走道,被我足足拉长了2倍多。

现在,从客厅去主卧要走20多米,转3个弯。走道两侧挂着我喜欢的画、小模型,可以一边走一边看,形成一个家庭廊道式的小展厅。

我故意把动线做复杂,变得弯弯绕绕,首先在感官上放大了面积,第一次来家里的朋友甚至会迷路,说我把120㎡的家做成了160㎡。

拉长动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把私密休息的区域(2个卧室)和公共社交区(客厅和厨房吧台)分得更开,两块区域充分独立,互不影响。

对我们来说,卧室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越小越好,一方面能够聚气,另一方面,也把更多空间让给公共空间。

内阳台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植物角和办公区。几盆大绿植旁摆放了一张小边桌,我们可以在这里办公、喝咖啡。

定期修剪下来的绿植,还能插在好看的花器里。我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喜欢奇思妙想,在家总能想到各种好玩的事情去做。

厨房选择了开放式,带有一个大理石吧台,搭配满墙的酒架。入夜后,打开墙面上的霓虹灯牌,立刻就变成了一个小酒吧。

很多朋友觉得我们在家不做饭,所以才有勇气做开放式厨房。其实我太太是贵州人,有时会炒一些酸辣的菜,集成灶完全解决了油烟问题。

狂收二手经典家具,让软装永不过时

这两年,Mid-Century Modern中古设计(简称MCM风格)在国内越来越流行。

1970年代,瑞士知名皮革家具生厂商

De Sede推出经典组合沙发系列

我就是一个中古设计发烧友,家里的家具、灯、餐具、装饰品,90%都是来自二手中古设计。

中古家具的线条感十足,

经典轮廓的魅力经久不衰

上世纪中期是一个工业设计的黄金年代,诞生了一大批设计巨匠:汉斯·瓦格纳、伯格·摩根森、密斯·凡·德·罗……

这些设计大师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伟大的设计师,推动了工业生产。过去几十年的经典家具直到现在也能放在家里,作为一个收藏品去使用。

丹麦设计巨匠

Børge Mogensen博格.莫根森 (1914-1972)

现代家具民主设计的重要推手

推崇“为大众而设计”

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密斯·凡·德·罗 (1886-1969)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设计哲学的提出者

丹麦家具设计大师

Hans Wegner汉斯·瓦格纳(1914-2007)

少年时曾是木工学徒

一生设计了500多把椅子

餐厅里集合了我最喜欢的几件单品。

意大利大理石餐桌,是1970年代非常流行的款式,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圆柱形的桌腿被切割出了一个半圆,非常精妙的“掏空”设计,让餐桌具有了雕塑感,形成光线的变化,非常有装饰性。

因为餐厅的面积比较小,餐桌像一件沉重的雕塑,餐椅就需要轻盈一些。我搭配了上世纪风靡全球的海鸥椅,层压板技术搭配4条纤细的金属镀铬腿。

整把椅子拥有纤细的腰线,非常灵动,又坚固耐用,在设计和生产的水准上都达到了极致。

中古设计里,我最喜欢的是太空风格。餐桌灯就带有典型的Space Age特点,造型类似于带光环的土星。

灯具内壁有一层浅绿的涂色,一个灯泡就实现了两种照明:主光源和绿色氛围光晕,这个设计构思非常了不起,直到现在都有很多灯具在借鉴它。

我太太在家的时候,最喜欢盘腿坐在客厅的卡雷特椅上。它诞生于1968年,人类开始登月的那个节点,初看时会觉得有点怪异,但仔细看,就会觉得它就像是太空舱里,指挥官坐的那种椅子。

50多年前的设计,放到今天看还是很有未来感,甚至仍然超越了我们现在的审美,这是太空系列最令我着迷的一点。

精彩弹幕,尽在客户端 

USM边柜也是举世闻名的品牌,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做工极其精湛的管道搭配球型的关节,就能让柜子的造型千变万化,好像不同结构的原子和分子。

虽然是金属柜,但它并不是冷冰冰的,在国外USM的柜子不仅用在办公室,也用在私宅和艺术馆里。

其实中古家具的入门,最好从椅子开始,价格相对便宜,也非常实用。许多知名的设计师都是在设计出了一把经典的座椅后,才在行业里立足的。

通过经典的座椅,可以了解中古的设计精髓。比如赫里特·里特维尔德在1934年设计的Z型椅,这是一把馆藏级的椅子,大名鼎鼎的潘通椅所采取的平衡中心的结构,就是受它的影响。

设计伉俪伊姆斯夫妇的RAR摇杆椅,现在很多公共空间都能看得到。

它采用了当时的一种创新材料板,并加入了防震架,坐感非常舒适。生产这把经典摇椅的公司一直到1980年代,都坚持给怀孕的员工赠送自家产品。

还有很多大家越来越熟悉的椅子,在各种场合出现得越来越多。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已经开始在互联网上拍卖,或是中古店里买正版。

把兴趣变成生意,意外变成网红家具店老板

最初,我主要在互联网上通过海淘、拍卖,买到自己喜欢的中古家具。装修完自己的家之后,来参观的朋友都很喜欢,不断问我怎么才能买到那些家具。

当时我改装车的生意,正陷入一个低谷,于是突然想到,也许中古爱好能成为自己下半生的新事业。

为了陈列出更多家具,让客人有实景体验,我找到了一个600多平米的老厂房,它的前身是一个影视基地,虽然已经十分落魄,但挑高10米的空间很大气,木梁结构也很有味道。

仓库改造前后

在保留原始肌理的基础上,我做了简单的涂刷,朋友帮我在外墙画了新的涂鸦。几台旧旧的老爷车,就放在仓库外的停车场上,竟然有几分在国外的感觉。

2020年中疫情渐渐平稳后,我的仓库突然成了“网红地”,络绎不绝的人来打卡拍照,还意外成为跑男、脱口秀访谈等综艺的摄制地。

我最开心的是,越来越多人认识、了解到中古设计的魅力。一些学设计的客人还说:“终于亲手摸到了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家具”。

起初,我以为喜欢中古设计的人基本都在北上广,开了仓库后,才发现客人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湖北、贵州、广西、西藏,还有一些我都叫不出名字的县城。

他们给我发来不同的买家秀,每次都给我惊喜。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审美渐渐消除区域的间隔,我常常感叹,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还藏着那么多漂亮的家!

上、下图均为中古爱好者的家

仓库取名为“一个亿”,就是一种黑色幽默,希望赚到一个亿,但更希望未来享受好设计的人能够成千上万亿。

看多了大师的作品,耳濡目染,我也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开始自己创作一些家具。

第一件设计的家具是一套带滚轮的边几,内嵌了4把更小的可折叠边几,它们就像小鸟一样躲在巢穴里,我把它叫做“鸟巢几”。

设计灵感来自日常生活的场景,我发现大家在客厅聚会时,中间的大茶几并不够用,坐得远的人拿取东西非常不方便。

小边几可以放在每个人身边,作为随手可及的台面,摆放东西更加轻松自在。

有一次在德国淘到了一批老花布,上面的花纹是球状的波浪,非常具有太空感。

我就设计了尖头的圆柱体实木支架,像火箭的造型,搭配花布做成了屏风,现在摆放在家里的阳台一侧,遮挡着办公区域,增添了私密感。

甚至衔接原来改装车的经验,把老爷车做成家具。

疫情后,露营火了起来,我就和喜欢户外的朋友一起研究,设计出了两用的金属家具。既能在营地当烤火的台面,也能在室内作组合脚凳。

人最幸福的事,是可以每天住在自己喜欢的家居空间里,又把兴趣做成了事业。我非常幸运,实现了这两点,所以现在特别享受当下的状态。

如果想让生活充满趣味,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更有趣的人。

部分图片由吴成文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责任编辑:林启辉_NB1306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