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胶南建县”的设想,灵山卫请求仿效海阳和荣成之例

“胶南”,作为一个区划概念,指的就是2012年与黄岛区合并之前的“胶南市”(前身为胶南县)。这个“胶南”,始设立于上世纪中期,其辖区主要从原胶县(南部区域)和诸城县(原藏马县片区)划出。
由此可见,“胶南建县”的时间其实并不算长。不过,虽然正式建县的年代较晚,但在历史上,“胶南建县”的设想和呼声却早已出现。查询史料不难发现,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位于胶州之南约百里处的灵山卫城中,当地士绅曾多次公开向朝廷上书,请求“单独建县”。
严格来说,这次历史事件称之为“灵山卫建县”的设想更为恰当。因为,灵山卫虽然在方位上的确是地处“胶州之南”,但当地所谋求建立的“县”,跟后来的“胶南县”不可同日而语,只不过两者在地理位置上重合,为了方便阅读,因此标题和内容姑且称之为“胶南建县”的设想。
(现在的灵山卫街道)
1、裁卫设县
在当时,之所以会出现“胶南建县”的设想和呼声,主要与灵山卫的历史地位有关。
众所周知,明代实行“军民分治”,在地方广设卫所,寓兵于农。相对而言,内陆的卫所战事较少,比较轻松,后期逐渐淡化;而沿海的卫所大多有备倭的任务,终明之世,一直保持着特殊的地位。
不过,到了清代之后,因为形势的改变(清朝闭关锁国,日本的德川幕府也采取类似政策,因此清代中前期,海防压力不大),沿海卫所的功能也变得弱化,朝中多有主张裁撤的观点。
在胶东地区,顺治朝时期,清廷就裁撤了一大批“所”,不过“卫”仍然保留,只是废除了明代的军户世袭职官,将卫的世官指挥改为“守备”(流官),并且不再由省都司管辖,而是由就近的府管理。
以灵山卫为例,清廷改派守备之后,灵山卫就近归莱州府管理。而当时莱州府还下辖二州五县,因此在理论上,当时灵山卫的地位与“县”相埒。
这种地位,使得灵山卫在钱粮收支、科举考试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以科举考试为例,莱州府的府学名额,大致是在州县(卫)之间平均分配(相差不大)。而灵山卫的辖区有限,人口较少,升学比例自然就要高很多。
比如,《清实录》当中曾记载有一段山东学政李因培的奏折,说:
“莱州府之灵山卫,辖三十七屯一所。每屯卫籍,实仅数家。应试文童,最多二十余人。武童十余人。进额、文武各八名,未免太滥。嗣后请各减三名,取进五名。”
这段记载的年代虽然已经是在灵山卫裁撤之后的乾隆朝(可能短时间内还延续之前的名额分配),但其中体现出的“地位优势”,则是相当明显的。
因为卫的功能弱化,地位又超然,喜欢推行新政的雍正帝即位之后,就准备进行一番调整。
雍正时期对胶东卫所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裁卫设县”四个字。而朝廷的本意又是节约开支(卫的辖区虽然小,但也有一套完整的“县级”管理班子,开支并不小),因此,要裁撤的卫有很多,但新设县的名额却比较少。
(《灵山卫志》中的位置示意图)
2、地方博弈
胶东沿海众多卫所当中,谁裁撤?谁设县?决定权在清廷中枢,而建议权在地方大员。由于中枢很难实地了解情况,因此地方大员的建议就尤为关键。
起初在雍正四年,山东巡抚陈世倌就曾奉命考察“裁卫”一事,当时胶东沿海卫所都纷纷上书,请求保留原有地位。陈世倌感觉此事比较棘手,就向清廷中枢建议“留边卫、固海防”。兵部回文表示同意,“裁卫”新政暂停实施。
不过,到了雍正十一年前后,朝廷重新想起此事,这次任命河东总督王士俊前来巡察。
王士俊接到任务之后,很快下令相关州、县、卫各自上报基本情况和裁改建议。而这也让“裁卫设县”成为州县官员与卫守备之间的一场博弈。
州县官员的态度基本相同,都是“直接裁卫,不必设县,卫的辖区合并到就近的州县即可”,因为新设的县势必要分走相邻州县的一些地盘。比如,时任莱阳知县就“遽拟并(大嵩)卫于莱”。他的意思,用现代通俗话来说就是:“还叨叨什么,大嵩卫巴掌大的地方,直接撤了,合并到大莱阳县就行了。”
莱阳知县是这么想的,但大嵩卫的人并不答应,时任卫守备的李自遂也很不满意(感觉对方没有与自己沟通,缺乏尊重)。因此,他顺水推舟,支持本地人的呼吁,向王士俊陈述“大嵩卫建县的必要”。最终,王士俊也向清廷建议,认为:莱阳县辖区过大,管理不便,大嵩卫城距离莱阳县城太远,应该单独建县。于是,就有了后来大嵩卫改设海阳县之事。
实际上,卫的守备属于流官,并不是当地人。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个人的待遇能够落实,面子得到尊重,是裁是留,本无所谓。有的守备,如大嵩卫守备,会为建县积极出力。但有的守备,就不太上心。
(灵山卫的老胡同)
而时任灵山卫守备的李兆英,对于“建县之事”就不太上心。清代后世修撰的《灵山卫志》对他评价很差,称:“卫官李兆英不谙文事,为胶州知州王维所绐,许其借力改补营弁,因而矫拂舆情,扶同阿比,会议裁并。”
也就是说,灵山卫守备李兆英提前与胶州知州王维谈好了个人待遇问题,后者承诺找机会在军旅中给他谋求一个更好的位置。因此,在上级征求意见时,李兆英就附和了胶州知州的意见,同意将灵山卫裁撤,合并到胶州。
《灵山卫志》毕竟是书面文章,言语用词还有顾忌。而在当时的灵山卫城中,恐怕本地人彼此聊天时早就把李兆英骂了个狗血淋头。
不过,同意裁卫的公文毕竟已经报了上去。灵山卫的人得知之后,虽然满腔怒火,但也无力改变局面。最终,卫被裁撤,这里成为了胶州的辖区。
值得一提的是,灵山卫裁撤之后,原守备李兆英的待遇并没有得到解决,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掉空里了”。在记载此事时,《灵山卫志》将之暗喻为“恶有恶报”。原文载:
“雍正十三年,卫裁。守备李兆英进退失据,寄寓州城。资斧缺,诣州守,请如所许。守背之,穷窘忿怒,持刃往,欲自刭于州庭。守惧,和解之,缓其请。未几,守以痼疾终。备失所依,遂流落不知所终。”
上述的细节听起来有些夸张,真相是否如此?没有详细考证。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当地人对李兆英的怨恨,肯定是真的。
实际上,在胶东沿海众多卫当中,能够设县的只有大嵩卫(改为海阳县)和成山卫(改为荣成县)两家而已。其余像威海卫、靖海卫、鳌山卫都被裁撤,灵山卫并非个例。只是别的卫或许都曾尝试争取,而灵山卫守备李兆英却直接同意裁卫,这或许是当地人不满的主要原因吧。
(灵山卫南门里的牌子)
3、建县尝试
卫虽裁撤,但当地人耿耿于怀。十多年之后,乾隆十一年山东巡抚喀尔吉善到沿海视察,灵山卫人抓住机会,向他递上呈文,请求仿效海阳和荣成之例,将灵山卫单独建县。
在呈文中,当地人列举了建县的理由。最核心一条就是:灵山卫距离胶州城、诸城县城都很远,管理不便,徒增虚耗。以缴纳钱粮为例,一车粮食从灵山卫运送到胶州城,来回将近两百里路,运费几乎超过粮食本身的价值。
考虑到多数上司偏好做选择题而非判断题,因此,灵山卫人在上书时,并没有说“非建县不可”,而是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法。就是将胶州的清军厅(同知,为知州副职)驻地移到灵山卫城,就近处理钱粮学校事务。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将灵山卫划为一个副州级的园区,独自进行管理。
(现在地图中灵山卫的位置示意)
收到呈文之后,喀尔吉善下令胶州方面对此事重新调查。时任胶州主官对此事自然消极,就采取了官场常用的“磨”字诀。一来二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灵山卫的“建县”设想最终不了了之。
清代灵山卫建县的设想虽然没有实现,但当时在呈文中说的理由,确也有些道理。比如“灵山卫距离胶州城和诸城县城都很远”这一点。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胶南之所以建县,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只不过,后来设立的胶南县,将县城驻地选在了王戈庄附近,并没有定在灵山卫。
(0)

相关推荐

  • (第五期)巫 溪 赋

    作者:徐雷 天孕万物,厚德巫溪.灵山秀水,如画如诗.南接夔州巫山,东傍神龙竹溪,西领开州云阳,北通城口陕西.实乃天然枢纽,三省通衢.自先秦以降,东汉肇始.立郡建县,历代施治.迭变州县监府,治理巫盐药诗 ...

  • 清一次邮资片1903年灵山卫挂号寄德国

    清一次邮资片1903年灵山卫挂号寄德国,加贴小龙小字改值2分一枚(另掉票二枚),盖"灵山卫"碑形戳,另贴胶州湾德国客邮25芬尼一枚,销胶州德国客邮局7月8日戳,并贴胶州挂号条,有德 ...

  • 海阳人物—黄新德

    黄新德(?-1675),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人.由吏员授广西梧州府窦家寨巡检,摄藤县尉.康熙十四年(1675)六月,值山寇围攻,时藤县兵少,议弃城遁.新德不可,泣喻民曰:"以死守,夫复何辞?&q ...

  • 从设卫所御倭到开海通商

    2021.01.25 星期一 郭泮溪 今天青岛沿海一带,还保留着一 些有特点的地名,如鳌山卫.灵山卫.浮山所.雄崖所等.这些"卫"和"所"多设立于明朝洪武年间, ...

  • 韩清儿《致我们曾经的爱心活动》

    致我们曾经的爱心活动 2013年6月22日,我们胶州义工在胶南语训的邀请下,携手胶南义工走进了胶州张应镇,来到了蓝天之家儿童福利院,为他们带去了我们自己准备的礼物. 群主蓦然回首(杜学友),一早就拉上 ...

  • 卫瓘《顿州帖》

    卫瓘(220-291),魏晋重臣.书法家.卫烁族叔.

  • 【今日读诗】任中恒︱我与你邂逅——感怀108年的建县纪念章

    我与你邂逅   --感怀108年的建县纪念章 文/任中恒 那日我与你邂逅 思绪就被你拉走 你霍亮的容颜 起点就那么优秀 你的元年 让众多追求者回眸 自优雅露面以后 踪迹就隐隐幽幽 浮云不息飘过 你就转 ...

  • 云南省一个县,总人口超30万,1951年才建县

    云南省,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云南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云南即"彩云之南" ...

  • 城门倒座 龙瓶祈雨 城隍仅存 灵山卫这些冷历史老青岛也未必知道

    胶莱地方史志记载,'登莱濒海要地有三,而胶为最.'作为胶东第一大城市,青岛的发展肇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年的德国租借殖民,德国人的眼光自然不差.然而胶州湾之战略要冲地位,却在很久以前就被历代朝廷所重 ...

  • 清代栖霞县的名宦祠,除了牟敬祖之外还奉祀哪些人物?

    牟姓为栖霞之望族,其渊源有二,一称"铁口牟",一称"名宦牟". 铁口牟的铁口,指的是其先祖之居所:名宦牟的名宦,指的是其先祖之地位. 所谓"名宦&qu ...

  •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90万,于北周时期建县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90万,于北周时期建县 历史与人心2021-03-25 09:49:17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是成都市,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 ...

  • 清代干建邦《原泉亭记》楷书欣赏

    清代干建邦<原泉亭记>,石碑今陈列于白鹿洞书院东碑廊内.楷书阴刻,分四段书写,每段20行,合柳欧之法.干建邦(1660-1716)字淑掌.号庐阳.江西星子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 ...

  • 清代河南“永城县”五两腰锭

    清代 河南"永城县"五两腰锭,原味包浆,少见地名,重170克

  • 清代四川成都县单戳十两圆锭

    清代 四川"成都县"单戳十两圆锭,带包浆,保存完好,重364.7克

  • 山谦之《吴兴记》与安吉建县史实

    山谦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刘宋时代人,元嘉中(437)为史学生.曾受著作郎何承天的委托,协助撰写<宋书>.孝建元年(454)奉诏续撰,随后病亡.除著作<吴兴记>外,还著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