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雨林“育子经”
今天看到朋友圈里重新打捞起去年的老帖、“金色雨林”去年三月底发布的《爸爸和儿子的幽默对话!佩服!值得存五十年!》。虽然长了点,我还是坚持看完了,毕竟,我身为一对儿女的父亲,需要多学学这些方法论。虽晚了一年,只要肯去学,然后多去用,总是有益的。
那些幽默对话,令人会心一笑或咋舌之余,满是爱与温情。比如,父亲发现儿子沉迷于电脑游戏,“妻屡教,子不改”,便问孩子每次玩完之后有何感受?孩子很诚实,说:茫然空虚,其实也没啥意思。父亲追问那为何还玩,是把持不住、控制不了吗?孩子很无助:是的,爸爸。“好!爸爸帮助你!”父亲搬来电脑,拿来小锤,让孩子砸了它。“爸爸?!”儿惊愕。“砸了它,爸爸可以没有电脑,但不能没了儿子!”儿流泪,从此,懂得了什么叫原则。
看到那则故事,我的耳畔不禁回响起熟悉的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那位父亲的做法,和孟子母亲的手法如出一辙:拿出决断的态度,引导孩子的成长。
当然,完全的硬碰硬也得看情况,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事件,没有包治百病的统一药方。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歇斯底里的教育从来都不会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教育孩子时,我们除了需要在理论上掌握些战略之外,更需要在方法上多学点战术,比如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站在孩子的立场,帮助孩子解决困惑和问题。
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母性教育是一种叶根的教育,其目的是达到生命的滋润、丰满,那么,父性教育就是一种主干的教育,目标是实现其生命向空中的充分伸展。母亲给孩子身上的肉,父亲给孩子身上的骨。这段话的出处已经难以查证,难而却完美的诠释了孩子是父母骨肉的说法。
好爸妈胜过好老师。纵观那一则则故事,表面上是幽默,实质上是智慧,表面上是那位父亲的智慧,实际上人类社会的品格。要我说,存五十年都太嫌短,存一百年也不算长。毕竟,对一个孩子来说:为父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