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养老,刚需、买单者等问题何解?你是“网络”老爸老妈吗?
永远不要小瞧中老年群体!
互联网的魅力势不可挡!
这是小编近年来颇为感慨的。看看这些大叔大婶、阿姨大妈、爷爷奶奶们:微信、支付宝、拼多多、抢红包、跳房子、天天爱消除、热段子、转发朋友圈、写微博……他们不亦乐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互联网上网人数7.72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7.53亿人。而40 岁及以上中高龄网民群体占比增长 1.7 个百分点。另据京东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老年用户通过京东客户端、微信等移动端进行网购,京东客户端的销售额已经远超PC端。不仅如此,2017年使用微信购物的老年群体用户数与2015年相比增加近4倍。“互联网+养老”,正在不断发热。
3月1日下午,一场头脑风暴悄然来袭。老牛工作室与上海养老网联合开展“网络”老爸老妈——”互联网+养老”项目分享会,就互联网在养老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从事老年教育、电子商务、养老管理系统、老年智能手机、智慧养老、健康保险、老年餐饮、照护服务等为退休人群提供互联网服务的20余位人士参加了此次小规模探讨。来自阿里巴巴淘宝部门,有着多年电商和用户运营经验的朋友也带来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做什么,怎么做,才好?“互联网+养老”,一个很大的话题,小沙龙自然是讲不清楚的。但因为有困惑、有艰难、也有成功,因此“在路上”的大家抛出一些问题:
如何应对使用者和买单者不一致特征
会上,阿里淘宝运营部的刘屈艳扬女士首先提出了自己在国外工作经历中亲眼目睹老人晚年生活所思考的几个问题:对于未老先衰的现象,后顾之忧怎么解决?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如何解决?如果出现了阿尔兹海默症,又该如何解决一些日常的基本需求?
曾在阿里淘宝工作的张金柱先生表示,对于老年消费群体一定要做好细分市场。他进入淘宝领域,开拓的第一个市场就是中老年人市场。他认为中老年人市场年龄定位应在45~65岁。他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中老年人特别热衷于广场舞,于是便做了一个手机app(伴小羊),内容包含热点新闻、科普防骗、身心养护等,并提供数万款天猫、淘宝内部隐藏优惠券商品。“伴小羊”主要为了解决以下3个问题:1、有孝心但工作繁忙、不能陪在父母身边的一二线城市白领,为其提供专题推荐,让用户从父母最需要的场景中自主挑选合适礼物;2、解决父母孤独感的问题,为中老年社群提供交朋友的场景圈子,让父母有人可聊、有互动可做;3、解决父母感觉不受重视、不被关注、精神空虚的问题,提供直播平台,传道受业解惑、唱歌跳舞均可,从而供用户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当然,张金柱也发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1、用户和使用者不对等,大多数是子女在帮长辈买东西。2、老年人买东西复购率很低。
尔羽咨询的汪伟也有同样的困惑,他说了一个就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春节带着父母去澳洲度假,结果因为各自需求不一样,父母和自己都没有想象中玩得那么开心。
阿沐养老主编储涛向大家介绍,阿沐正在努力通过一个公众号,向行业人士、家属以及老年人传播养老的信息和知识,促进各类人群之间的交流,用正确的方式来培育市场。也许这项工作,每一个养老企业都应该重视,并用正确的方式来促进多方的统一认知。
据北京市“互联网+养老”工作的一次全面普查分析,会上网老人所占全部老人比例并不是使用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使用了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的街道和未使用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的街道常住人口中会上网老人比例无明显差异。
【注释:街道A指使用了养老服务系统的街道;街道B指未使用养老服务系统的街道。图中横坐标是会上网老人所占该街道全体老人比例数,纵坐标是填写这一档的街道比例数。】
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智能化设备、可穿戴产品,还是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中老年朋友往往并不是自己所享受服务的买单者,更多的是其子女。使用者和买单者并非同一个人,因此使用者并不一定要会网络,但和买单者之间的认知的不同,也增加了供应商在产品设计、运营和营销方面的复杂性,企业如果不了解这些特征,就容易顾此失彼。
(分享会现场)
怎么运用互联网能更好解决刚需问题
刚需,体现在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等各方面。分享会上,王志纲养老工作室负责人举例说,如今老人买衣服或多或少不合适,比如驼背,衣服的”X、M、L”这些均码尺寸就会不太合适,那是否有一个可以帮助老人修改服饰的服务呢?从社会层面,刚需也许是最需要解决的照护、康复护理、养老问题,但从个人层面,也许更为广泛,有着更多细分的刚需。
上海杨浦区老友记智慧助老服务中心,以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研究国内养老产业模式,承接政府助老送餐项目,并进行了“+互联网”改造。他们紧扣社区老人的体验需求,联合志愿团队为老人进行智能微信的公益培训,打造更好的老年智慧应用习惯和场景。
上海卡布奇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国辉介绍到,公司以引领中老年人的移动互联网新生活为己任,专为中老年人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的高端智能手机,不仅要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看不清、听不见、用不来的痛点,还要为他们搭建丰富多彩的智慧生平台。让老人一机在手,也能随时随地上网,购物,缴费,和子女、朋友聊天,兴趣社交,让子女能随时感知老人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数据,位置信息等安全出行数据。同时,公司拥有“百万老人微信公益普及活动”、“新民银发智能手机大讲堂”、“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老年人如何玩转智能手机”等深受老人喜爱的科技助老公益品牌活动,为老人彻底享受科技新生活保驾护航,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让他们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活得幸福、活得智慧,活得有尊严。目前已推出五代智能手机,同时兼容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制式,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深受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上海方锡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娜日沙女士,以北京中关村的一处房屋改造为例,在计算机内建设三维空间,讲述实际建筑由互联网模拟房型,给人们更直接的视觉体验,避免建造上的无用功与损耗。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登提到,“医养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目前医疗是老年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相关单位是否可以在不考虑经费的状态下,通过数据分析医疗参与情况,来达到老年医疗市场的平衡与互赢?
从老年人的一系列基本日常来说,无论是订餐送餐服务、病人看护服务、家庭保姆服务、娱乐服务、社区活动服务、旅游服务、适老化建筑设计等等,能借助互联网,发挥整合创新能力,抓住用户并构建支付场景的业务,都存在机会和价值。那么除了资金投入以外,是否可以通过资源互换,来创新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呢?
怎如何看待标准化和可复制的问题
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接地气
易欣老年服务中心理事长韩纪江表示,“互联网+”是个烧钱的事,尤其在社区,很难做到运营层面的标准化,大的系统建立需要相当多的资源和时间,因此他暂时放下了乌镇的梦想,而更加专注于老年健康管理。
爱介护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提到,公司起初聘请了一支团队为他们搭建老年服务系统平台,但没有发展起来。究其原因,是该团队并不了解养老市场的具体情况,所搭建的平台不接地气。于是公司重新规划,让自己的团队走进社区家庭,通过信息互动拉近与老人的距离,以健康管理乐养服务为核心,以"医、养、护,爱、乐、家"为服务主题,将一站式智能化居家养老作为纽带,通过居家养老信息系统平台,来塑造专业、全面、智慧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爱照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也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多样化照护服务体系,让社会上失能失智老人有能力、有尊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分享会现场激烈讨论)
养老是一个综合体系和复杂工程,受不同地域、文化、政商环境等因素影响,要满足老人生活需求,需要开展许多针对性的工作。只有做自己适合的,并强化产品和运营的标准化,控制好成本和质量,“互联网+养老”的创业者才能去谈复制的可能性。
如今在老年人群中,依旧普遍存在中国传统的生活观念,不愿意住进养老院。即使养老院的服务更让老人生活方便,而老人需要更多的人性化关怀,这才是最主要的。所以老人会更注重就近、便捷。相较于集中居住的养老服务机构,更符合老年人心理和服务需求的是在熟悉的社区中获得持续、综合的服务。另外,对于CCRC的活力群体来说,60岁到70岁之间,是自我真正享受人生的一段时光,去养老机构的概率也会更少,那么,面对更多的养老形式的出现,“互联网+养老”产业能否找准新点,链接整合资源做新的尝试?
小编说:
据京东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老年人购买童书在图书类商品中的销量占比由2015年的不足1‰增长到17%。此外,医药保健用品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老年商品。消费方式更为多元、买用分离、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年轻化和时尚化趋势明显等都已成为如今中老年人群的消费特点。
对于生产和服务企业而言,既要注重老年人理性和求实的消费特点,也要符合老年消费者购买力差距较大的客观实际。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老年群体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老年产品和服务,不断拓展品类,丰富老年市场。对于流通企业来说,在销售渠道上,应借鉴孕婴专卖经验,将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集于一店,满足老年商品的一站式购物需求;电商平台可以创建老年商品及服务专栏,推出专为老年用户量身定制的APP,为老年消费者浏览、下单提供充分便利。
对于“互联网+养老”项目,刚需?差距?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些仍在在摸索当中。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更有生活态度。期待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不断缩小服务或产品与老人之间的距离,让天下的老爸老妈开心、年轻……
(分享会合影)
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