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京剧】老沈聊戏:解放后的京剧内部演出

解放后,在首都京剧舞台上二三十个国营和私营剧团轮番进行商业演出,极大丰富了首都人民的文化生活。在公开的商业演出之外,还有一种非营业的演出,不对外售票,也不在报上刊登广告,叫做“内部演出”。

内部演出是指重大节日,如五一、十一、元旦、春节,或者重大会议召开时,一些大单位组织京剧晚会,遴选各剧团知名演员演出,很多剧目都是一些外面不常演的,这种演出往往是不同剧团的最佳演员进行合作,演出地点在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等地。这类演出很像过去的唱堂会的大合作戏,一些剧目演出的演员阵容和演员搭配是平常难以见到的,故而更有欣赏价值,受到观众的欢迎。这种内部演出不打广告,也不售票,所以看内部演出还是要有点路子的。

历慧良《长坂坡》

1952年8月12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安排了一场京剧晚会,大轴是《甘露寺》,梅兰芳的孙尚香、马连良的前乔玄后鲁肃、谭富英的刘备、李少春的赵云、裘盛戎的孙权、肖长华的乔福、郝寿臣的张飞、叶盛兰的周瑜、肖盛萱的贾化。前边还有云燕鸣、言慧珠的《樊江关》和荀慧生的《红娘》。

这个阵容简直是无与伦比,不仅汇集了梅兰芳、荀慧生两位“四大名旦”和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叶盛兰多位名家,萧长华、郝寿臣等脱离舞台多年的老艺人被请到,再有李少春的赵云也多年不演,很是难得。如果不是怀仁堂的内部演出,恐怕难以再现这样强大的阵容。1956年庆祝北京京剧团的建团演出《龙凤呈祥》,汇集了北京京剧团的所有名角,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李多奎、马富禄等,这个阵容在当时算是最强大的了,但是也比不上1952年的那个阵容。

有一年,天津大武生武生名家历慧良邀请到北京,在中南海演《长坂坡 汉津口》,这出戏历慧良照例是“一赶二”前赵云后关羽,但是这次中南海演出,特别安排了善演红生戏的李洪春蹲底演《汉津口》的关羽,其他角色也都是从中国京剧院遴选,最后定下的阵容是历慧良的赵云、李洪春的关羽、李和曾的刘备、袁世海的曹操、江新蓉的糜夫人、苏维明的张飞。历慧良与李洪春两个好老在解放后同台演出,这个撘配也是不多见的。

杜近芳、谭富英、梅葆玖

北京京剧团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的《二进宫》堪称一绝,被誉为“铁嗓钢喉”的铁三角,是北京京剧团屡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可能各位都不知道,中国京剧院的杜近芳也和谭富英、裘盛戎内部唱过一回《二进宫》! 据杜近芳回忆,那是1960年的一天,杜近芳在王府井四联理发店理发,突然院里同志找到她,说晚上在北京饭店和谭富英、裘盛戎唱《二进宫》。她急急忙忙赶到北京饭店礼堂,谭富英说,“你这小子才来,又上哪儿'咬人'去了?”,裘盛戎说,“好小子,咱们台上见。”这些年杜近芳在京剧院净排新戏了,传统老戏就有点生疏,她坐在化妆桌前,对化妆师说,别跟她说话,她要背背词。过去她曾对师傅王瑶卿说,李艳妃最后唱“跪死在昭阳”,有点撒泼打滚的意思,王瑶卿说,“那我给你改改词和唱腔吧。”于是改成“二卿不把国来掌,不看哀家看在先王”。杜近芳就是按这个词唱的,她在“我封你七岁男儿戴纱帽”时就长了调门,到“子子孙孙爵禄高”更是卯上,最后在“看先王”的王字上收韵,观众是炸了窝的好。裘盛戎下来后说,“谁要跟你唱,谁算是倒了'血霉'了,合着这《二进宫》叫你一人唱了,我们俩人是给你搬桌子的。”杜近芳在京剧院唱骨子老戏的机会不多,这次能和谭裘二位唱一回《二进宫》真是难得,观众大饱了眼福。

解放后,演员们都分配在各个剧里唱戏,基本上“老死不相往来”,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如果不是内部演出,剧目和演员由上面指派,那么谭富英、裘盛戎、杜近芳合唱《二进宫》的组合搭档恐怕永远不会有,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啊。叶盛兰是解放后小生第一人,裘盛戎是裘派花脸创始人,戏迷很希望裘叶合作一出《飞虎山》的铜锤小生的对儿戏。但两人分别在中京院和北京京剧团,没有机会合作,要实现这个愿望只能靠上面安排的内部演出了。据说,有一次内部演出安排了这个戏,不巧的是裘盛戎患感冒不能演出,两位名家失之交臂,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成了永久的遗憾。

马富禄、赵燕侠、茹富华《得意缘》

1960年,赵燕侠加入北京京剧团,形成了马谭张裘赵五大头牌的局面,不过当时各演各的时候居多。马谭张裘时四大头牌时经常合作共同出现在一个晚会上,在外地巡演时更是以四人同时露面打炮,引起轰动。四大头牌还合演《龙凤呈祥》,《四进士》,并且共同创排了《秦香莲》《赵氏孤儿》。赵燕侠加入后,戏迷们自然希望看到五大头牌合作的盛况,但是不久谭富英生病淡出舞台。最近,笔者淘寻到一张老戏单,是1962年元旦京剧晚会的内部演出,演出地点是北京展览馆剧场。令人惊喜的是这场晚会由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四大头牌主演,共四折戏,每位主演一折。开场是赵燕侠的《辛安驿》,然后是裘盛戎的《草桥关》,倒第二是张君秋的《望江亭》(庵会一折),大轴是马连良的《春秋笔》(换官杀驿一折)。这四折戏凑成一个晚会,形成了马张裘赵四大头牌联袂演出的盛况。如果不是内部演出,这一盛况恐怕就见不到了。

(0)

相关推荐

  • 老沈聊戏:当年北京京剧团的光鲜背后

    北京京剧团是从1955年到1960年间由马连良剧团.北京市京剧二团.北京市京剧三团和北京燕鸣京剧团四个剧团先后合并组建,拥有马谭张裘赵五大头牌的最强大阵容,被称为解放后京剧院团里的"超级航母 ...

  • 老沈聊戏:荀慧生给鼓师救场

    演员因故(如突然患病)不能登台,由他人代演,梨园界的行话叫"救场". 1951年首都的京剧老艺人为支援抗美援朝筹集资金购买飞机而举办了多场演出,这些老艺人早已离开舞台多年,他们的爱 ...

  • 老沈聊戏:赵燕侠的反思与谭正岩的纠结

    最近传来京剧演员谭正岩在网上与某些人因回戏问题互怼的消息.这涉及到演员与观众的关系问题,于是联想其老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年轻时的一些往事,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赵燕侠年轻刚出道时凭着"艺高人胆大& ...

  • 老沈聊戏:李多奎的份量

    在京剧行当中,老旦是个非主流行当,老旦扮演的都是老年妇女,而老年妇女在传统老戏中基本上是次要角色,这就决定了老旦演员在科班和剧团中一般不受重视,即便有些老旦任主角的折子戏如<钓金龟>之类, ...

  • 老沈聊戏:几位非裘派花脸

    裘盛戎大师创立裘派后,京剧界逐步形成"十净九裘"之势,但是解放前后与裘盛戎同时活跃在北京舞台上的"非裘派"花脸名家也颇有几位.除了中国京剧院"铜锤三奎 ...

  • 老沈聊戏:吴素秋,金霸王面前的小虞姬

    素秋是著名京剧荀派花旦名家,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她和赵燕侠.杜近芳.李慧芳.云燕铭.黄玉华.梁小鸾.罗蕙兰.李世济.李毓芳等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北京舞台上的旦角女员. (吴素秋剧照) 吴素秋,山 ...

  • 老沈聊戏:张学津和他的戏校同学

    著名马派老生张学津于2012年底病逝,至今已近8年了.每当回忆起他在舞台上刻画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时,都会想起曾经和他在一起的同学和战友,他们同样是广大戏迷所熟知的著名演员,在京剧艺术传承中发挥过积极作用 ...

  • 老沈聊戏:几位“钻石级绿叶”

    优秀的配角演员常被赞誉为"宝石级绿叶",当年人才济济的的北京京剧团除了马谭张裘赵李(多奎)马(富禄)等艺术家之外,还拥有多位这种不可多得的"宝石级绿叶",至今被 ...

  • 老沈聊戏:首都京剧院团的变迁

    解放初期,北京的京剧舞台十分活跃,京剧是群众主要的娱乐项目,国庆.春节或其他重大活动时,国家举办文艺演出加以庆祝,名家主演的京剧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京剧市场需求如此巨大,各类京剧院团就应运而生,演出队伍 ...